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菜根谭》

困苦之中,拥有开阔的胸怀,就会心情愉悦;一帆风顺时,切勿骄纵狂妄,埋下痛苦和悲剧的根苗。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人们在苦心追求时,因为感受到追求成功的喜悦而觉得乐趣无穷;人们在得意时,因为面临着顶峰过后的低谷,往往潜藏着失意的悲哀。

烦恼中,却经常会体味到使心愉悦的乐趣;得意忘形时,便会出现令人失望失落的心情。

生活有时很奇怪,经常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相互潜藏转化。因为得意时往往忽略了危险的存在,造成危险地壮大而不觉。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失意时又忽略有力的因素,不懂得如何在困难中挖掘优势,转危为安或苦中自我愉悦。自我愉悦,不关事困境顺境都应体会。

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动摇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因一时的苦乐而放弃人生的奋斗。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悲喜可以转化,得失亦非永恒。况且,世上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主观上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应当拥有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这是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一个个困难。每克服一个困难,就会进步一点,成长一点,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啊!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都应有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性情,去发现和享受人生的美好和快乐;即便我们处于丰衣足食的顺境时,也不能得意忘形而骄纵狂妄,栽下祸患的种子,为日后带来失望与痛苦。

苦尽甘来、水到渠成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在经受过失败、品味过痛苦之后绽放的生命之花,定然闪耀着别样的美丽。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如果运用佛经的话来说,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一定的什么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心理状态而言的,对身心感受而产生的妄想、妄见。如果符合自己的意念,满足了自己的欲望,那么就认为是快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习气,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则就认为是苦。所以,苦与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比如,一套中等水平的房子,对于有钱人来说,平淡得很,不会以此感到惬意,也不会引起什么快乐欢喜。因为他居住的条件要比这好得多。但是在贫穷人看来,哎呀!真是太好了。他会感到很快乐,高兴得不得了,住进去就不想走了。又比如说,一个做脑力工作或很轻松工作的人,一旦下放到车间里,他们就会觉得很累、很苦,体力吃不消。但是,如果让没有职业的人或者原工作比这更繁重、更艰苦的人来干,他们会感到很轻松、很快乐。所以,苦与乐没有一定的分界线,没有一定的标准。关键看是否符合个人的心理状态罢了。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随缘识得性”,这句佛语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随缘,随缘则起很大的妙用,反之则会起种种烦恼。比如,一些很有才干的人,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不能发挥他们才能,这时也毋须怨天尤人,只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好了。日子久了,他们的才能自然会被大家赏识,而担任更适当的工作,发挥他的才能。如果因不满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烦恼,就好像乌云遮住了光明一样,真性就显现不出来了。又比方说,如果我们工作职位升高了,就高兴欢喜;如果职位下降了,自己就忧伤烦恼,这都是一般人的见地与心态。我们做人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和心理,一切都要随缘,因为升与降都是机缘的问题,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假相,都不可多得多贪。只有保持真实不虚。我们只有随缘而随缘,不要那么执着,这才是真实的。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无喜亦无忧”,这就是说,如果因缘很顺,事情做得很圆满,或者说处于顺境,我们也不喜;如果因缘不合,事情没做好,或者说处于逆境,我们也不忧。因为如果我们看透了一切,那么一切事物都是假相,本来无有得失。而且所做之事都是随缘起用、恒顺众生、利益群伦的,非为私利。另外,我们作事已竭尽全力,没有丝毫马虎,成不居功,败也于心无愧,坦坦荡荡,大机大用,不喜不忧,不取不舍,这样我们也就会“无喜亦无忧”了。

佛学中这样说:如果我们观照功夫做到这种地步,观照就不要了,从而更上一层楼,进入无功之用,就会到达无为之地了。这时真性时时刻刻现前。比如《六祖坛经》云:“‘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抡刀上阵之时,性命在呼吸之间,也无丝毫慌乱,但明见真性在起作用;纵或为国捐躯,杀身成仁,亦无所谓,因真性是不生不灭的。”小乘圣人则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认为:哎呀!这不又进入生死轮回了吗?这不是非常痛苦吗?他们不晓得,要成佛,须到六道中度众生。你不入生死,六道里的众生怎么度啊?而且,入六道实无六道可入,身相有生灭,而性无生灭。”佛经里的这段话,就是说明了苦与乐的关系,所以,我们无须妄念纷纷,烦恼重重,只要胸怀坦荡,随缘任运,逍遥自在就更好了。

老人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其实苦与乐,也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对于喜和忧如何来平衡,如何对待,这是十分必要的人生态度。人生是无常的,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个人处于顺境的时候,事事都称心如意的时候,自己也不要洋洋得意,甚至于忘乎所以,这样反而会引起乐极生悲,或者是引起别人的嫉妒心和怨恨,这样反而会令自己感到失意和消极,不仅没有快乐的心情,反而令自己产生悲观失望之感,使自己有了更大的烦恼。

如果我们在失意的时候,也就是处于逆境的时候,也要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中寻求人生的乐趣,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来获得快乐,这才能够使自己“乐中有苦,苦中有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