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A站出了一個AMD Ryzen APU 和Intel Icelake U的對比,實際上也就是微軟的Surface Laptop 15和13的內戰了,總結一句就是AMD這個APU就是被暴打的節奏,這篇速聊搬運下成績,順帶聊聊AMD/Intel在筆記本端的現在和未來。本文大部分內容搬運自:A站傳送門。 本文的對比的機子都是15寸的Microsoft Laptop 3,可以說相當的公平了,體積電池等完全一致,非常用來對比當前AMD和Intel的移動平臺實力差距。 微軟早先發布Laptop 3的時候,(我記得)消費級上是隻有AMD版的,可沒想到後面發佈的企業版Laptop 3裡,居然有Intel版,而且僅有Intel版。 看來微軟還是比較良心的,不坑企業用戶。 Intel版的Laptop 3同16+512配置下,貴了100美元, 可以說比AMD版更具性價比。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 在這裡,AMD版搭載的是微軟獨家定製的APU 3780U,基於12nm的Picasso APU,採用上一代Zen+架構和Vega GPU,因為這個定製版是真的滿血版APU,所以擁有完整的Vega 11顯卡,而市面上的R7都是Vega 10。 Intel這邊則是市面流通貨 Icelake U 1065G7,難產的10nm搭配移動端獨享的Sunny Cove架構,Intel那邊雖然還有6C的Comet Lake U,不過這裡就不討論了。 #3 CPU性能對比 首先我們來看權威套件SPECInt 2017的單核整數成績,毫不意外的APU被Icelake大的落花流水。 Icelake的成績是堪比頻率更高的9900K和3900X的,APU很多成績都只有Icelake的50%~70%,非常慘烈。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 下面再來看SPECFloat 2017的單核浮點成績,總體情況非常類似,但是Icelake在這裡對比9900K更接近了,新架構的為例不容小視,APU繼續墊底。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總結一下單核成績,Intel整數領先AMD 大約 37%,浮點大約領先46%,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表現。與此同時,Icelake是9900K的89%的整數性能,97%的浮點性能,可以說基本上就是一個級別了。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接下來我們看看多核性能,相比於單核性能,筆記本上由於散熱受限,所以一款產品的能耗比也會顯著的影響多核性能,即便這兩個產品都是4C,但是他們和單核表現不能直接畫等號。AMD這邊的平均運行頻率是 2.9-3.35GHz,Intel的是2.6-3.5GHz,由於他們的模具差不多,可以認為散熱能力一樣,可以公平對比。整數和浮點的性能表現如下,總體來說Intel一如既往的領先AMD就是了。 不過AMD在個別項目反超了Intel。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總體結果如下,整數平均高了14%,浮點整體高了45%。 可以看到Intel的多核整數表現有所倒退,浮點保持一致。 這種結果我也不能說Intel能耗比不行,畢竟浮點沒變,或許只能說AMD的超線程設計的對多核整數更有利吧。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另外,Spec套件是金標準,測試負載非常高,權威性非常高,Icelake吊打APU幾條街沒意外。 另外Icelake跑完測試需要4.5小時,AMD一樣的測試需要6.5小時,差距可想而知,Spec給分標準還是挺照顧AMD了。 #4 系統性能以上都是理論跑分,下面看看實際的表現。 由於這塊會受制於其他配件的影響,所以成績會有較大的改變。 系統性能大家自己看吧,Intel好就是了: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5 GPU性能 Intel這邊是Gen 11 64EU,AMD則是Vega 11,二者性能沒什麼好說的,菜雞互啄,一個水平線上的東西,沒有誰特別領先誰的說法。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6 功耗控制 功耗控制這塊是最有趣的,Icelake為什麼表現那麼好? 因為這顆Icelake是25W的,而AMD的是15W的,不過不要質疑為什麼微軟給了Icelake那麼高的TDP,你們等下看續航測試就知道了。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為什麼Intel版本的TDP設置可以那麼高而AMD不行? 因為AMD的功耗控制真的不行,日常負載下,同樣電池容量的Laptop,Intel版本多了36%的續航,而待機下更是快少了一半的功耗。 日常應用時可不像跑分一樣隨時滿載,優秀的功耗管理才是續航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明明ARM一對芯片滿載10W 20W,最後續航卻很高的原因。 AMD這塊差的真的太多了。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畢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與Intel Icelake的移動端戰役

#7 結語 這篇測試做的比較好,完美的展現了Intel和AMD的差距,從中也可以窺探一些Intel為什麼不上桌面版Icelake的原因。 Icelake固然很強,但是10nm還是廢柴狀態,艹到極限也只能和9900K默認差不多,高頻表現也不好(4C 2.6G大概25W,1C 3.9G 15W+), 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適合上桌面的。如果那這個成績換算到桌面8核心,65W的TDP可能只能保持2.8-3.0G(CR20),對比Zen2 可能成績並不好看。同理,大家也不要對Intel核顯Gen11架構失望,因為這個10nm目前依舊不給力,對比14++提供不了多少能耗比優勢(甚至沒有或更差),GPU也同樣被10nm拖累,能有這個表現已經不錯了。 APU這裡是用的老的12nm Zen+,明年很快會刷新到7nm Zen2,到時候能耗比大增,性能表現就不會和現在一樣被動了,GPU打爆Icelake沒問題,CPU也不會太落後。 不過者不代表AMD Yes, AMD的問題不在於性能或者能耗比(回想這是15W的APU 對 25W的Icelake),問題是AMD功耗管理太差。 這塊做不好,任你Zen2能耗比進步再多,在筆記本上表現也不行。Zen2 APU的關鍵還在於功耗管理的怎樣? 單靠Zen2無濟於事。 Intel這邊倒也不怕,明年Tiger Lake上線,GPU性能提升50%+不是問題(同功耗),CPU換新架構,工藝增強,同核心對戰Zen2 APU沒問題, 甚至達成Intel單核最強U也可能,Tiger Lake就怕AMD上6C 甚至8C後玩多核(雖然10nm也不怕堆核,但是Intel似乎沒計劃)。 不過伴隨 Tiger Lake U的是Comet Lake U V2,Tiger Lake U最後可能還是曲高寡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