為什麼劉邦的部下很多都反叛?

流浪的歷史


劉邦的部下為什麼反叛?

首先考慮為什麼反叛,劉邦沒定下天之前沒有反叛,一切都只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韓信想封王,很多人想封官,結束了戰爭每個都覺得自己是有功之臣,不管是現在或者是以前都有這種想法。

世上像張良之人有多少 ,懂得全身而退,蕭何是有功之臣,也曾對百姓關懷備至,後經劉邦猜忌,為自保,強搶民田,擴充府邸,不得已而為之。

狡兔死走狗烹,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成語,相對捨得,沒有幾人能做到。

人都是有私心的,但還要懂得審時度勢,換角度想,沒有戰亂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部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是最好的解釋,什麼都可以給你,就是權利不行,但是還是沒想到自己的弟弟。





幸福生活每一天小軍


劉邦打天下之前,目標是消滅勁敵,統一天下,那時候急需解決的,是敵我矛盾,要做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對手項羽儘快剪除,所以無論是江湖草寇,還是敵人項羽的部下,只要為己所用,一律來者不拒,而且給予高官厚祿。

但統一天下、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后,這時候急需解決的,是內部矛盾,要做的,就是消除隱患,穩定天下,確保這個江山在劉氏子孫中代代相傳。所以,哪些人對皇權有威脅,即便是很小的威脅,也以最大的力量去對付,無論是明火執仗,還是陰謀陷害,所有手段一齊上,將那些潛在的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於是便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那些被消滅的異姓王,看看他們的罪過是不是需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第一個是楚王韓信。韓信以“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的表現,為漢朝打下了幾乎一半的江山,為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自投靠劉邦以來,始終以最大的熱情、智慧和勇敢,為劉邦南征北戰,浴血沙場,可以說是提著腦袋為劉邦盡忠。韓信雖然喜歡爵祿,甚至有些沉不住氣,但他對劉邦的忠心卻是始終如一,有幾次完全可以與劉邦分庭抗禮,但韓信沒有反。然而,劉邦僅僅因為韓信有反的可能,就先以陰謀詭計將他抓捕,降為淮陰侯,最後默許呂后將韓信誘捕,殺害於長樂宮鍾室。韓信有過,但過不至死,這就是兔死狗烹。

再說彭越。作為漢初三大名將之一,梁王彭越至少為劉邦立下過四大功勞:一是劉邦彭城大敗後,無法對抗項羽,是彭越在梁地一次次搶佔項羽的地盤,破壞項羽的糧道,讓劉邦得以恢復元氣。二是對峙鴻溝期間,劉邦項羽僵持不下,是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牽制了項羽。三是彭越曾經繳獲糧食十多萬斛,給劉邦軍隊以源源不斷的接濟。四是全力參與垓下大戰,幫助劉邦最終消滅了項羽。彭越這四大功勞,少一樣,可以說劉邦就失一成勝算。

然而,當陳豨反叛的時候,劉邦僅僅因為徵發彭越的軍隊,彭越沒有親自來領軍,認為不忠不敬,就將他梟首滅族,還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遍賜諸侯,手段何其毒辣,下場何其悲慘!

對韓信、彭越這種算是很忠誠的將領都如此毒辣的手段收拾,其他異姓王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面對這樣的皇帝,有幾個功臣名將不膽戰心驚,特別是那些異姓王,看到韓信、彭越都被殺了,便人人自危,紛紛反叛了。





點滴見證


這不得不從當時大眾的思想文化說起,分封依舊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崇尚天下一統的秦始皇不但二世而亡,而且還是漢朝推翻的對象,其所推崇的統一思想自然不能為漢朝大眾接受。也就是說,在當時的人心目中,雖然劉邦是皇帝,但這個皇帝更像是周天子那樣的“天下共主”,真正管轄地方的依舊是分封的諸侯。因此無論是英布還是韓王信其實都能獲得當時手下人的支持,這是他們發動叛亂的底氣。

