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楚相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的孟嘗君,有"雞鳴狗盜"的脫厄傑作;魏國信陵君,享譽古今的"竊符救趙";這是"盜竊"比較一下,高低立見。趙國平原君,為邯鄲保衛戰出了大力,缺點就是與春申君比誰穿得漂亮。春申君比贏了。為相二十五年的春申君,拿得出手的只一件,掩飾楚國太子熊完回國,僅此一件功勞,當了二十五年的楚國相國,比其他三公子牛多了。這點與呂不韋有一拼,但結局一樣:非正常死亡。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春申君,妹妹你是從哪裡了的

一,秦昭王要打楚國,黃歇嫁禍於韓魏

對於楚韓魏而言,任何一個諸侯國的衰弱,於秦國都有好處 ,秦國不在乎是哪個國家打哪個國家,它願意諸侯國們自己打起來。越亂越好。這會兒又要惹楚國,黃歇的使命是親秦,因此,他要完成任務,就不希望秦國打楚國。

黃歇是楚國的使者,為了祖國的事務,他出使秦國。當時各國的情況非常複雜,扯皮又多。秦國強大,到處干涉別國的內政外交。六國對秦國的霸道敢怒而不敢言。迫於自己勢力不如人,只好忍氣吞聲。

秦昭王連年出兵攻打韓,魏,掠奪楚國的土地尤其多。白起的每一次出戰,都能為秦國奪取大量土地。當時,秦昭王已經讓白起攻破楚國,取得楚國的巫郡、黔中郡,攻拔鄢郢,向東至到竟陵,燒了楚人的祖先陵墓。楚頃襄王被迫向東,遷都於陳縣,重建都城。

黃歇出使於秦國時,他打聽到了一個消息,秦國在迫使韓國和魏國,要他們二國合同秦國去攻打楚國。

秦昭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黃歇適至於秦,聞秦之計。

秦,韓,魏說好了打敗楚國後,各自把同楚國邊界的地方佔歸本國, 這是動力。在此前不久,楚懷王因為受張儀欺騙,為了商於六百里地,秦昭王兩次打擊楚懷王,秦國扣押楚懷王要楚國割地換人,楚懷王不肯,偷偷地返楚不成,死在秦國。楚國人立了楚懷王兒子當上楚王,這就是頃襄王。秦國非常看不起新楚王,所以糾集成三國,成了打擊楚國的聯盟,準備徹底肢解楚國。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楚國,峨冠博帶的君臣

黃歇感到事情嚴重,馬上寫了一封信,上奏秦王。陳明利害:秦昭王相信了黃歇,不結盟韓、魏了,重新與楚講和。

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

黃歇用自己的機敏才華與秦訂了盟約,不打仗了,楚國為了"堅明約束"條約,就派黃歇帶著太子熊完去秦國做人質。他們在咸陽做人質期間,交到了許多朋友。尤其與秦相國應侯友好。這對後來很有好處。

幾年後,頃襄王病重。在病重期間,楚國的王族後代們展開了爭奪王位的鬥爭。消息傳到咸陽,黃歇非常著急。他認為他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他手中的一支潛力股,那就是楚太子熊完。他應該有所行動,操盤收益了,現在要投資智力,提升智商,萬不可胡來。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於秦,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

二,找關係找到點子上,應侯幫他回楚國,交換底線是親秦

楚太子熊完與秦相應侯範睢的關係一向很好,有了這關係,辦事就通暢了。

黃歇找到應侯說:“相國您真是對楚太子好嗎?”

應侯說:“那是當然。"

黃歇說:“現在楚王恐怕起不來了,秦不如送歸太子。太子得立,侍奉秦國,而感謝相國無窮。若不送歸,他不過是咸陽的一個老百姓;楚國立了別的太子,必不親近秦國。希望相國仔細考慮這件事。”

應侯上奏秦王。

秦王說:“讓楚太子的老師先回去問楚王之病,回來後再商量這件事。”

秦昭王老奸巨滑,留了一手。主要次要分得清。

三,沉著應付秦王,朋友及時解紛

黃歇對楚太子說:

