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CTA策略基金


淺析CTA策略基金


昨天江蘇鹽城國資委放出清理成本8%以上的融資項目消息,結合近期國家放寬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的舉措,可以預料接下去非標融資的利率將大幅下降,如果融資成本是8%,去掉中間的銷售成本、稅和信託公司利潤,給到客戶的收益大概就在5%左右,如果一個信託產品收益只有5%,您會買嗎?因此,尋找非標固收類產品的替代品就是許多信託投資人的剛需,本文介紹CTA策略基金可以成為非標類產品的替代品,內容主要來源於探普學堂陳科老師的觀點:

一、CTA的定義

CTA最早是一個牌照,後來被用來定義交易行為,再往後就成了一個交易策略。我們今天談論的CTA是狹義上的概念,關鍵字有三個:期貨、量化、趨勢。

CTA的交易標的是期貨,交易策略是通過量化捕捉趨勢。說到這裡有必要展開下交易判斷時的類型,有兩種:①憑藉人的經驗和邏輯去判斷,這被劃入主觀範疇。②用計算機定量分析,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量化”。

CTA的量化還可以分為做趨勢,做套利。後者佔比較小,所以主流的CTA以捕捉趨勢為主。

從交易標的來看,宏觀策略也會進行期貨交易,但依靠的是主觀判斷。因為是主觀判斷,所以有人錯有人對,宏觀策略的表現差異化就會很明顯。在2008年的時候,有些宏觀策略很慘,有一些能賺錢。

而CTA則不同,其業績表現更加有規律,因此也更容易預測。

二、CTA策略的邏輯

CTA策略很複雜,我自己也是門外漢。在這方面我覺得大家也都差不多,所以策略的細節,除非你很感興趣,可以去學一學。否則沒必要深挖,也挖不了。知道個基本的邏輯框架就足夠了。

為了更方便說明,舉一個例子。

炒過股票的夥伴都看到過K線圖,K線圖裡會出現均線,比如5日均線就是5個交易日價格的平均值。不管做什麼交易,用什麼策略,始終圍繞著兩個問題:什麼時候進場(開單)?什麼時候離場(平倉)?

股票多頭會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利潤增長,估值情況作為買入的信號。而量化則完全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比如,你可以設置為當價格上漲超過均值5%的時候買入,程序會根據這個條件去“觀察”和“判斷”。如果繼續上漲,那很好,說明趨勢被捕捉到了。如果沒有上漲,第二天價格又回到了均值價格,則判定為趨勢不成立,這個時候平倉。或者可以設置成虧損1%的時候,割肉走人。這裡5%和-1%就是兩個參數,量化策略是由很多參數組合起來的,這些參數背後存在著相關的邏輯。當然,這裡只是在舉例,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已。不要用這個方式去投資!

策略設定好之後,相當於你製造了一個新的武器。這個時候不能馬上去戰場,得先做實驗。怎麼實驗呢?把過去的歷史交易數據拿出來跑這個策略,看看結果怎麼樣,這叫做“回測”。回測環節OK了,然後才是上戰場。CTA策略不做預測,只是去追蹤趨勢。你可以簡單理解成——讓電腦去追漲殺跌。

三、CTA策略的特點

理解了CTA策略的基本邏輯之後,你就會明白,原來這是一種

“虧小錢、賺大錢”的交易方式,不斷地嘗試,錯了就停止。每次試錯的成本足夠低,以至於當捕捉到趨勢的時候,一次收益能夠覆蓋之前全部的試錯成本;或者幾次收益總額大於所有的試錯成本。這意味著,CTA策略從勝率上看是不高的,但盈虧比是很大的。

四、盈利的大前提

既然我們知道,CTA盈利來源於捕捉趨勢,所以這類策略的大前提是:市場上趨勢是否存在?