接下來就是劉邦為了擊敗項羽給予諸侯的權力和地盤太大,這威脅了之後劉邦的統治。劉邦就要一步步瓦解諸侯,他的行為招致了諸侯的不滿,即使對他的近臣來說也是如此。盧綰就是如此,劉邦殺了部分諸侯王之後,新分封的諸侯王肯定也害怕會牽連之中,他們雖然不會直接叛亂,但也會保存和增強自己的實力,而這在劉邦看來無疑是想要和自己分庭抗禮,因此想要剿滅新的諸侯王也在計劃之中。劉邦和諸侯王都處在這樣的“囚徒困境”之中,劉邦怕諸侯王過於強大因此要限制諸侯王,諸侯王害怕自己弱小被劉邦吞掉,劉邦又因為諸侯王強大自己的實力再限制諸侯王。可以說,最終產生那樣的結果完全不意外了。

此外,劉邦的繼承人劉盈過於闇弱也是劉邦對諸侯王下手的重要原因。平定天下以後,劉邦歲數已經非常大了,而他分封的諸侯尤其是韓信還非常年輕,劉邦自己固然能夠鎮住天下,但到了他兒子的時代就未可知了。所以,為了守護自己打下的基業,對那些曾經為自己打下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痛下殺手也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了。與劉邦同樣的其實還有明朝的創建者朱元璋。

劉邦通過不斷地將異姓王更換為同姓王,最大的貢獻就是維護了封建的“家天下”。這種思維逐漸流傳到後世,後世發動叛亂尤其是在國家剛剛創建時發動叛亂的也就越來越少了,人們越來越習慣於“一姓之天下”這種思維了。




大黃墅帝國自媒體


陳豨、韓信、彭越、英布是被殺掉的,另原燕王臧塗也因反叛被殺。

盧綰是劉邦發小,自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本無意反叛,只是陰差陽錯,後在長城腳下等候,想等劉邦病癒後,入長安謝罪,但劉邦病逝,只得大哭投了匈奴,後死於匈奴。

季布原是項羽猛將,項羽敗後,劉邦出千金懸賞季布,後季布被俠客朱家所救,通過夏侯嬰陳情劉邦而已赦免,歷任郎中、中郎將、河東郡守,文帝時方病逝。

灌嬰、周勃兩人都先後在文帝時為相,尤其周勃更是反呂主力,兩人最終雖命運不同,但都是得享天年,壽終正寢。

樊噲在討伐盧綰時,因劉邦猜忌,派陳平、周勃去拘捕樊噲,並命令立斬陣前,但因為陳平權衡利弊,救了樊噲一命。樊噲因妻呂嬃是呂后妹妹的關係,在呂后時期得享優容,後病死,但樊噲子樊伉在呂后死後因其母關係被誅,後其庶子繼位舞陽侯。

酈商也是功勳卓著,被封曲周侯,在誅滅諸呂的同一年-——即呂后八年病逝,諡號景侯。

至於誅殺有功之臣,最根本的驅動力是為了鞏固皇權。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除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未大動刀兵外,又有哪個不是兔死狗烹的!


歷史的波瀾壯闊


劉邦起於草莽,作為一名基層的亭長,管理一條街道,總共十來裡。平時能收點賦稅,維持點地方治安,要文沒文采,要武也沒力氣,好像除了跟狐朋狗友喝酒吃肉,吹牛皮,遛狗鬥雞以外,表面上還真不好找不到什麼長處。

 

但是劉邦能成事,表象下的優點遠勝常人。比如關鍵時刻,總能做對選擇題。沛縣起兵,蕭何、曹參的職位都比他高,不敢出頭,他敢。楚漢之爭時,韓信趁火打劫,要挾他封“假齊王”,劉邦答應了。劉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彭城大敗時,50萬的漢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攆的猶如喪家犬,甚至他把老爸和老婆都弄丟了,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創業初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名臣宿將”願意跟著他呢,歸根結底是他有帶頭大哥的氣質,做人好爽,不吝惜官職錢財,有妞給妞,有錢給錢。

