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會更搶手嗎?社會各階層會加速流動嗎?

超哥往前走


疫情對於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職場人士的擇業觀。

體制內的工作一直比較搶手

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深受歡迎,不管有沒有疫情發生,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醫生、老師等職業始終在金字塔頂端,一直都比較搶手。因為私企在最近幾年因為中年危機這個詞語被批判了很多次,不少人紛紛選擇脫離私企。

但是公務員、國企等工作不是你想進就進去的,門檻始終沒變,也遠不是私企所能比得上的。有人說私企在疫情之中受影響最大,國企事業單位基本上沒有相關的消息出來,不少人又萌生了進入體制內工作的想法,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片面。你會發現那些優質的私企待遇不僅沒變,還額外擴招了一些名額,比如字節跳動這家公司,春季招聘的力度甚至超越往年。

體制內的工作確實穩定,但是缺點也有不少。一崗位少競爭激烈,二工作內容多單調平淡,部門講究論資排輩,沒有關係升遷比較困難,總之絕對不存在完美的職業。

今年報考體制內工作的人數量可能會有增多,但是熱度終究會迴歸正常水平,受影響的無非是那些始終處於觀望狀態的人。

階層流動不會加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非典倖存者的採訪談話,很多親身經歷的倖存者不僅健康被摧毀,家庭遭遇不幸,不少人從中產階層滑落到社會底層。其實每一次疫情受影響最深的還是親身經歷的那些人,對於其他人來說,影響真的沒有那麼大。

社會階層的流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帶來改變的,需要整個家族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行。底層人群想向上跨越一個階層,最好的方式還是教育,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畢業之後找份好的工作,如果不是這種方式的話,想出人頭地真的太難!


HR沐雲君


我認為不會,至少不會持續變得搶手。

一、體制內的工作並不是真正的穩定

體制內的“穩定”只是一種職位和每月收入方面的穩定,但在面對未來不可預計的遭遇時,體制內的工作反而變得脆弱不堪,根本沒有辦法負擔起未來不可預料的風險。

我有個朋友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月薪2萬。過了1年,工作太累自己又說不過父母,就順著父母的意願考上了自己老家的一個公務員崗位,月薪4k。

剛開始我朋友還沒什麼感覺,畢竟吃住都在家裡,花費開銷也不大,工作也幾乎沒有什麼壓力。但後來他母親被查出來得了甲狀腺癌,為了給母親治病,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父母的積蓄也被花了大半。這個時候,我朋友才意識到,體制內的工作只要在家庭無災無難沒有經濟壓力的時候才是穩定的,否則,這樣的穩定只是空談。最後,他給領導遞交了辭職書,毅然決然地又從體制內出來了。

二、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自由職業

疫情確實讓很多人都意識到有個穩定的工作很重要,可能會在疫情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受到更多的追捧。但比起進入體制內,我覺得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選擇自由職業。

因為疫情,你會發現那些抗風險能力差、運營成本高、管理能力差的企業一個個被快速淘汰,而那些能從現場辦公的狀態脫離出來的網紅、自媒體、專業遊戲玩家等卻獲得了顯著快速的增長。

微信、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平臺的興起,讓個人可以直接觸達用戶,個人作為「自由職業者」的成本越來越低,收益越來越大,小個體抗風險能力也變得更強。

這次疫情讓我知道聰明的職場人不會只依靠拿一家公司的工資來過活,他們會發展出自己工作技能以外的技能,發展下班後的第二職業。只有自己擁有賺錢的其他渠道,才有不怕被公司辭退的能力。

三、企業被重新洗牌,社會各階層反而更會追求穩定

在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同時,因為疫情,企業招聘規模大幅度縮水,不少企業開放崗位甚至小於10個。

從企業這樣的供大於求的招聘情況來看,我們就能知道疫情給各個企業都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的企業倒閉了,有的企業撐著一口氣勉強“活著”,企業的存亡影響著我們的吃穿住行,整個市場就像是經歷了一次重新洗牌。

