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豐子愷在《深入民間的藝術》中寫道:

“據我觀察,最深入民間的只有兩種藝術,一是新年裡到處市鎮上販賣著的‘花紙兒’,一是春間到處鄉村開演著的‘戲文’。一切藝術當中,沒有比這兩種風行地更普遍的了。”


文中的“花紙兒”便是通常所謂的“年畫”,而“戲文”便是民間戲曲。這兩種“最深入民間的”藝術形式結合起來便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戲曲年畫”。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木版年畫作為年節的一種特殊文化符號,與追思、紀念、信仰、祈求等思想相聯繫,成為年節中最具表現力的象徵樣式,是中國社會習俗的縮影

所以說年畫“可補史籍記載之不足,為中國的宗教學、民俗學、社會學、美術史,尤其是民間傳統繪畫史之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材料,具有特定的史料價值”。

清代年畫藝術的高度發展,是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無法比擬的。而戲曲年畫作為主要表現題材,被年畫藝人引入創作之中,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

這種現象的形成和緊鄰都市以及元、明、清時期的說唱藝術、戲曲藝術的繁榮有著很大的關係。

清朝乾隆年間就有了彩色套版印刷,顧光《杭俗新年百詠》記載:“歡樂圖,花紙鋪所賣,四張為一堂,皆彩印戲出,全本團圓。”

姚思勤也有“一堂陳彩戲,心帖親泥金”的詩句,反映出彩印的戲曲年畫四張為一堂,內容多帶有吉祥、喜慶意味,或是有引子、有尾聲的“全本故事”。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貴妃醉酒圖》


清代乾隆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50×49cm

套版手繪


“貴妃醉酒”經過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演繹後成為經典,追溯其源流,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經有該題材的地方戲。據說印刻戲曲年畫的一些畫店老闆,為了爭取盈利,曾請畫師去戲園看戲,並根據角色的真容,繪刻畫樣出售。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鐵扇公主》


清代嘉慶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32.5×45.5cm

套版


圖中左側為孫悟空,中間是鐵扇公主,右邊是牛魔王,畫面上方還是孫悟空,這種構圖方法被稱為“異時同圖法”,將不同時間的事件繪入同一幅畫中,用以表現故事的前後過程。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昭君和番》


清代康熙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77.3×41.1cm

套版


圖中描繪的是廣為人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由姑蘇呂君翰發行,個人收藏。畫面中,騎馬的王昭君彈著琵琶,外番藝人起舞助興。番王騎馬立於城門外,和部下們一同迎接昭君。這是早期的姑蘇版年畫,人物皆典型的卵形臉,可以看出是長於小說插圖的徽派刻工所刻。


戲曲年畫中的女性角色,大多具有很強的個性特點,她們已經超越了起初祈福納吉的民俗信仰形象,往往被披上了神的外衣,被賦予超現實的神秘力量。 但這種英雄神格化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劉邵在《 人物誌》 中對“英雄”的釋義是:“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


“文”是文才智識,“武”指勇武豪強,超凡出眾,即是英雄。例如年畫中王昭君、樊梨花等女性角色。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李文忠掃北》


清代嘉慶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32.5×50cm

套版

中城正堯藏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棣的外甥,也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明朝初年受太祖之命與北元作戰,大勝而歸。此圖描繪的是當時作戰的場景,左側是落荒而逃的元軍,右側是乘勝追擊的李文忠。製作畫店為“宏泰字號”。這是一幅內容比較少見的木版畫。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雙鎖山》


民國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25.5×29cm

套版


該故事出自《三下南唐演義》,後改為民間戲劇。北宋初年,趙匡胤與元帥高懷德出征南唐,受困於壽州。高懷德之子高俊寶(畫中作高君保)馳援,路經雙鎖山,與山寨女俠劉金定生出一段情話。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楊家女將徵西圖》


清代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31.5×54cm

套版


該畫取材於楊家將故事《十二寡婦徵西》和《百歲掛帥》等。是說宋朝時楊家雖然屢遭奸臣排擠,但當西夏入侵國家危難之時,佘老太君依然挺身而出,百歲掛帥,率領家中眾女將遠征強敵,大獲全勝。


在眾多的戲曲年畫作品中,女性英雄角色作為重要的展現對象,在不同歷史時期,以不同的故事題材,展現出不同的形象。這些角色承載著歷史的記憶,體現出不同的社會階段對女性角色的態度與評判。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落繡鞋前》


清代嘉慶時期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32×47.8cm

套版


本圖描繪的是包公案中《落繡鞋》的“前本”。故事從主人公石玉攜母上京尋父開始,從右上方到左下方,情節步步展開。圖中還有文字說明。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鮑金花打擂》


清代

桃花塢木版年畫

尺寸:54×31.5cm

套版


此畫與《四大傑村》都取材於小說《綠牡丹全傳》,極為生動地描繪了鮑、朱兩家比武和鮑金花取勝的情景。民間年畫藝人在瞬間定格戲曲人物的扮相時亦融入了不同地域的民俗和受眾的文化觀念,因而戲曲年畫也彰顯出藝人的藝術想象和創造。正因為這樣,才如鄭振鐸所言:“商販們叫賣年畫,總在歲尾年頭,他們大量地流行於廣大的人民之間,為他們喜愛喜見。山巔水涯無不到,窮鄉僻壤無不入,是流傳的最為普遍深入的東西。”


畫中有戲,百看不膩。

在信息閉塞的年代,戲曲年畫是傳播最廣、寓教於樂的重要媒介。它用一目瞭然的圖畫表現形式,對目不識丁的百姓講述著不同的文化故事。


參考文獻:

《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青島出版社,2013

《民間年畫》,馮驥才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4

《年畫》,王樹村、王海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年畫,張張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