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病患的“急先鋒”防控疫情的“隔離牆”

轉運病患的“急先鋒”防控疫情的“隔離牆”

39歲的劉志斌是武漢市公安局青山區分局(鋼城分局)鋼都花園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平常負責治安巡邏工作。疫情發生後,他從臘月二十九開始就堅守一線抗疫執勤,轉運確診、疑似及發熱病人前往隔離點。得知單位要成立應急突擊隊,劉志斌第一個向所黨支部請戰,堅決要求參加突擊隊。

转运病患的“急先锋”防控疫情的“隔离墙”

安與危,他為病患架起生命之橋

鋼都花園派出所轄區都是老舊小區,居民又以老年人居多,相當一部分病患行動不便,每次執行轉運任務對劉志斌來說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考驗。

“慢一點,莫慌,保持這個姿勢,慢慢下”,劉志斌正和戰友將冶建花園小區一名患病老人從六樓一步一步往下抬。“我們去的時候,老人癱在床上,已經昏迷不醒了。”劉志斌說,因為老樓沒有電梯,擔架又施展不開,本想背老人下樓,但試了幾次都失敗了,“他一直往下滑,根本背不住。”“乾脆把他架著抬下去吧。”隨即,劉志斌和戰友一人抱起老人一條腿,一人扛起老人一條胳膊,剛出門口,老人的身體就要往後到,他們趕緊靠在牆邊穩住重心,又招呼社區幹部在後面扶住老人。就這樣,3人合力足足花了十幾分鍾才將老人抬上警車。事後,劉志斌說:“我的鞋套跑掉了,手套也擦破了,汗水把內衣、外衣都溼透了,但完全顧不過來,當時就想著趕緊把老人送去醫院。”

“能把這一家三口全部轉走,劉警官可是出了大力氣。”社區幹部感慨地說到。這天下午,劉志斌剛剛將一位重症病人送去醫院,回到所裡,轉運平臺的電話又急促地響了起來。沒等所長安排,劉志斌轉身就往外走。所長趕緊叫住他:“今天你已經送了三趟了,休息一下。”劉志斌卻說:“還是我去,我還沒脫防護服呢,正好節約一套防護服。”

來到綠景花園小區的一戶人家,這家門敞開著,孩子在屋裡大哭,氣氛明顯不對。原來這家,婆婆、爸爸、媽媽都感染了病毒,只有一個10歲的孩子目前尚好。“大人都隔離了,伢怎麼辦?”孩子媽媽說到。“怎麼也要留一個人招呼伢啊!”隨即,一場門內外的拉鋸戰開始打響,但無論街道、社區還是民警怎麼勸說,這家人就是丟下一句話:“一定要留一個大人在家!”眼看夜裡11點多了,方艙也關門了,工作人員們只好先行撤離。回所的路上,劉志斌左思右想,“這家人的固執,根本矛盾是孩子的安置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才能儘快轉運。”想到這裡,劉志斌心裡有了打算。第二天一早,他又來到這家,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可以找一個你們信得過的親戚或朋友,如果沒有也可以去我家,只要你們願意,我就幫你們把孩子送過去,並且答應你們一定將他安置好。”在劉志斌將心比心的勸導下,這家人的心結終於解開了,最終三口人順利入院接受治療。加入轉運突擊隊以來,他一共轉運病患30車64人,期間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進與退,他為百姓守住健康之門

“各位居民大家好,疫情關係你我他,群防群治靠大家,減少外出是正道,出門必須戴口罩,聚集場所不要去,降低交叉感染率……”剛來社區增援民警劉志斌手持擴音器,操著“漢普”大聲提醒群眾。

“社區封控就是要把好門,做宣傳,調糾紛,防擴散,少聚集,查隱患”劉志斌嘴裡反覆唸叨著。參與社區防控任務以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劉警官,您快來吧,社區辦公室鬧翻天了!”社區幹部在電話裡急切地說到。劉志斌放下電話,三步並作兩步,一路小跑來到社區辦公室。只見社區幹部和志願者都站門在,辦公室內坐著一對老夫婦,正嚷嚷著:“不送醫院,我們就不回家!”經瞭解,這是一對患有新冠肺炎的70歲的老夫妻,他們到社區居委會吵鬧,要求將他們立即送醫院治療。雖然,社區幹部已經作了解釋,防疫指揮部還在聯繫床位,還要等一段時間,但老兩口仍然情緒激動。情況突然,誰都沒有穿防護服,誰也不敢貿然上前。此時此刻,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劉志斌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社區書記已經上報防疫指揮部在聯繫床位了,這種情況請你們二老一定要配合,耐心等一下,這也是對自己對大家負責!”……通過耐心地講道理、講情理、講法律,2個多小時後才將老夫妻安撫勸回到家中。當晚23點多,在接到防疫指揮部的指令後,他又將老夫妻倆迅速安全送往指定醫院,回到單位消殺工作完畢後,他心中的石頭才落了地。

情與理,他用真心溫暖滯漢人員

“我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有什麼困難隨時可以給我打電話。”劉志斌一邊講話,一邊將整盒口罩遞到滯留武漢關某手上。

在摸排外來滯留武漢人員的工作中,劉志斌發現了3名滯留人員。其中兩位是來自湖北仙桃市的老夫妻,一名是江蘇無錫的年輕遊客,他們都因封城而無法回家。“首先要解決了這三人的食宿問題。”劉志斌思前想後,決定找到轄區一賓館進行協商。他自己負責給滯留人員送菜,請賓館老闆幫忙做飯,讓三名外來人員一起來“搭夥”吃飯。劉志斌每三天就來看望他們一次,每次來還為他們送一些口罩及必備生活物資。

直到3月3日根據防疫指揮部的部署將滯留人員妥善送到集中安置點時,他才放下這份牽掛。來自仙桃的老夫妻臨走時激動地說:“劉警官幫我們建了一個臨時的‘家’,沒有他,我們這40多天不知道該怎麼度過。”

融媒體記者:羅暉

通訊員:鄒航 李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