因此,就算疫情結束,社會各階層反而更想著要追求穩定,公司還在的職場人不會輕易選擇跳槽,生意還在的會盡量讓它重新再起來。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凌凌認為】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很搶手,疫情只是一個加速器而已。

一、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的工作就是指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一部分,泛指公務員、國企編制內員工或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


二、體制內工作搶手的原因

有人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體制內的工作,那麼體制內的工作到底為什麼好,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

1.工作穩定

從疫情發生到現在,網絡各種裁員降薪的信息絡繹不絕,但是體制內的工作,基本穩定不會因為各種原因動不動裁員,但是反觀體制內的工作就不會因為這些原因隨便裁員或者逼迫員工離開。

a、裁員風波前一個月,瓜子二手車才宣佈了盈利——12月16日,其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宣佈,已於2019年11月份實現月度整體盈利,預計2019年四季度將實現季度整體盈利。


2月28日,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發內部信表示,對集團崗位施行階段性薪酬和假期調整方案,調整暫定涉及2020年2月、3月兩個月的薪酬,其中集團P序列、M序列降薪30%,補償假期13天,集團總監層降薪40%,集團VP層降薪50%。

b、據網絡信息,有部分途牛的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途牛正在採取降薪、降提成等措施,欲逼迫員工自動離職,引起部分人罷工,此時涉及人員約500左右。

2.時間保障

體制內的工作沒有傳言中“一張報紙,一杯茶就是一天工作的”這樣,但是與體制外的工作相比,不會經常加班,不會被老闆逼迫任務沒有完成就不準回去,畢竟體制內的工作“為人民服務”就這個大目標而言,任務是無法完成的。


大家一般都是八小時工作制,下班後可以好好照顧家庭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健身、看書等。比如之前有個同事,千軍萬馬擠如體制內,喜歡健身,每天固定去健身,現在一身的肌肉,堪比模特。

3.結交人脈,方便幫事情

因為在體制內工作,所以工作中接觸的人員也比較廣泛,這個也無形中擴大自己的人脈範圍,而且這些在無形中就能幫助自己一把,比如在城市一些孩子上學都是定點分區上學,如果想去好一點的學習,光有票子還不夠,沒有人脈關係根本行不通,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

三、體制內的工作也不容易

1.疫情衝在一線

因為疫情,現在很多體制內的工作人員都是衝在一線,各類的公務員、機關單位的人、醫護人員都衝在一線這些大家都知道,說一個最簡單的,我們村的存在,書記等都是一些年紀大都有50多歲了,但是疫情期間還是得照樣在邊界處值班,幾組人輪流24小時值班

2.考公務員也不容易

大學畢業後就考公務員,相信很多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計劃,但是這樣的錄取比例讓人望塵莫及,以下為2014-2018年國考數據圖,每年的報名人數和最終參加筆試的人數都在百萬左右,可見國考的考錄比例達到了40:1及以上。從數據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公務員考試競爭很激烈

總結:疫情之所以會成為體制內的工作的加速器,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將平時掩蓋的一些問題,全部都凸顯出來,但是正好體質內的工作人員受影響較小,所以再次成為大家追捧的工作。


以上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凌凌,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喜歡讀書、運動、輸出,關注@凌凌跑跑跑,我們一起在職場升級打怪~


凌凌跑跑跑


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體制內的工作,包括哪些,優勢劣勢,然後再看階層劃分流動的核心。

體制內的工作包括哪些

體制內的工作可以分為幾類:國企、事業編、參照編、公務員。

現在的國企其實和體制外幾乎一樣了。營利能力好的國企比公務員滋潤,但盈利能力差員工仍然很悲催,裁員優化方面只是會比私企民企更加遵守勞動法。

再說說事業編。目前國家正在整理的正是事業編類。國家傾向於把事業編分類改革,廣電報社這樣的變成企業,當然是國企;學校醫院這樣的算是真正的事業編,國家全額撥款;剩下的,歸到行政。轉成公務員的不用糾結,鐵飯碗更鐵了(起碼幾十年內還鐵),但轉成企業的很多人前景不好說。比如職稱變職級後工資降低,財政弱的地方回補養老保險有困難。