 

為什麼後來又有人反他呢,一是出於維護權力,二是稱王以後有了私心,猜忌心在做崇。說到部下反叛的原因,其實劉邦和項羽面臨的處境是一樣的,天下初定,誰都覺得自己功勞大,憑啥當年睡一個炕頭的兄弟,他能當皇帝,我不能呢。西楚霸王項羽有人發,劉邦同樣有人反,都想皇帝位你家做做,我家也做做。這其中在西漢初期造反的人裡面,有的是自己作死,有的是被逼無奈,平心而論,劉邦其實比朱元璋仁慈多了。

 

劉邦被殺的部下中,有三個最出名,對劉邦的直接威脅也最大。韓信善用兵,但情商差,喜歡哪壺不開提哪壺,加上早年創業時,沒少坑過劉邦,屬於自己作死。英布這個驪山囚徒,天生匪氣,循規蹈矩的正經人壓不出他,造反是遲早的事。彭越反,是因為劉邦遇到陳豨叛亂,叫彭越幫忙討伐,結果彭越不鳥他。這還得了,劉邦是皇帝,彭越是下臣,天子都主動發話了,你卻當做耳旁風,不拿你開刀都對不起那一群圍觀看熱鬧的朝臣,滅彭越就是保住自己的皇位,典型的政治因素。

 

還有一個造成部下反叛的主因是猜疑,劉邦創業成功做了皇帝,與從前的兄弟有了隔閡,兄弟們有點怨言在所難免,天下初定,禮儀本尊還沒有確立,雖然劉邦是皇帝,但其它人一時還轉不過彎,需要時間適應。加上劉邦也是人,怕別人聯合起來反他,稱帝后,就連很早跟隨他的蕭何,以及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樊噲他都有懷疑,甚至起了殺心。可能這就是老糊塗了吧。還是張良看得明白,即使自己功勞大,早早的就外放遊山玩水,躲禍“追仙修道”去了。

 

劉邦雖然動手殺了幾個功高震主的武將,但也放過了不少人,這一點上比那個薄情寡恩的明太祖要強,他只對有直接威脅的人下手,彭越、英布、韓信、陳豨被殺,是出於維護自己的權力,而平安度過了風險期的陳平、周勃等人,後來幫了劉家大忙,替劉邦搶回了被呂氏拿走的漢家天下。





米缸摟著麥芽糖


劉邦晚年,快死的時候,已經是疾病纏身了。

他的病嚴重倒什麼程度呢?

不願意見任何人,只要見人他就會莫名的煩躁。

為此他還特意下了一道詔書。

詔書的內容就是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能去見他,否則一律殺頭。

不見人的劉邦到底在幹什麼呢?

躺在床上和太監廝混。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英布反叛了。大臣不得不去見他。

這可是關乎到大漢江山安危的大事件,

像蕭何,曹參這種朝中重臣還是不敢擅自去找劉邦的,因為他們只有一個腦袋。

這時候樊噲跳了出來,他去找劉邦了,去他孃的,殺頭就殺他,總比躲起來當縮頭烏龜強。

還有一個樊噲敢找劉邦的原因,就是他們是親戚。

樊噲推開了劉邦的大門,後面蕭何,曹參也跟著進來了。

這時只見劉邦躺在太監身上,閉目養神呢。

樊噲大聲叫醒劉邦,說劉邦道,你看看你現在這個熊樣,整天和太監廝混在一起。

那裡還有當年我們一起起義時候的朝氣,過去的皇帝去哪裡了?

如今英布已經反叛了,你倒好不知道去平叛,一直在家裡誰也不見,你到底想幹什麼?

