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世界第一大城市。在不同的人眼裡,紐約的魅力也許是不一樣的。比如,自由主義者嚮往的是自由女神像,政治家關注的是聯合國總部,金融家喜歡的是華爾街,攝影家醉心於帝國大廈。
而對留學生來說,紐約的魅力就是哥倫比大學的魅力,常春藤盟校、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吃貨的天堂......而這只是哥倫比亞大學眾多光環中的冰山一角。
哥大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美國最古老的五所大學之一,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這是大家對哥大的第一印象。哥大吸引留學生的地方就在於綜合實力太強大,法學、商學、醫學、工程學,全部都是世界頂尖水平。
此外,哥大還是美國最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發明了激光、核磁共振等技術。
那麼,這些含金量極高的關鍵詞堆砌出的哥大,為什麼同時又被Diss“被中國留學生佔領”、“統計學科含水率超高”,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1、我們哥大,全是中國留學生?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統計數據,2019年哥大中國學生人數為3992,在所有國際學生中佔比40.7%,中籍學生已成為哥大留學生中的絕對主力。
以至於很多人在判斷一所學校,一個項目水不水的標準,變成了中國學生的錄取數量。這種說法其實並不靠譜,就拿被噴的最多的統計學來說,其實,這個專業中國人多的一個原因是:在美國本土具有統計學相關技術的人才嚴重不足,因為大部分美國人數學能力並沒有華裔強,美國理工科的水平也比亞洲人低,美國本土的人更願意學習商科或者文科專業。
而且在美國,許多名校對國際生非常友好,招生數量多,中國作為第一生源國,學生人數會顯得更多。就哥大來而言,學校國際生比例高達54%,研究生院人數更是本科學院的2倍還不止,因此哥大基本上以研究生為主,國際生的數量更多。
2、我們哥大,排名特別牛!
因為招收了許多更擅長統計學科的留學生被誤解,時常被“水校”這個名頭淹沒的哥大實在是很委屈,可不容忽視的是:哥大在美國學術界毋庸置疑的地位。
據最新US News 2020排名,哥大驕傲的站在全美第三的位置上,除此之外,在“最有價值高校”榜單上,也榮居第六名。
而根據最新的QS榜單,哥大綜合排名世界第18,專業度排名高達世界前6, 而在就業率排名上,哥大也不負眾望的拿到了世界第21名的好成績。
其中,據2019QS榜單顯示哥大:
學科排名
- 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Social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世界第7
- 經濟與商業學科(Economics and Business)——世界第8
- 數學專業(Mathematics)——世界第10
- 藝術與人文專業(Art and humanities)——世界第14
碩士學院排名
- 法學院——全美第5
- 商學院——全美第6
除了就業率比較高以外,哥大的畢業生的薪資狀況也令人豔羨,從事金融類工作的起薪是$150,000,MBA的起薪更也有$184,000。
哥大畢業生,我們為自己鼓掌
在哥大讀書,你永遠都想不到和你坐在一個教室上課的都會是什麼人。一直以來哥大都是牛人輩出,據說哥大知名校友的資料有字典那麼厚。被深深驚到的學姐決定扒一扒哥大校友輝煌史!
1、強大的校友天團
在過去260多年裡,哥大共走出了5位美國開國元勳,奧巴馬、羅斯福等四位美國總統,34位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4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123位普利茨獎獲得者,11名奧運會冠軍,以及39名奧斯卡獎獲得者。
除了兩位羅斯福總統、巴菲特、奧巴馬這些耳熟能詳的名人以外,哥大在金融和科技界也有非常多的校友,其中最為有名的包括:
- 前高盛董事長Stephen Friedman
- 前花旗銀行CEO Vikram Pandit
- Morgan Stanly董事長兼CEO James Gorman
- KKR創始人Henry Kravis
- IBM創始人霍爾瑞
- ...
從哥大走出的中國名人,也是不計其數,學姐隨便給大家列舉一些:教育家陶行知、外交家顧維鈞、蔣廷黻;金融家宋子文;科學家唐敖慶、姜聖階、吳健雄、吳大猷、李政道;哲學家金嶽霖、馮友蘭;社會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潘光旦、吳文藻;作家胡適、梁實秋、許地山;詩人聞一多、徐志摩;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在當代,有楊瀾和李開復……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近代教育應該感謝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因為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為中國近現代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教育家,進而推動了近代中國教育的發展,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教育。
藤校,從來沒有輕鬆二字
有時候,考入名校,並不意味著拿到一把通往成功的金鑰匙,而只是翻開人生的新篇章。
我的朋友Steve從小就是一個學霸,大學的時候去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因為成績優秀,他在大三的時候轉學到了哥大。
進入之前日思夜想的哥大後,他發現即使同在美國,世界名校真的不一樣。
以前在加州,他覺得在生活很愜意,人們很放鬆,都好像處在養老退休狀態。但是來到紐約,他聊天時總被人問及投了幾份簡歷,人們的話題也總是和學習工作相關,瞬間覺得壓力飆升。
有一次,他為了完成關於“校園內小規模的壓力測試問卷調查”的暑假課題,在校園內站了2個半小時就為了找5個人完成問題,可是每個路過的人很匆忙,都告訴他自己正趕著去考試、去圖書館、去見導師。
在哥大圖書館,晚上燈火通明,所有座位上都是人,好像學習、熬夜、趕due就是生活的一切。
毫不誇張地說,走在哥大校園裡的人不是行色匆匆,就是躲在在角落認真讀書。
相比國內人對哥大的認識,已身在其中的留學生可能對“哥大人”這個標籤有更清醒的認識:
不是說我人到了哥大,我就能代表哥大了。
我只是哥大的一分子,我跟其他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很優秀,也不代表我一定要像他們一樣優秀。
閱讀更多 牛邪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