參照編和公務員是一樣的。如果單說政府工作人員,公務員數量不大。但是我們國家養著的形形色色的社會團體,公益團體等。只有在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是真正的公務員,其他都算成參照。

最後說的公務員、就是單指在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現在都要參加公務員國考,通過才可以,而且考核變得更加透明、規範。所以能進去的也都是憑實力,難度不亞於你去考研或者考MBA,而且競爭激烈。

體制內的優勢,劣勢

體制內的優勢毋庸置疑-穩定,遵守勞動法,福利有保障。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很多在民企和私企的員工都焦慮不堪,因為復工之後很有可能面臨的就是裁員降薪,直接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比如頻繁可以看到的企業倒閉,裁員新聞,西貝,二手車平臺,等等還有一些根本不知名的企業。

但是體制內不管是國企,事業編,還是公務員,都沒有任何薪資的影響,也不存在因為疫情導致失業。

這是讓很多體制外的人豔羨不已。

但不是說進去就完全穩定(針對國企,改企的事業編等),很多人抱著穩定安逸的心態,沒有危機意識,會容易發展成溫水青蛙的結局。

我表哥在報社工作,屬於國企,十幾年前屬於黃金行業,大家也是擊破腦袋進去。但是因為國企很多有政府補貼,沒有自我發展的元動力,也沒有改革能力。單位一直虧損嚴重,沒有市場,印出來的報紙也僅僅是給國家政府部門去看。

表哥從十幾年前的幾千元工資,到現在仍然還是幾千元,在一線城市,很多當初的同學已經成了企業高管或者創業開辦了公司。對比之下,這種穩定,是你想要的嗎?

社會階層的分類,疫情加速階層流動是不可能的

下面這張圖是之前在某論壇貼出來的中國社會階層劃分模型,所以可以看看自己在哪個階層。

一場疫情,能加速階層流動的話題是可笑的,階層雖然在現代社會沒有固化,但是可以看出階層的跨越是非常艱難的。

比如普通的農民,可能通過大半輩子的努力,在外地打工賺錢,能有機會在打工地買房定居的人都少之又少。

從農民,血汗工廠工人到知識分子的階層跨越,可以通過教育實現,但那也是漫長的十幾年的學習,參加高考,完成學業,會實現這一小步的跨越。

再看體制內的階層跨越,那基本是半輩子的事,而且要結合自身的能力,機遇,伯樂等等複雜因素。

如何實現階層跨越呢?

政治經濟資本、自身素質是階層劃分的決定性因素。前者是先天的因素,自身素質大多是後天的因素。因此,要實現階層跨越,提升自身素質才是根本。

自身素質包括心力、智商、情商、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社會閱歷和見解等。

對於孩子來說,要實現階層跨越,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以上回答供參考,歡迎留言評論@黛曉米!

黛曉米


【沐沐觀點】我可以很確定的說,一定會的!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很搶手,尤其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很多人認識到了擁有“穩定收入”或者“一份副業”的重要性,而兩者最好的結合點就是體制內的工作。


一、同時擁有“穩定收入”和“一份副業”的完美解決方案


以前公司前臺有一個小姑娘,每月副業做微商,收入1、2萬。前臺工資才2、3千,你說她為什麼要做?原因很簡單,工作輕鬆,有保底收入,按時上下班,節假日有福利發放,還有最重要的,五險一金社保有人交。


這段時間疫情,很多人開始做自媒體,或者在各大平臺寫作。但是自媒體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斷的學習,才能看到成效的。前幾個月,可能連一包煙錢都賺不到。