如果沒有趨勢,CTA的盈利來源也就不存在了。也許你會說,有趨勢啊,肉眼可見!但CTA是量化,需要嚴謹的科學邏輯,和數據支撐,而不是簡單地瞄一眼。

趨勢為什麼會存在?取決於三點。

第一點,市場非有效性。信息傳遞不是均勻的,個體對信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哪怕理解一致,落實到行為上也會有先後,有人反應果斷,有人猶豫不決。這些表現在交易上,就是買入或者賣出的延續性,即有些人先買進去;過了幾天其他人反應過來了,也買進去;最後阿姨爺叔也跟著買進去。這樣就形成了趨勢,以及持續性。

第二點,追漲殺跌極度符合人性。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這是做人做事。做交易同樣如此。這點在行為學上有很多實驗和論證,不多贅述。

第三點,基本面因素也會導致趨勢。比如供給側改革,比如中美貿易戰,比如新冠疫情,比如近期沙特和俄羅斯的油價戰等等。

可能有人又要問了:沒有趨勢怎麼辦?如果這段時間就是在震盪,CTA豈不是沒法盈利了呢?

這裡我們要考慮到三個方面:首先CTA交易並不是單一的品種,期貨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這兩者相關性比較低。商品期貨中分為黑色、有色、能源、農產品,彼此之間也能找出低相關性的品種。即便都是農產品,雞蛋和白糖的相關性還是負的呢。所以,產品多樣化的存在,解決了CTA策略一直可以去尋找有趨勢波動的品種去交易。

其次,週期多樣性。

時間結構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趨勢。分別用3小時和3天去看,趨勢是不一樣的。最後,策略也會有多樣性。參數不同,比例不同,條件不同等等。

品種、週期、策略這三者多樣性的存在,使得CTA策略能夠不斷提高通過切換找到交易機會。

還有一個是容量問題,考慮到這方面的是有一定基礎的夥伴。限制CTA的瓶頸就是市場容量,比如國外CTA基金已經發展到3000~4000億美金的規模,相當於2到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於是他們遇到了容量問題。但中國呢,CTA只有300億的規模(粗略估計),僅僅佔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 1%。同時,國內期貨市場日均交易量萬億左右,大約是股票市場的3倍,交易品種也在不斷增加。所以,當前中國CTA市場還沒有容量的限制,這可能是發展了若干年之後的事情了。

五、CTA業績對比與判斷

說了這麼多,CTA基金的業績究竟怎麼樣呢?我們來對比下就清楚了,這裡要用到很多指數,這個指數是衡量某個策略的市場平均水平,看下圖:


淺析CTA策略基金

紅線是CTA策略的表現,對比其他的策略,我們可以看到CTA策略的業績從2012年開始到2018年中一直是穩定上升。更重要的是,CTA的回撤方面的表現也比其他策略要好。簡單說就是收益上拼得過,風險控制方面也拼得過。

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很好地解釋了CTA策略的另一個特性:危機Alpha。也就是說,當市場出現大風險事件的時候,由於情緒波動和錯誤判斷,往往會導致資產價格劇烈波動。這個時候,股票多頭、指數就會遭遇很大的衝擊,而這個糟糕環境對CTA來說則是最佳的賺錢時機。下圖紅線是CTA,藍線分別是估值和滬深300,我們看到2015年股災和2018年貿易戰兩撥大跌中,CTA非但毫髮無傷,反而頗有斬獲。


淺析CTA策略基金

第三張圖,我們來看下CTA業績表現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9年CTA表現每年都是正收益,收益區間也到達了156,僅次於宏觀策略。當然,選基金千萬不能只看收益!這是小白入門級的要求,記住這句話!

