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到手工資不足300元?比亞迪維權事件背後,車企如何自救才不顯尷尬?

庚子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出現,不僅打亂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的節奏,也給所有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裁員降薪不計其數,大型企業尚能喘息卻也面臨著轉型自救的嚴峻考驗。

前一陣因“30天內成全球最大口罩加工廠”成功登上熱搜的比亞迪,這兩天卻因員工“拉橫幅”維權事件再掀輿論風波。

2月到手工资不足300元?比亚迪维权事件背后,车企如何自救才不显尴尬?

事件回顧

近日,網絡上曝出比亞迪員工在工廠、總部維權,大門口拉起了“我們要生活,我們要吃飯”,“19部新能源客車廠,疫情期間假復工,職能部門視而不見”的白色橫幅。網上更有人曝出員工2月到手工資或不足300元。

對此,比亞迪方面的回應是,由於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對部分人員的工作進行了調整,對員工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目前,事情已經完全解決。

而對於維權員工橫幅中提到的“假復工”,比亞迪則表示:“公司也在為全面復產進行安排和準備,目前整體復工率超過了90%,各項生產經營工作也在有序進行。”

銷量下滑

無論事情真相如何,眼下的比亞迪處境著實算不上樂觀。根據3月6日比亞迪公佈的銷量快報顯示,進入2020年,前2個月,比亞迪累計銷售3.06萬輛,同比下降57%。其中,2月共銷量新車5501輛,相比去年同期的2.68萬輛,同比下降79.5%。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2月銷量2803輛,同比下降了80.6%。

2月到手工资不足300元?比亚迪维权事件背后,车企如何自救才不显尴尬?

斷崖式下跌的銷量疊加全球疫情爆發的不穩定因素,著實讓人為比亞迪捏一把汗。實際上,比亞迪的2019過得也並不如意。根據比亞迪公佈的2019業績預告顯示,去年全年的淨利潤預計在15.84-17.74億元之間,同比下滑36.19%-43.03%。銷量方面,2019年比亞迪累計銷量為46.13萬輛,與2018年累計銷售的52.06萬輛相比,同比下滑11.39%;新能源汽車方面,更是經歷了連續8個月的銷量下滑。

分析認為銷量疲軟和政策補貼退坡是導致比亞迪2019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2018年,中國連續增長28年的汽車市場出現了首次下滑,而原本勢頭不錯的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同樣面臨銷量下滑的困境。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國際油價暴跌,消費者可能重燃對汽油車的購買熱情。

30天內成全球最大口罩加工廠

2月份,包括車企在內的多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巨大,而醫藥衛生等幾個領域卻意外呈現井噴態勢,口罩、消毒液、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的需求量猛增。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多家車企著手防護物資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據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介紹,比亞迪2月17日口罩正式開始量產,到2月底口罩的產能可達到500萬隻/天。

另據比亞迪官方數據顯示,比亞迪深圳基地100條產線每日生產5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長沙基地的30條產線每日生產15萬隻N95口罩。目前,市場對口罩仍然具有較高需求,比亞迪的口罩產線仍處於爬坡節點,未來仍有擴充產能的空間,現有130條產線預計每日擴產30-50萬隻。同時,在產線數量上,後續具備擁有200條產線的能力。

2月到手工资不足300元?比亚迪维权事件背后,车企如何自救才不显尴尬?

​在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局勢好轉,全球疫情爆發的新形勢下,國外對於口罩的需求量日益劇增,未來並不排除比亞迪口罩出口的可能。不過比亞迪始終堅持做口罩是源於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當疫情結束後,口罩和消毒液都不會成為比亞迪的主營業務。

疫情當下,降薪裁員是自救唯一方法嗎?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月份汽車銷量環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截至3月11日,整車企業復工率為90.1%,員工返崗率為77%,渠道復工也接近85%。為應對汽車行業的最難“開局”,眾車企不得不自身控制財務支出成本,各種“花式”降薪裁員也是層出不窮。

比如明確實施降薪計劃的上汽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率先對其員工收入進行調整。相關信息顯示,上汽大通對員工績效獎金進行調整,並取消年休假補貼、技術中心服裝費以及書報券等福利。

與這種明確把降薪拿到檯面上說的方式不同,也有車企採用“偷偷降薪”的方式。如北汽集團在內部實行了新的銷量考核方案,按照方案,不達標的領導、員工將扣除相應月度工資或免職,最高扣除70%的月度整體工資。

疫情全球化下國際汽車品牌也不能倖免。沃爾沃汽車集團20日宣佈,受疫情影響,約兩萬名員工將停薪留職。在此之前,寶馬集團、大眾集團、戴姆勒股份公司等還陸續宣佈暫停部分車輛生產。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車企都選擇降薪裁員的方式自救。按照威馬對應“疫情”的策略看,威馬對員工“十三薪”和“員工購車補貼”等福利將延後發放,預計到6月。“不降薪、不裁員”應該算是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新年帶給員工的最大福利了。同樣“硬核”的車企還有廣汽集團,廣汽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將採取控制成本支出和下調年度銷量目標,來應對挑戰。

在筆者看來,眼下疫情肆虐,國家號召企業與個人勠力同心,共克時艱,但企業為了緩解巨大的資金壓力往往不得不採用降薪裁員等措施,因為這是最直接了當的縮減開支的辦法。但危機來臨時一味的坐吃山空無異於等死。類似比亞迪這類車企暫時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現金流的作用,未來伴隨出口需求量的增加,或可成為企業在艱難時局下的救命稻草也未可知。

當然了,轉產的企業即便再成功,也不如主營業務的恢復讓人輕鬆。想要扭轉當前的經營困窘,不僅需要車企主動出擊,通過創新、降價等方式吸引消費者,也需要國家的幫助。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研究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通過政策扶持+營銷創新改變目前被動的狀況。

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下滑的態勢已經不可避免,如何調動全員積極性,同舟共濟,渡過難關,這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次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