這個時候體制內的工作就是最適合的。想好好在體制內發展的,就努力向上走。只想有份穩定收入的,那麼找個相對清閒的崗位,閒暇時做點副業。


一定要保證完成本職工作,之後再去開展副業,這是基本的責任心。最好是選擇契合主業工作的副業,比如寫作之類的。寫作能力在體制裡一定是可以給你主業工作賦能的,而現在寫作變現的渠道也很多。


二、體制內收入不低,前途不差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自己的,國企工作,12年畢業時月薪2400元,到手工資1800元。現在每月到手工資一萬+,獎金福利另算;我發小,研究生畢業,考上公務員,16年實習期工資6、7千,轉正之後會更高。


1、說體制內工資低,沒前途的,我覺得就是那些不努力的人給自己找的藉口。平臺給你了,怎麼玩看你自己。體制內薪酬體系不同層級之間差距很大。進入一個體系,先要吃透體系內的薪酬體系、晉升渠道等遊戲規則。


2、這是最好的時代


體制內關係重要嗎?肯定重要。但你的關係只能靠父母給嗎?肯定不是。我們自己通過努力,關係可以自己培養。這個時代還混不好的,要麼就是天天抱怨的,要麼就是自身沒目標混日子的。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不要用舊思想去思考新時代的體制內環境。


可以去考證、升學歷、評職稱、看書、研究制度,和優秀的前輩們交流。這些都做完了,你再去抱怨不遲。很多人本末倒置,什麼都沒做到,就一群人天天抱怨,互相慰藉,這個圈子能幫你成功,才是怪事!


三、總結


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一定會更搶手的,因為疫情讓人們明白了兩件事情:一是穩定收入很重要,二是有一份副業很重要。二者兼得的最好辦法就是進入體系內工作。況且,體制內收入沒那麼低,前途也沒那麼差,只要努力,無論是專攻主業,還是輔以副業,都是很好的選擇。


我是沐沐君,世界500強企業10年工作經驗,獲得過市級五一勞動獎章、市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目前屬於企業中層管理幹部,熱愛跑步和寫作。喜歡用樸實通用的語言分享職場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沐沐君,共同交流,一起進步。

沐沐君


“逢言職場”觀點: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不見得會搶手,社會各階層也不見得會加速流動。

任何一個事物的萌芽、發展到消亡都是時間與過程的累積。一場疫情,終究會得到國家和人民的解決。

抗疫的過程雖然會有些曲折,給人們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困擾;給體制內、企業復工造成壓力,但一切終將會過去的。

我們來具體分析:

一、體制內是否搶手

體制內是指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一部分。而那些不處於主導地位、或者邊緣的部分就叫體制外。

體制內工作人員泛指國企編制內員工,公務員,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

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優劣勢:

A.體制內優勢:工作的穩定性、社會的主導性、福利的優厚性。

B.體制外優勢:靈活性。同時體制外的劣勢:風險性、低福利性,以及對社會或所在單位的影響力弱。

1.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員工3000多萬人、公務員約70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體制內”是絕對是少數。體制外人員佔據大多數。

所以體制內的崗位需求量不夠大,沒有足夠的的編制、崗位,怎麼變得搶手呢?

2.體制內競爭激烈,難於進入編制,合同工性質不屬於體制內工作人員。同時每個人都有各自原來的需求和崗位,大家明白體制內的競爭,不會隨意變動動作。

3.體制內人員工作完全按照國家法定標準休息節假日,就如疫情期間,很多體制內工作人員,付出更多,擔當更多社會責任,所以時間相對沒有那麼自由,也受到許多的約束等。

小結:進入體制內是需要能力、關係等構成要素,一般人不敢想。所以,疫情之後,體制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二、社會各階層流動性

社會階層(Social Stratum)是由具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社會成員組成的相對持久的群體。

