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TA策略基金


浅析CTA策略基金


昨天江苏盐城国资委放出清理成本8%以上的融资项目消息,结合近期国家放宽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的举措,可以预料接下去非标融资的利率将大幅下降,如果融资成本是8%,去掉中间的销售成本、税和信托公司利润,给到客户的收益大概就在5%左右,如果一个信托产品收益只有5%,您会买吗?因此,寻找非标固收类产品的替代品就是许多信托投资人的刚需,本文介绍CTA策略基金可以成为非标类产品的替代品,内容主要来源于探普学堂陈科老师的观点:

一、CTA的定义

CTA最早是一个牌照,后来被用来定义交易行为,再往后就成了一个交易策略。我们今天谈论的CTA是狭义上的概念,关键字有三个:期货、量化、趋势。

CTA的交易标的是期货,交易策略是通过量化捕捉趋势。说到这里有必要展开下交易判断时的类型,有两种:①凭借人的经验和逻辑去判断,这被划入主观范畴。②用计算机定量分析,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量化”。

CTA的量化还可以分为做趋势,做套利。后者占比较小,所以主流的CTA以捕捉趋势为主。

从交易标的来看,宏观策略也会进行期货交易,但依靠的是主观判断。因为是主观判断,所以有人错有人对,宏观策略的表现差异化就会很明显。在2008年的时候,有些宏观策略很惨,有一些能赚钱。

而CTA则不同,其业绩表现更加有规律,因此也更容易预测。

二、CTA策略的逻辑

CTA策略很复杂,我自己也是门外汉。在这方面我觉得大家也都差不多,所以策略的细节,除非你很感兴趣,可以去学一学。否则没必要深挖,也挖不了。知道个基本的逻辑框架就足够了。

为了更方便说明,举一个例子。

炒过股票的伙伴都看到过K线图,K线图里会出现均线,比如5日均线就是5个交易日价格的平均值。不管做什么交易,用什么策略,始终围绕着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进场(开单)?什么时候离场(平仓)?

股票多头会根据公司的基本面,利润增长,估值情况作为买入的信号。而量化则完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比如,你可以设置为当价格上涨超过均值5%的时候买入,程序会根据这个条件去“观察”和“判断”。如果继续上涨,那很好,说明趋势被捕捉到了。如果没有上涨,第二天价格又回到了均值价格,则判定为趋势不成立,这个时候平仓。或者可以设置成亏损1%的时候,割肉走人。这里5%和-1%就是两个参数,量化策略是由很多参数组合起来的,这些参数背后存在着相关的逻辑。当然,这里只是在举例,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已。不要用这个方式去投资!

策略设定好之后,相当于你制造了一个新的武器。这个时候不能马上去战场,得先做实验。怎么实验呢?把过去的历史交易数据拿出来跑这个策略,看看结果怎么样,这叫做“回测”。回测环节OK了,然后才是上战场。CTA策略不做预测,只是去追踪趋势。你可以简单理解成——让电脑去追涨杀跌。

三、CTA策略的特点

理解了CTA策略的基本逻辑之后,你就会明白,原来这是一种

“亏小钱、赚大钱”的交易方式,不断地尝试,错了就停止。每次试错的成本足够低,以至于当捕捉到趋势的时候,一次收益能够覆盖之前全部的试错成本;或者几次收益总额大于所有的试错成本。这意味着,CTA策略从胜率上看是不高的,但盈亏比是很大的。

四、盈利的大前提

既然我们知道,CTA盈利来源于捕捉趋势,所以这类策略的大前提是:市场上趋势是否存在?

如果没有趋势,CTA的盈利来源也就不存在了。也许你会说,有趋势啊,肉眼可见!但CTA是量化,需要严谨的科学逻辑,和数据支撑,而不是简单地瞄一眼。

趋势为什么会存在?取决于三点。

第一点,市场非有效性。信息传递不是均匀的,个体对信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哪怕理解一致,落实到行为上也会有先后,有人反应果断,有人犹豫不决。这些表现在交易上,就是买入或者卖出的延续性,即有些人先买进去;过了几天其他人反应过来了,也买进去;最后阿姨爷叔也跟着买进去。这样就形成了趋势,以及持续性。

第二点,追涨杀跌极度符合人性。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这是做人做事。做交易同样如此。这点在行为学上有很多实验和论证,不多赘述。

第三点,基本面因素也会导致趋势。比如供给侧改革,比如中美贸易战,比如新冠疫情,比如近期沙特和俄罗斯的油价战等等。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没有趋势怎么办?如果这段时间就是在震荡,CTA岂不是没法盈利了呢?

这里我们要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CTA交易并不是单一的品种,期货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这两者相关性比较低。商品期货中分为黑色、有色、能源、农产品,彼此之间也能找出低相关性的品种。即便都是农产品,鸡蛋和白糖的相关性还是负的呢。所以,产品多样化的存在,解决了CTA策略一直可以去寻找有趋势波动的品种去交易。

其次,周期多样性。

时间结构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趋势。分别用3小时和3天去看,趋势是不一样的。最后,策略也会有多样性。参数不同,比例不同,条件不同等等。

品种、周期、策略这三者多样性的存在,使得CTA策略能够不断提高通过切换找到交易机会。

还有一个是容量问题,考虑到这方面的是有一定基础的伙伴。限制CTA的瓶颈就是市场容量,比如国外CTA基金已经发展到3000~4000亿美金的规模,相当于2到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于是他们遇到了容量问题。但中国呢,CTA只有300亿的规模(粗略估计),仅仅占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 1%。同时,国内期货市场日均交易量万亿左右,大约是股票市场的3倍,交易品种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当前中国CTA市场还没有容量的限制,这可能是发展了若干年之后的事情了。

