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病患的“急先锋”防控疫情的“隔离墙”

转运病患的“急先锋”防控疫情的“隔离墙”

39岁的刘志斌是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钢都花园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平常负责治安巡逻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就坚守一线抗疫执勤,转运确诊、疑似及发热病人前往隔离点。得知单位要成立应急突击队,刘志斌第一个向所党支部请战,坚决要求参加突击队。

转运病患的“急先锋”防控疫情的“隔离墙”

安与危,他为病患架起生命之桥

钢都花园派出所辖区都是老旧小区,居民又以老年人居多,相当一部分病患行动不便,每次执行转运任务对刘志斌来说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考验。

“慢一点,莫慌,保持这个姿势,慢慢下”,刘志斌正和战友将冶建花园小区一名患病老人从六楼一步一步往下抬。“我们去的时候,老人瘫在床上,已经昏迷不醒了。”刘志斌说,因为老楼没有电梯,担架又施展不开,本想背老人下楼,但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一直往下滑,根本背不住。”“干脆把他架着抬下去吧。”随即,刘志斌和战友一人抱起老人一条腿,一人扛起老人一条胳膊,刚出门口,老人的身体就要往后到,他们赶紧靠在墙边稳住重心,又招呼社区干部在后面扶住老人。就这样,3人合力足足花了十几分钟才将老人抬上警车。事后,刘志斌说:“我的鞋套跑掉了,手套也擦破了,汗水把内衣、外衣都湿透了,但完全顾不过来,当时就想着赶紧把老人送去医院。”

“能把这一家三口全部转走,刘警官可是出了大力气。”社区干部感慨地说到。这天下午,刘志斌刚刚将一位重症病人送去医院,回到所里,转运平台的电话又急促地响了起来。没等所长安排,刘志斌转身就往外走。所长赶紧叫住他:“今天你已经送了三趟了,休息一下。”刘志斌却说:“还是我去,我还没脱防护服呢,正好节约一套防护服。”

来到绿景花园小区的一户人家,这家门敞开着,孩子在屋里大哭,气氛明显不对。原来这家,婆婆、爸爸、妈妈都感染了病毒,只有一个10岁的孩子目前尚好。“大人都隔离了,伢怎么办?”孩子妈妈说到。“怎么也要留一个人招呼伢啊!”随即,一场门内外的拉锯战开始打响,但无论街道、社区还是民警怎么劝说,这家人就是丢下一句话:“一定要留一个大人在家!”眼看夜里11点多了,方舱也关门了,工作人员们只好先行撤离。回所的路上,刘志斌左思右想,“这家人的固执,根本矛盾是孩子的安置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才能尽快转运。”想到这里,刘志斌心里有了打算。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这家,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找一个你们信得过的亲戚或朋友,如果没有也可以去我家,只要你们愿意,我就帮你们把孩子送过去,并且答应你们一定将他安置好。”在刘志斌将心比心的劝导下,这家人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最终三口人顺利入院接受治疗。加入转运突击队以来,他一共转运病患30车64人,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进与退,他为百姓守住健康之门

“各位居民大家好,疫情关系你我他,群防群治靠大家,减少外出是正道,出门必须戴口罩,聚集场所不要去,降低交叉感染率……”刚来社区增援民警刘志斌手持扩音器,操着“汉普”大声提醒群众。

“社区封控就是要把好门,做宣传,调纠纷,防扩散,少聚集,查隐患”刘志斌嘴里反复念叨着。参与社区防控任务以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警官,您快来吧,社区办公室闹翻天了!”社区干部在电话里急切地说到。刘志斌放下电话,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来到社区办公室。只见社区干部和志愿者都站门在,办公室内坐着一对老夫妇,正嚷嚷着:“不送医院,我们就不回家!”经了解,这是一对患有新冠肺炎的70岁的老夫妻,他们到社区居委会吵闹,要求将他们立即送医院治疗。虽然,社区干部已经作了解释,防疫指挥部还在联系床位,还要等一段时间,但老两口仍然情绪激动。情况突然,谁都没有穿防护服,谁也不敢贸然上前。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刘志斌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社区书记已经上报防疫指挥部在联系床位了,这种情况请你们二老一定要配合,耐心等一下,这也是对自己对大家负责!”……通过耐心地讲道理、讲情理、讲法律,2个多小时后才将老夫妻安抚劝回到家中。当晚23点多,在接到防疫指挥部的指令后,他又将老夫妻俩迅速安全送往指定医院,回到单位消杀工作完毕后,他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情与理,他用真心温暖滞汉人员

“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刘志斌一边讲话,一边将整盒口罩递到滞留武汉关某手上。

在摸排外来滞留武汉人员的工作中,刘志斌发现了3名滞留人员。其中两位是来自湖北仙桃市的老夫妻,一名是江苏无锡的年轻游客,他们都因封城而无法回家。“首先要解决了这三人的食宿问题。”刘志斌思前想后,决定找到辖区一宾馆进行协商。他自己负责给滞留人员送菜,请宾馆老板帮忙做饭,让三名外来人员一起来“搭伙”吃饭。刘志斌每三天就来看望他们一次,每次来还为他们送一些口罩及必备生活物资。

直到3月3日根据防疫指挥部的部署将滞留人员妥善送到集中安置点时,他才放下这份牵挂。来自仙桃的老夫妻临走时激动地说:“刘警官帮我们建了一个临时的‘家’,没有他,我们这40多天不知道该怎么度过。”

融媒体记者:罗晖

通讯员:邹航 李建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