社會階層是根據各種不平等現象把人們劃分為若干個社會等級,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同一社會階層成員之間態度以及行為和模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階層成員存在差異性。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按照人們所擁有的資源來劃分,因為社會上所有的人都佔有一定的資源,但其佔有多少不同。用佔有資源多少的不同來區分人們處於什麼樣的階層。

經過這場疫情,各個行業、各個階層變化最大的可能是企業、工薪層會稍微大一些。

比如一些企業扛不住資金壓力、業務壓力等,企業陷入經營困境而倒閉;同時也會給員工造成失業或者裁員等,所以這是有關聯性的兩個群體。

體制外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體制內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小部分企業和人員變化是在所難免的。

小結: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要積極抗疫;同時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復工復產,所以變化的依然是少數的企業和職工人群,其他大部分人員還是變化不大。群體變化小,階層就變化小。

綜上所述,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不見得會搶手,社會各階層也不見得會加速流動。多少會帶來一些小變化,但是不會是大變化。

體制內崗位有限性,競爭激烈性,工作不自由性等因素決定著體制內的變化不會太大。而社會階層的變化,是由每個人的綜合實力構成的,任何時候都是二八定律,所以,階層的變化不是一場疫情就能夠撼動的。

希望大家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繼續為職場生涯夢想而努力。


歡迎關注@逢言職場,HRM,專注職場領域,分享實戰職場乾貨、走心成長心得、職場進階秘籍。感謝點贊、評論、轉發,分享知識,一起進步。


逢言職場


體制內的工作,一直以來都很搶手。而進入體制內的門檻,一直以來也都很高。

所謂體制內主要包括: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

常見的就是公務員,其次是大型國企的有編制的職工,比如一些公共事業領域、資源領域的國有企業,再次就是一些有事業編制的單位的職工。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

他們工作比較穩定,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做到退休,不用擔心失業以及裁員;福利待遇比較優厚,工資以及工資之外的包括各種保險,公積金補貼退休金都不錯;在社會中有一定的主導性,具有一定的優越感,讓人羨慕或受人尊敬。

其實不少人都希望擁有這樣的工作,但往往都感慨自己能力不夠。


迴歸本問題: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會更搶手嗎?體制內工作的人員會不會流動頻繁?

①為何會有這樣的疑問?

毫無疑問,這肯定是因為疫情,讓大家更加深刻的瞭解了體制內的相關情況,或者說看到了體制內的一些情況。

這次疫情由武漢蔓延至全國,由於病毒可傳染性比較強,傳染途徑主要以飛沫和近距離接觸為主,在加上屬於春節假期,那麼感染人數就比較多,疫情相對也比較嚴重。為了防控疫情各地出臺不少的防控措施,包括封城封路封小區,企業停工停產,大家都待在家中,暫時沒有了工作,收入沒辦法得到保障。

▶先談談福利待遇:

比如有事業編制的醫護人員,他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或許他們的福利待遇沒有某些行業高,但因為疫情,因為他們在工作上的付出,國家和地方紛紛出臺各種措施,對醫護人員進行補助與獎勵。

這包含工資獎金補貼,還包含其他的,比如子女入學的相關優待政策,景區旅遊的一些優惠政策等。

不少因為疫情而待在家中的人,他們都在擔心疫情期間,沒工作的這段時間,是否還會有收入或者是否收入會銳減。

▶接著談談工作穩定性:

在疫情期間,不少屬於體制內的單位,或多或少的都參與到了防控疫情當中,就拿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來說,優先必須復工的企業中就有不少屬於這類企業,比如保障民生的企業,包括供水,電力,燃氣等,以及公安交警維持社會與交通秩序,而且由於武漢進行全民排查四類人員,嚴格管控小區,人員非常短缺,因此各事業單位的職工都就近下沉到街道與社區。