五、CTA业绩对比与判断

说了这么多,CTA基金的业绩究竟怎么样呢?我们来对比下就清楚了,这里要用到很多指数,这个指数是衡量某个策略的市场平均水平,看下图:


浅析CTA策略基金

红线是CTA策略的表现,对比其他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CTA策略的业绩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中一直是稳定上升。更重要的是,CTA的回撤方面的表现也比其他策略要好。简单说就是收益上拼得过,风险控制方面也拼得过。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很好地解释了CTA策略的另一个特性:危机Alpha。也就是说,当市场出现大风险事件的时候,由于情绪波动和错误判断,往往会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这个时候,股票多头、指数就会遭遇很大的冲击,而这个糟糕环境对CTA来说则是最佳的赚钱时机。下图红线是CTA,蓝线分别是估值和沪深300,我们看到2015年股灾和2018年贸易战两拨大跌中,CTA非但毫发无伤,反而颇有斩获。


浅析CTA策略基金

第三张图,我们来看下CTA业绩表现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从2013年到2019年CTA表现每年都是正收益,收益区间也到达了156,仅次于宏观策略。当然,选基金千万不能只看收益!这是小白入门级的要求,记住这句话!

除了收益还需要看另外几个指标,一个是最大回撤。回撤是指基金净值减小的部分,你可以理解为亏损。比如一只基金净值从1做到了1.2,意味着赚了20%。然后3月份股市回调,净值从1.2 降到了1.06,少了0.14,回撤就是14%。这只基金一年当中,我们要看最严重的的时候,亏了多少,这就是最大回撤。你可以理解成,小孩考试成绩失误最严重的时候,能考几分,如果这个最差成绩还能上线,那基本录取就没问题了。


浅析CTA策略基金

我们看到收益方面虽然宏观策略更高,但回撤的话宏观策略要达到11,而CTA只有6,几乎是1/2。另一方面,还有两个指标,卡玛比率和索提诺比率,这里我稍微展开下。

这两个比率的分子都是收益,分母有区别。卡玛比率的分母是最大回撤,而索提诺比率的分母则是下行标准差,你可以理解成平滑过的亏损。这两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益和风险比做得越好。

显然卡玛比率对“暴击”赋予了很高的权重,比如一只基金收益做了30%,只有一次亏损10%,这样的他的卡玛就是3。而另一只基金收益做了20%,也只有一次亏损5%,卡玛比率是4。数值上看后者比前者好,但放到实际情况下就不一定了,孰好孰坏还取决于选择人自己的理解:你是不是认为偶尔犯一次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你觉得是,可以用索提诺比率作为判断依据。

另外说一句,卡玛和索提诺数值若比较接近,则说明回撤中并未出现“很离谱”的极值。

好了,这张图上我们发现卡玛比率和索提诺比率方面,CTA都好过宏观对冲。可能有些伙伴要问:怎么没有夏普比率?实战中一般不用夏普。因为夏普分母使用的是标准差,上行标准差也在内(上涨),但资产超预期上涨,其实是件不错的事情。所以往往使用索提诺来代替夏普。如果这些指标记不清了,可以去翻一翻基金从业考试的教材;如果还没拿到证书的,建议大家去考。

六、CTA基金的判断(入门级)

一只CTA基金好不好,除了看指标,更重要的是判断基金管理人。因为所有的好业绩都是人做出来的,就算是程序下单,这程序也是人写的。同时,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归结到人的身上。把人分析对了,管理好了,风险也就控制住了。

判断CTA基金管理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策略的多样性。这是现状,看看策略的比例,假如股指比例较高,那就意味着策略跟股票市场的波动有关。不同比例,会表现出业绩的差异。这是观察现状。

第二,策略的创新能力。这是看未来,动态。策略是人开发出来的,所以团队开发能力很重要。开发能力又受制于稳定性,如果总是有人离职,那么策略更新迭代就会有影响。核心人员离开,策略也就没有了。

这些只是入门级,基金研究和分析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功底。

七、CTA是代替非标固收的最佳策略!

终于到正题了!展开之前我说个核心,CTA交易是期货,期货交易是有保证金的。也就是说,CTA的策略中天生带着——杠杆!

杠杆的作用是,可以放大收益,相应地也放大了风险。也就是说,CTA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调节杠杆,来调节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

比如,他现在的策略跑下来很成功。想要收益高一些,怎么办呢?不是去调整策略,因为动策略成本高,并且风险大。而是去动杠杆,杠杆率上去一点,收益自然就上来了。

有数据做过一个测算,如果100万中用15万做保证金,CTA策略基本能做到12%收益,3%的回撤,这便很贴近非标了。如果只有5万做保证金,那几乎就可以保本了。因为剩下的95万直接可以配固收,5万去做收益。

这意味着CTA搭配出各种风险收益的类型,比如自营盘(自有资金)就可以把杠杆放得高一些,去做高风险高收益。对外发售的基金,可以中等风险中等收益。如果接过来的是银行理财,那么就低风险低收益。灵活度非常之高。

CTA是通过交易策略在技术层面将收益和亏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确定性较强的投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的确可以用来替换掉一部分信托、明股实债、金交所。

当然,在你搞懂一些基本逻辑之前,不建议做任何的动作。不要一听到这个好,就急着去追着买。这样的配置思维和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无论你投什么,都得确切地搞清楚:什么时候会赚钱?什么时候会亏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