劉邦被樊噲這麼一說,他笑了。

是呀,這樣墮落下去也不是辦法,出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劉邦竟然帶病親征了,在平叛英布的時候,他重了箭,受了傷。

本來身體就不好的他,在加上箭傷,

可見,當時他的身體糟糕到什麼程度。

這只是他死亡的一個因素。

在一個就是關於廢立太子的事情,他想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大臣都反對。

太子他沒有換成,劉邦又窩了一肚子的火氣。

這就又導致另一個問題,

他知道自己馬上就快死了,死後劉如意怎麼辦?

會不會遭到屠殺,這件事他也要做安排呀。

可是,偏偏這時候又傳來了,他的好基友盧綰反叛的消息。

這是劉邦難以承受的,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可以說劉邦對盧綰不薄,當初他頂住所有的壓力來封盧綰為王,他致死都不相信盧綰會反,可惜事實證明盧綰確實是反了。

以盧綰當年的軍功,怎能比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人,劉邦對他就是偏袒,可是,他最終還是反了。

於是,劉邦派了樊噲去平叛。

樊噲還沒回來,劉邦就聽說等他死後,樊噲要聯合呂后殺了他的愛子劉如意。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估計劉邦聽到這句話後,要吐一口老血的。

沒辦法他又派周勃,陳平去殺樊噲。

就是這麼多事趕在了一起,劉邦徹底垮掉了,他也沒見到樊噲被殺,盧綰被平就死去了。

劉邦定國是一把好事,治理家事,真的是一團糟。





胡說八道陳老師


劉邦是殺功臣的,他怕功臣奪了他家產業,本身人心經不起猜疑,劉邦懷疑韓信、英布等等,他們就要做出行動來自保反抗,這算應該是本性吧,即便是蕭何也自己給自己製造一些罪名,躲避劉邦猜忌。因為如果蕭何不是貪財那麼就是貪權利,蕭何希望保命給自己製造了貪財,劉邦看到蕭何貪汙也就沒有追究。而張良深知劉邦性格,所以選擇功成身退,從此隱居山林。


JIMI神遊


范蠡曾對文種說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惜他不信。

古代那個士大夫府下沒有養了很多的幕府,食客。都是給主子出主意的,他們可是什麼經史子集,孫子兵法都懂的,既有前車之鑑,不可能不鑑。

對於一個開國的皇帝來說,身邊能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真正高手,只要想謀反勝算還是相當大的。臥榻之側,哪能讓他人安睡呢,何況還是各個都比皇帝有特長的能人。那種內心的恐懼會把打仗時的那點信任全部拋開。

劉邦年紀大了以後,也擔心這些元老在自己百年之後作亂,呼風喚雨,新皇帝也罩不住啊。

明事理的張良選擇功成身退,而其他的很多大臣覺得是應當應分的躺在功勞簿上享受餘生啦。包括蕭何也差點一步踏錯,後來轉危為安,其他的就沒那麼幸運了。

戰時是兄弟,功成就是對立面了。

就跟現在很多創業公司一樣,你如果涉及到機密崗位,都必須籤保密協議,一旦離職幾年內不得在同行企業裡出現。都是同樣的道理


沈飛57705220


統一天下,那時候急需解決的,是敵我矛盾,要做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對手項羽儘快剪除,所以無論是江湖草寇,還是敵人項羽的部下,只要為己所用,一律來者不拒,而且給予高官厚祿。

但統一天下、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后,這時候急需解決的,是內部矛盾,要做的,就是消除隱患,穩定天下,確保這個江山在劉氏子孫中代代相傳。所以,哪些人對皇權有威脅,即便是很小的威脅,也以最大的力量去對付,無論是明火執仗,還是陰謀陷害,所有手段一齊上,將那些潛在的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於是便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那些被消滅的異姓王,看看他們的罪過是不是需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第一個是楚王韓信。韓信以“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的表現,為漢朝打下了幾乎一半的江山,為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自投靠劉邦以來,始終以最大的熱情、智慧和勇敢,為劉邦南征北戰,浴血沙場,可以說是提著腦袋為劉邦盡忠。韓信雖然喜歡爵祿,甚至有些沉不住氣,但他對劉邦的忠心卻是始終如一,有幾次完全可以與劉邦分庭抗禮,但韓信沒有反。然而,劉邦僅僅因為韓信有反的可能,就先以陰謀詭計將他抓捕,降為淮陰侯,最後默許呂后將韓信誘捕,殺害於長樂宮鍾室。韓信有過,但過不至死,這就是兔死狗烹。