正是他們有組織的,有紀律的參與到了防控疫情中,他們幾乎都不用擔心疫情期間沒事情做被裁員等問題。

不少因為疫情而待在家中的人,他們都在擔心疫情期間,會不會被公司裁員,會不會丟失工作。

▶最後談談社會主導性:

在這次疫情當中或者說在這次戰疫中,不少的體制內單位表現突出,醫護人員完全可以自豪的說:我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我驕傲。公安交警完全可以自豪的說:我為運輸防疫物資的車輛保駕護航,我驕傲。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完全可以自豪的說:我下沉到社區,為居民測試體溫,代購藥品,網購蔬菜,我驕傲。

等等等等,這其實就是在這次疫情中,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優越感與主導性。

不少因為疫情而待在家中的人,在這次疫情當中也看到了不少體制內單位的表現,他們肯定會感覺自己沒為防控疫情做貢獻。其實安靜的待在家中不外出不聚集,這也算是為防控疫情出了一份力。

②體制內的工作會更搶手嗎?

這個其實毫無疑問,過去搶手,現在搶手,將來依然會搶手。

這或許和福利有關或許和工作穩定性有關,但經過這次疫情,相信更多的人看到了關鍵時刻他們的奉獻,他們對社會的作用,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他們對重大事件的參與力,以及由此所帶給他們的自豪感,存在感。

而這些,勢必會吸引更多的熱血青年。

③體制內工作的人員會不會流動頻繁?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但總體而言,想進去的人比想出去的人多。

這次疫情,有兩個數字讓人動容:3000多個醫護人員被感染,10多個醫護人員犧牲。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醫護人員時刻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這次疫情過後,相信有少數的醫護人員因為擔心害怕而選擇離開,但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大家庭。

另外,通過這次疫情,也檢驗出了一些人的職業素養,檢驗出了一些人的品質品德,檢驗出了一些人的人生價值觀。這次疫情也算是一個試金石,勢必會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勢必會補充一些合格的人。


陪娃樂趣多


疫情期間,最累、最辛苦的,恰恰是體制內。醫生護士這些事業單位的就不用說了,他們時刻奮戰在最危險的抗疫一線,公務員大部分也被派去做支援工作。

我本人前陣子在社區做了五天的疫情防控志願者,當時去支援服務的除了我是國企的以外,其餘都是公務員——他們來自鎮政府、緝毒辦、海關等單位。

千千萬萬的公職人員,在我們大部分人還能跟家人一起過春節的時候,他們是實打實的奮戰在抗疫的一線。有的甚至會面臨比較高的感染風險。因為薪酬福利不透明、養老保險不平衡等原因,很多人對體制內的人員會有所偏見,但國難當頭,中國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有效的成果,跟體制內千千萬萬工作者的努力,是不能分開的。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不會比平時更搶手,不同性質單位間人員流動會有變化,但體制內、外變化不會太大。

一、體質內工作,在國內一直都很搶手,跟疫情並無太大關係

體質內工作為什麼搶手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

  1. 工作穩定,旱澇保收。企業裡收入情況是跟公司的營運狀態密切相關的,企業效益決定了員工薪酬的高低。但體制內不一樣,很多都是行政撥付,也很多是非盈利的單位,所以工資收入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存在企業那種受制於市場的風險。
  2. 失業風險低。企業即便是國企,因為市場化的加劇,也存在裁員風險,民企、外企更不用多說。但是體制內的單位就不一樣了,目前階段來說,只要遵紀守法、好好工作,被辭退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
  3. 薪酬福利好。體制內的收入情況,分地區,要看當地的財政實力。但是,不管那個地方,體制內的收入基本都是處於所在地中等偏上的水平。也就是說,體制內想很高的工資也不大可能,但相比於當地其他大部分的職業,還是有優勢的。
  4. 有面子。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從小被父母洗腦要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我反正是被我父母洗了多年腦。在我個人成長的經歷裡,老家的親朋好友,跟他們說企業裡的好,他們是沒啥反應的,但如果是做了公務員,他們就覺得,你很不錯,工作體面。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體制內的單位一直很受歡迎。其實這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很多人一邊對體制內抱有偏見,一邊又巴不得自己孩子都能進入體制內。