除了收益還需要看另外幾個指標,一個是最大回撤。回撤是指基金淨值減小的部分,你可以理解為虧損。比如一隻基金淨值從1做到了1.2,意味著賺了20%。然後3月份股市回調,淨值從1.2 降到了1.06,少了0.14,回撤就是14%。這隻基金一年當中,我們要看最嚴重的的時候,虧了多少,這就是最大回撤。你可以理解成,小孩考試成績失誤最嚴重的時候,能考幾分,如果這個最差成績還能上線,那基本錄取就沒問題了。


淺析CTA策略基金

我們看到收益方面雖然宏觀策略更高,但回撤的話宏觀策略要達到11,而CTA只有6,幾乎是1/2。另一方面,還有兩個指標,卡瑪比率和索提諾比率,這裡我稍微展開下。

這兩個比率的分子都是收益,分母有區別。卡瑪比率的分母是最大回撤,而索提諾比率的分母則是下行標準差,你可以理解成平滑過的虧損。這兩個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收益和風險比做得越好。

顯然卡瑪比率對“暴擊”賦予了很高的權重,比如一隻基金收益做了30%,只有一次虧損10%,這樣的他的卡瑪就是3。而另一隻基金收益做了20%,也只有一次虧損5%,卡瑪比率是4。數值上看後者比前者好,但放到實際情況下就不一定了,孰好孰壞還取決於選擇人自己的理解:你是不是認為偶爾犯一次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如果你覺得是,可以用索提諾比率作為判斷依據。

另外說一句,卡瑪和索提諾數值若比較接近,則說明回撤中並未出現“很離譜”的極值。

好了,這張圖上我們發現卡瑪比率和索提諾比率方面,CTA都好過宏觀對沖。可能有些夥伴要問:怎麼沒有夏普比率?實戰中一般不用夏普。因為夏普分母使用的是標準差,上行標準差也在內(上漲),但資產超預期上漲,其實是件不錯的事情。所以往往使用索提諾來代替夏普。如果這些指標記不清了,可以去翻一翻基金從業考試的教材;如果還沒拿到證書的,建議大家去考。

六、CTA基金的判斷(入門級)

一隻CTA基金好不好,除了看指標,更重要的是判斷基金管理人。因為所有的好業績都是人做出來的,就算是程序下單,這程序也是人寫的。同時,所有的風險都可以歸結到人的身上。把人分析對了,管理好了,風險也就控制住了。

判斷CTA基金管理人,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策略的多樣性。這是現狀,看看策略的比例,假如股指比例較高,那就意味著策略跟股票市場的波動有關。不同比例,會表現出業績的差異。這是觀察現狀。

第二,策略的創新能力。這是看未來,動態。策略是人開發出來的,所以團隊開發能力很重要。開發能力又受制於穩定性,如果總是有人離職,那麼策略更新迭代就會有影響。核心人員離開,策略也就沒有了。

這些只是入門級,基金研究和分析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功底。

七、CTA是代替非標固收的最佳策略!

終於到正題了!展開之前我說個核心,CTA交易是期貨,期貨交易是有保證金的。也就是說,CTA的策略中天生帶著——槓桿!

槓桿的作用是,可以放大收益,相應地也放大了風險。也就是說,CTA基金管理人可以通過調節槓桿,來調節產品的風險收益水平。

比如,他現在的策略跑下來很成功。想要收益高一些,怎麼辦呢?不是去調整策略,因為動策略成本高,並且風險大。而是去動槓桿,槓桿率上去一點,收益自然就上來了。

有數據做過一個測算,如果100萬中用15萬做保證金,CTA策略基本能做到12%收益,3%的回撤,這便很貼近非標了。如果只有5萬做保證金,那幾乎就可以保本了。因為剩下的95萬直接可以配固收,5萬去做收益。

這意味著CTA搭配出各種風險收益的類型,比如自營盤(自有資金)就可以把槓桿放得高一些,去做高風險高收益。對外發售的基金,可以中等風險中等收益。如果接過來的是銀行理財,那麼就低風險低收益。靈活度非常之高。

CTA是通過交易策略在技術層面將收益和虧損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一個確定性較強的投資結果。從這個角度看,的確可以用來替換掉一部分信託、明股實債、金交所。

當然,在你搞懂一些基本邏輯之前,不建議做任何的動作。不要一聽到這個好,就急著去追著買。這樣的配置思維和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無論你投什麼,都得確切地搞清楚:什麼時候會賺錢?什麼時候會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