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導語:

社會是一架滾滾向前的馬車,無時無刻都處於變化的狀態,變革一直是每個國家所繞不開的經歷,變革意味著不僅僅是從社會統治者層面發生變化,甚至包括社會根本性質的變化與重塑。十七至十九世紀,對於世界來說,處於一場變革的巨大風暴之中,封建社會的衰落,資本主義在世界各國開始興起,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資本主義變革。

從英國光榮革命到法國巴黎公社運動,世界各國先後爆發資本主義革命,其他國家例如俄國,因為遠離資本主義革命爆發中心,加上國內封建勢力強大,沙皇政府的統治根深蒂固。同時沙皇政府加強了對國內思想的控制,使得從西歐傳播過來的資本主義思想難以大範圍傳播。

但是世界潮流是不可阻擋的,俄國為了生存,必然要融入世界經濟之中,因此原有的社會政治制度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而國內的有識之士也要求沙皇政府做出變革,以求跟上世界其他資本主義強國的步伐。十九世紀的俄國是大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俄國各地革命運動頻發,倡導推翻農奴制。而這一時期的文學家,也致力於反映社會現實,傳播解放思想,來使越來越多的人民起來反抗。

獨特的俄國

說起俄國,我們會發現,俄國是一個獨特的國家,俄國橫跨亞歐大陸,即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也吸收了來自西方的文化理念,因此,在俄國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歐洲和亞洲兩種觀念之間的平衡與再融合。俄國的文化背景是深厚淵源的,在以西方文化為基礎的根本下,融合了東方文化。在俄國奉行的是集體主義,這是與歐洲相去甚遠的理念,西方非常喜歡個人主義,但在俄國,個人主義是受到鄙視的。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彼德一世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俄國,平均主義大行其道,對於當時的俄國知識分子來說,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平均主義思想,在他們的作品中,極度厭惡西方的個人主義。這種觀念直接影響到俄國社會的基層,在俄國的農村中,要求村民之間達到經濟的平均,他們認為經濟的平均遠遠重要個人主義。同時這也就導致,很多時候俄國人更加看重情理而不是法理。俄國文學家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找尋建立公正社會的方法,以此來改變沙皇政府統治下的黑暗。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聖瓦西里昇天大教堂

另外,我們會發現,在俄國文學中,宗教的成分非常大,尤其是對於宗教救贖的描述非常多,其實這主要是源於俄國人對東正教的狂熱信仰,幾乎所有的俄國人都是宗教的信徒,向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早年間也是東正教的信徒。

東正教非常重視懺悔意識,推崇聖母瑪利亞,這種祈禱懺悔的意識要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天主教與清教。因此這一傳統也間接的影響到了當時文學家的創作,才他們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倡導獻身和自願受苦的偉大精神。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伏爾加河邊的縴夫

而且十九世紀伴隨著俄國解放運動的爆發,文學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一時期名家眾多,名作頻出,深刻而全面的批判了封建制度的弊端與黑暗,極力倡導推翻沙皇的反動統治,舉行資本主義革命。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尤其是當時農奴制的弊端以及對廣大人民的殘害。

同時也在找尋新的出路,來解放民眾,不僅僅是從身體上解放,更是靈魂的重新洗滌,這些作品例如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果戈裡的《死魂靈》,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等,在這裡主要看《復活》所映照的俄國社會。

俄國的鏡子

不去認識托爾斯泰,便不能真實的認識到十九世紀的俄國現狀,以及那個處於鉅變的俄國。托爾斯泰如同一面鏡子,將俄國的所有醜陋不堪全部照了出來。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但是其不幸的是,早年父母便已經去世。在托爾斯泰長大考入大學之後,托爾斯泰不愛學習,他迷戀於社交活動。但是喜愛哲學,尤其是盧梭的哲學思想。盧梭的哲學思想對托爾斯泰的影響是極大的,在他之後的創作中,經常會看到人文主義的影子。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年輕的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開始進入創作的高峰之後。加上托爾斯泰曾經在自己的農莊進行過農奴制改革,雖然最後被政府阻止了但是這件事,也是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以及政府的反對以及腐朽。因此在之後托爾斯泰的作品中表現出反抗暴力與奴役,反對土地私有制度的思想。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耕種中的托爾斯泰

其實縱觀托爾斯泰一生,他的一生是一種懺悔的人生,年輕的托爾斯泰是一位才華卓越的貴公子,他像大多數貴族一樣,生活放蕩,留戀於各個社交場所。就如同他自己筆下的聶赫留朵夫。直到托爾斯泰參軍之後,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之後,托爾斯泰的思想可以說發生了非常激烈的變化。他開始懷疑沙皇政府統治的合理性,他看到了農奴制下生活貧困的下層農民。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晚年創作中的托爾斯泰