總體上,體制內工作在國內是很受歡迎的,跟疫情關係並不大,一直懷揣進入體制內工作想法的人,不會因為疫情而退縮;嫌體制內條條框框多,沒有賺大錢機會的人,自然也不會考慮進入體制內。

二、不同性質單位間人員流動會有變化,但體制內外變化不會太大

這就涉及到體制內單位的編制問題了,在一個時間段內,編制數量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大增大減。

比如公務員,一個地區一年也就兩次考試的機會,一次國考、一次省考。好的地區和崗位,錄取和報考的比例會去到幾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試問有多少人能成為這個幸運兒?只是極少數。

事業單位對人員的需求,相對會多一些,比如醫療、學校,但總體也是相對穩定的,很難大增大減,也同樣需要通過考試(考試的難度一般也不會太低)。

綜上,體制內外的人員流動,我認為不會在疫情過後有大的變化,主要就是因為編制的問題。即使想進,一是要有崗位空缺、有編制,二是要考的上——不管是公務員,教師還是醫生護士,要進去,首先要能夠通過考試。

不過體制外的單位間,人員可能會存在一定幅度的流動。目前餐廳(除了少部分)、旅遊行業等都處於歇業狀態,等疫情過去,會有消費上的反彈,對員工的需求量預計也會增加。還有一些線下,經過疫情的打擊,可能業務會更多的向線上傾斜,也帶來員工數量的增加。


總之,體制內工作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一直很高,跟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有關,跟疫情關係則並不大。但因為編制和考試選拔程序等原因,能進入體制內的人員,在一定時間段內並不會有大的增加。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在哪個行業、哪個單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能走的長遠。


歡迎關注@聞知,持續講述職場裡的那些事兒~

聞職


【九九觀點】這句話多多少少有些毛病,因為即便在現階段,體制內的工作也非常搶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面,體制內的工作依然會搶手。

只要體制內的工作本質沒有發生變化,那麼體制內的工作往往都會處在一個搶手的狀態。

一、體制內工作只能用供需變化來形容。

其實關於搶手和不槍手,很難做出一個具體的數據模板分析。

原因很簡單,因為每一年想要考入體制內的人員是不一樣的,與此同時體制內人員對於社會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用搶手不搶手來形容,只能用供需關係來看。

在現階段,如果想進入體制內,往往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一個人都需要付出與之對等的努力以及恰當的機遇,才有可能進入體制內。

前幾年對應的新聞,我們也能夠看到:每一次體制內考核,或者說體制內招聘的時候,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場景。

有一些崗位比較稀罕,或者說有一些崗位優勢性比較大,而招聘的人員往往能夠達到幾百比一這樣的一個可怕的競爭。

所以我們會發現:體制內的崗位永遠都是供大於求的,而且供越來越多。

所以疫情之後,體制內的崗位會更加搶手。同樣的,體制內的崗位供需關係也會更加明顯。

二、接下來的確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體制潮流。

近日我們能夠看到一些新聞,有些企業明顯扛不住了,或多或少都有點打退堂鼓的意思。

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如果本身資金鍊就已經出現混亂,人員管理也不行,那就會處在一個幹賠錢不掙錢的狀態。

這樣一小部分企業很有可能頂不過去,直接進入破產或者冬眠狀態。

而這一部分小企業將會從中走出一小部分員工來,這一部分員工,因為之前自己的企業沒有了,不得已進行二次面試。

那麼在同樣的一個市場環境當中,當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就越會有人瞄準體制內。

因為我們發現,只要在體制內你沒有犯過特別大的錯誤,沒有做過特別愚蠢的事情,沒有帶來嚴重負面事情,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給你開除的。