再說彭越。作為漢初三大名將之一,梁王彭越至少為劉邦立下過四大功勞:一是劉邦彭城大敗後,無法對抗項羽,是彭越在梁地一次次搶佔項羽的地盤,破壞項羽的糧道,讓劉邦得以恢復元氣。二是對峙鴻溝期間,劉邦項羽僵持不下,是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牽制了項羽。三是彭越曾經繳獲糧食十多萬斛,給劉邦軍隊以源源不斷的接濟。四是全力參與垓下大戰,幫助劉邦最終消滅了項羽。彭越這四大功勞,少一樣,可以說劉邦就失一成勝算。

然而,當陳豨反叛的時候,劉邦僅僅因為徵發彭越的軍隊,彭越沒有親自來領軍,認為不忠不敬,就將他梟首滅族,還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遍賜諸侯,手段何其毒辣,下場何其悲慘!

對韓信、彭越這種算是很忠誠的將領都如此毒辣的手段收拾,其他異姓王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面對這樣的皇帝,有幾個功臣名將不膽戰心驚,特別是那些異姓王,看到韓信、彭越都被殺了,便人人自危,紛紛反叛了。


朝暮剪輯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開始鬧革命,連他自己都沒料到最終竟能黃袍加身,當上了惟吾獨尊的皇上。

坐龍椅的感覺太好了,好得都有點不真實了。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啊。劉邦對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很清楚的,他自己也說過“夫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論才能,他手下的能人太多了,張良蕭何韓信先不去說他。就是英布彭越和陳稀這樣的人物,隨便拎一個出來,劉邦都得甘拜下風。在劉邦看來,這些人就像是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把利劍。他們多存在一天,自己的危險就多增加一分,如果一旦自己不在了,誰又能鎮得住這些虎狼之士呢,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麼能隨隨便便宜了他人。

對劉邦來說,除掉這些人才最保險。可張良從天下局勢大定後就一直閉門不出,成天求仙問道的,一介文人手中無兵,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且由他去。蕭何這老小子現在學壞了,竟然幹起欺男霸女,搶佔良田的勾當來了,看來這老傢伙也就這點出息,對江山社稷威脅不大,先放一邊看看再說。

可剩下的那些開國的王侯將相是真的讓劉邦頭疼。這些傢伙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嗅到危險味道的燕王藏荼先反了。劉邦很快就平定了此次叛亂。劉邦也開始加快步伐,加緊清理自己眼中的那些危險分子。

賓客眾多的趙相 陳稀被劉邦盯上了,在劉邦的看來,這人真是太危險了。劉邦自己當初就是在曹參、灌嬰和周勃等狐朋狗友攛掇幫助下,才敢扯旗造反的。今天的陳稀與當初的自己太像了。所以劉邦必須得拿他開刀了。

沒有選擇的陳稀只能反了。

陳稀的反叛連累了韓信和彭越,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彭越和韓信先後被殺。曾經叱吒風雲的韓信和彭越最終竟落得如此下場,這是他們自己做夢都料想不到的事。

韓信和彭越的被殺也直接逼反了英布,感覺危險就在眼前的英布索性放手一搏。但很快也失敗了,不久也被殺害。

漢初三大將韓信、英布、彭越竟無一善終,且都被誅滅三族,劉邦下手之狠,令人瞠目。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鬧劇在人類社會一直在不斷的重複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