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擡升“身價”

題記:

查爾斯·漢迪曾說,

現代的貧困感不是絕對貧困感,

而是相對貧困感,

我們的貧困感來自於鄰居的眼光。

01方言是一種身份認同還是高貴象徵?

近日,一男子在超市買完東西后結賬,但是女店員表示聽不懂上海話,請他說普通話,男子勃然大怒,並且

教育起了小姑娘。“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嗎?”

“一次兩次聽不懂,三次四次聽不懂,你不會學嗎?”

姑娘面對委屈,店裡其他人員勸說不要吵了。面對質疑,男子說道:“你說我為什麼跟你吵架了”,“我是上海人,我不說上海話,我說什麼話了”。

“還要我上海人怎麼寬容?我搞不懂了”。並且找來了經理進行了投訴。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看到一位網友這麼比喻覺得挺形象:

上海話是上海人和新上海人表露身份的標誌,尋找身份認同感的工具,其意義遠遠高於普通話,打個比方,說上海話就好像開著奔馳寶馬出門一樣,尤其是外地鄉下,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可以瞬間展示高貴的身份。店員聽不懂上海話,就是貴顧客的身份不認同,甚至是藐視其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東西,必然受到了憤怒。

我記得當時我當時來到南方時,剛開始也是聽不懂當地話,有時候坐在那邊挺尷尬,去窗口辦理材料,普通話跟當地話語是有點區別,畢竟辦事員一聽當地話就是自己人,聊起天來也痛快。從那以後,我就用心稍微能聽得懂本地話。但還不會說,而且隨著接觸面的廣泛,說實話打交道的很多時候並不是本人,聽的少了,更不用說說了。

服務員大多是外來人打工者,拿著微薄的薪水,我們不能拿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別人,我們需要的是在一個層面上尋求共識才是解決的一些問題的方法,小姑娘也許聽的上海話真不多

但細想一下男子的表達其實也側面反映了一些期望,畢竟來店裡面買東西的上海本地人很多,而且這樣的超市都是當地上海的老人是常客,學會了上海話,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有優勢的。

這就是尋求共同的認識和提高。這樣才是雙贏吧。大哥可以好好給小姑娘溝通一下,其實也未嘗不可,只是方式有點過激了。

有時候造成誤解和矛盾的恰恰是溝通和表達上出現了共識和認識上的欠缺造成的。

02優越感是從何而來?

同樣是歸國人員,有人感激流淚中國的行動和服務,感受到防疫人員的辛苦和溫暖。

有人卻抱怨,有一些言語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和“奢華”感。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前一段時間,一位意大利歸國華人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的視頻受到網友關注。因當時等待防疫檢查的人員較多,機場劃分了指定區域安排歸國的華人們,這名男子認為等候區域的條件簡陋,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3月22日,一名留學英國的留學生輾轉23小時回國後,看到我們國家防護人員的努力和關心的溫暖,半夜1點多,消毒阿姨還在細心地消毒,這些忙碌溫暖的畫面留學生被多次感動流淚。

說到最後,女孩已經哭得不行,抽泣著說:“這裡的每個人都在為國家奉獻著。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很驕傲,我們國家真的太好了。”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把一般人去不了的國外經歷作為自己優越感的彰顯和標榜,以大多數人沒有過的經歷來彰顯自我的高貴。

03出門就是“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邊有些人開始通過買奢侈品來彰顯自己的特殊身份,當然對於富裕的人,這無可厚非,這些只佔他們財富的很小一部分。但我們總髮現身邊的一些人,通過過度拔高自己的身份,運用一些特殊的標籤來抬升自己的“市值”,不僅僅是名牌包包、還有特殊化的語言,一些代表高於周邊圈層的物品或表達來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通過瘋狂購買奢侈品的背後,其實是一種身份的焦慮。當擁有了一定資源的時候,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都力圖通過佔有更多的資源,哪怕這個資源是虛擬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帶來高估值的虛擬的名頭,來讓自己的價值在整個價值排行榜上往上移

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出門即“上市”,優越感幫助抬升“身價”

比如在老同學聚會上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總有那麼幾個人興致勃勃的談論自己的好消息——升職、發財、娶到了漂亮媳婦等等。

當他興致勃勃的談論自己的好消息,藉助假動作有意漏出脖子上那根大金鍊子,打開手機給大家展示他的實力和漂亮老婆照片的時候,通常遇到的反應有三種:第一種,低頭看手機,裝作沒聽到;第二種,摸摸頭髮往凳子上一靠,尷尬的一笑;第三種,低頭長久的沉默。

我們每天都需要出門,都處於移動當中,有些人走出家門,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上市”。

總有一些人,通過特殊的標記或者特殊的語言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和“高市值”,儼然一支移動的高估值股票,來抬升自己的身價,可總是那麼的不和諧。



大家好,我是隱者有言,點擊【關注】,為你分享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