體制內往往又會與鐵飯碗相掛鉤,在這樣的一個背景條件之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面的確有可能產生一輪又一輪的體制內競爭。


我是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職場二寶媽,成長學習博主、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教練,《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高效的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


廈九九


【小桐觀點】體制內的工作一直很搶手,從報考人數和錄取比例就能夠看出來,一個崗位幾千人報名,受大環境的影響,就業難,應屆畢業生,被企業辭退的人,都會選擇體制內這個穩定的工作,會有大量的人傾向考取體制內。

體制內的工作一直很搶手,從2019年國考數據我們能夠看出,2019年國考六大系統共通過審核94.8萬人,共報名職位7697個,通過報考人數和招考崗位我們能夠看出差距極大,有的崗位只招錄一人,有近3、4千人報名。,競爭相當激烈。

表弟本科畢業沒有考研,在上海工作一年後不適應,經常要加班出差,離家也遠就將上海的工作辭了,準備在家考公務員,但是近幾年的公務員考試競爭極其激烈,經過了國考、省考後,表弟都沒有被錄取。退而求其次,想要考教師,但是非教師專業的需要先考取教師資格證,才有報名資格。就這樣表弟開始了全職考試的道路,近一年的時間逢考必報,但沒有一個能夠考上。

體制內的工作穩定,尤其在疫情期間,各行業都受到重創,但是這些對於體制內的員工沒有任何影響,雖然工資不高保證按時發放,不用擔心假期的延長不能正常復工而被降薪辭退,但是對於想要進入體制內的人,也要理性的看待這個工作,自己是否有實力考入體制內,是否願意接受這份安逸,是否有能力在體制內這種環境中過好。

1、考試的難度大,別跟自己死磕

小劉從畢業起就託關係進入某事業單位做臨時工,每月2000多塊錢,吃住在單位,但是這些工資也不能滿足日常花費。小劉從進入單位起就堅持參加各種考試,銀行考試、國考、省考、縣級的事業單位考試,但是6年過去了,小劉依然在某事業單位做臨時工。

我一直不太認可小劉的這種做法,在這幾年中,工作能力沒有任何變化,又看不上自己的本職工作,以考試為藉口不斷的請假複習,但是沒有任何的成績,這種生活狀態就是在為自己浪費的時間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如果用6年的時間換一個地方發展,並且學一門技術,可能在某公司已經能夠擔任主管崗位,或者在本職工作外做些副業,相信這個副業的收入也能夠超過本職的工資。

所以對於像小劉這種考了很多年依然沒有結果的人,我勸你不妨換個思路,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到能夠提升自己真正實力的地方,讓時間有價值。

2、畢業生,被企業辭退人員會選擇考進體制內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這個數據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討論,一度被衝上熱搜。

在就業難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大量的應屆畢業生會選擇考取體制內的工作,而中小企的降薪裁員,也讓一部分人失業,在經歷了工作的動盪後,反而想要準確穩定的生活,從而體制內將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因此,今年的公務員考試依然會競爭激烈,對於有想要考取的人來說,應該理智分析,早做準備,慎重選擇崗位,增加自己考取的機會。

3、核心的能力是根本,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能得到發展

核心的能力包括我們的競爭力,專業的技術能力,溝通能力,人脈圈等等,具備這些能力,持續不斷的學習,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能獲得發展。

體制內的工作穩定,但是不代表沒有能力的人在體制就能夠過得好,因為體制內的生存競爭一樣激烈,體制內人際關係複雜,流動性小,沒有能力的人在體制內一樣要受欺負。

所以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能寫能說會辦事,無論在體制內外都能夠生存的很好。

因此,對於體制內的工作一直很搶手,無論是否有疫情的發生,都不會阻礙大家想要考取的想法,但是對於個人來說,要慎重的選擇,綜合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多次考不進,不妨轉換思路,將時間和精力放到更能夠提升自己的地方。

我是@張小桐2019,專注職場領域,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