因此之後的托爾斯泰開始清算自己荒淫無度的過去,他甚至開始進行農奴制改革,公然反抗政府,表現出反對的態度。大量的要求解放人性的作品的問世,使得托爾斯泰的聲望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跟隨著他的腳步。

他選擇將自己農莊的土地分發給農民,他不再是一個貴族,過著平民化的生活,開始關心底層農民的困苦,併為他們解決。這樣對於自己的懺悔,托爾斯泰究其一生都在進行著,晚年因為對自己的懷疑以及懺悔,多次離家出走了,最終也是在離家出走的途中離世。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復活》

而這一懺悔意識直接影響他對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從《一個地主的早晨》,再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於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復活》都有著明顯的懺悔意識。塑造了眾多的為自己所作所為懺悔的貴族形象如涅赫留朵夫、安德烈等,在這些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托爾斯泰明顯的懺悔情緒。

精神的復活

《復活》是托爾斯泰一生中最後一篇長篇小說,是托爾斯泰一生探索以及思想的總結之作,是俄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批評的高峰。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極大的衝擊了俄國農村的發展,造成了大範圍的饑荒,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這樣的場景使得托爾斯泰更加關心農民的生存與困苦。並且親自參加過城市的救災,深刻的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現狀,這件事之後,極大的刺激了托爾斯泰,同時終於看清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在農民流離失所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災難發生的根本是土地私有制。

同時對於托爾斯泰個人來說,在經歷的長達半生的創作以及探索過程中,他逐漸看清了沙皇反對政府的腐敗與反動。而且托爾斯泰觀察社會的角度也有一個審查者逐漸變為農民的角度,這使得托爾斯泰的作品更具批判性與深刻的揭露性。他開始代表農民階級發言,未他們追求權益,推翻農奴制以及土地私有制,來解放農民。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瑪斯洛娃

而《復活》主要講述了農奴之女瑪斯洛娃和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的故事。聶赫留朵夫在早年也是一個積極進取的有識之士,並且與姑媽家的婢女發生了關係,但是自己卻走了。而婢女瑪斯洛娃卻因不檢點被趕了出來,之後為了生計做了妓女。而聶赫留朵夫也在社會的腐蝕下,喪失了當初的熱情,成立當初他最厭惡的人,夜夜笙歌。直到與瑪斯洛娃在法庭上再次相見,徹底喚醒了聶赫留朵夫內心最真誠的一面,他決定跟隨瑪斯洛娃一同前往西伯利亞服刑,來為自己贖罪。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聶赫留朵夫

作品採用旅行的方式展開敘述,這場前往西伯利亞的服刑旅程,其實也是聶赫留朵夫與瑪斯洛娃二人的心路歷程以及逐漸精神世界重生的過程。一個是聶赫留朵夫終於從曾經那種糜爛的生活中醒悟過來,一路上他目睹了農奴制下的農民的苦難以及不易,他開始厭惡貴族生活,最終加入了反抗農奴制以及沙皇的隊伍中,並且與革命者成為好友加入其中。這是聶赫留朵夫最終的精神昇華以及醒悟。

肉體的無限墮落毀亡與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復活》人物關係圖

另一方面便是瑪斯洛娃,瑪斯洛娃的墮落來自身體的墮落,曾經她純潔、善良,但是的黑暗的社會,無奈的人生,使他不得一步步讓自己墮落。這一切不是瑪斯洛娃的錯,而是社會的壓迫,人性的泯滅。但是我們也要發現,其實瑪斯洛娃的內心還是善良鞥多純潔的,知識沒有被喚醒罷了。伴隨則會聶赫留朵夫的懺悔,瑪斯洛娃的善良被喚醒,她原諒了聶赫留朵夫,並且開啟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總結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式的救贖,乃是一種宗教救贖,這不僅僅是托爾斯泰,而是俄國眾多作家的共性。托爾斯泰對俄國的挖掘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徹底的,從農奴制到土地私有,托爾斯泰越來越認識到進行變革的重要性。

托爾斯泰更加側重從精神上的自我救贖,方法便是懺悔。托爾斯泰認為人在失足之後仍可以重新站起來,並在道德上獲得新生,重新喚醒心中的善良。每一個都是具有神性與獸性的,一旦放縱自己,便會墮入深淵;而一旦發現自己的善良內心重新喚醒,便有機會重新"復活"。

但是,托爾斯泰這種幻想是不切實際的,在這樣一個充滿惡的世界中,依託自我救贖是不可能的,精神自我解脫與救贖的前提是物質方面的解脫以及完善,只有是俄國數百萬農民解放,擺脫貧困、飢餓、寒冷、壓迫,才可以去談精神的解放。而達到這一結果的方式之一一個,那便是革命,鬥爭,只有正真的推翻了沙皇俄國的統治,將民眾從深淵之中解救出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