“秦國留著你不讓回,是想得到更大的利益。但你沒有對秦有利的實力,我感到很憂慮。陽文君的倆個兒子在朝中候著,大王一旦死去,太子不在楚國,陽文君的兒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了。不如逃離秦國,與使者俱出;您們走後,讓我來應付秦王。”

楚太子於是當了楚國馬車伕趕著車,騙過函谷關的令尹的出關回去了。黃歇留守館舍,謝病不朝。估計太子已遠,秦兵不能追及,黃歇才上朝。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太子已經走了,我來向你說一聲

他十分平靜地告訴秦昭王:“楚太子已回去了,出關很遠了。我應當死,願意受死。”

秦昭王大怒,聽任他自殺。

關鍵時刻,以早的交情兌現了,應侯出面對主子說:“黃歇身為人臣,出身以捍衛主人,沒罪;太子立為楚王,必任用黃歇,不如讓他回國,以親近楚王,楚王必同秦國結盟。”秦昭王再憤怒,也聽得進有道理的話,當年碰上藺相如也是同樣的版本,還是從秦趙大局著眼,讓趙國使者回去了。這一次他聽了應侯言語,也遣送黃歇回楚國。

黃歇因此同秦走得非常近。

四,黃歇顯達之後生活腐敗,昏招不斷,掌權二十五年,楚國止不住滑坡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之後,頃襄王就死了。

  • 封君為相,交換封地也是為了自己

從秦國潛回來的熊完繼位為楚王。歷史上叫考烈王。考烈王剛上臺,即封老師黃歇為春申君,賜淮北十二個縣作為回報。並提撥為楚相國

。由於秦國忙於同趙國的戰爭,同楚國暫時沒發生大的爭端。十五年後,春申君聽了俠客朱英的話後,要求改封,避免自己的封地當戰場而顆粒無收。春申君對楚王說:淮北地區同齊國接壤,如果發生戰爭,這個地方首先成戰場,對國家不利,我把這十二個縣獻給國家。我到江東去找那些沒人耕作拋荒的"吳墟"作封地。考烈王允許了他。

後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並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

吳墟,吳越爭雄之後,越國滅了吳國。由於吳國太大,越國吞併吳國後,引起消化不良,越國內亂,越國不久破敗。齊國佔了接壤的一大片地區,楚國也順勢佔了江東地區。佔了之後,當地居民逃向內地。這些地上就荒蕪了,人跡罕至,所以稱為"吳墟"。春申君遷於此後,自成體系。儼然一國中之國了。淮北十二縣成了楚國的一個郡,春申君也逃脫了封邑的兵災之累。表面上是為國家,實際上是極端自私的結果。他在此大建宮室,百年之後,司馬遷旅遊看到,稱之為"巍峨",可見其壯觀。

  • 春申君養門客,為自己的地位、勢力服務準備"人才庫","數據庫"

春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黃歇之國,叫黃國

養客的目的很清楚: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這話要這麼理解,七國之內,利害關係複雜,國與國之間以實力作後盾,以勢力而逞強殺伐,所以傾軋爭奪。在國內,鞏固既得權位利益,國家有了,個人才有;國家沒有,個人也有,這就要求有人才出謀劃策,方可"持權",至於輔國,這是幌子,沒人去管國家,只有出賣國家,踐踏國家的權臣,少有為國的忠臣。春申君的許多行為,在國家問題上,朝秦暮楚,對楚國二十五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控制,楚國卻在衰弱。但是,他個人殷富了,楚國滑向衰弱的速度加快了,他應該負有責任。

各國的權相、勢家、豪門、世族,都在輕財重士的舉措下深挖潛力。他們的目的,少有為了國家,也就少為君主考慮了。他們是在為自己,為自己的地位穩固,為地位長久,謀得更大的利益權勢而已。

七國之中,都有各國的翹楚人物,春申君在楚國,春申君的同一版本的呂不韋在秦國,信陵君在魏國,平原君在趙國,孟嘗君在齊國,燕國和韓國不見經典出檁子的人物,韓非和樂毅們也差不了多少。那四君及呂不韋,各致門客三千人,合計一萬五千餘人的參謀大軍,無時不在為主人的利益出謀劃策,盡心盡職。這五個人,地位高,有錢,四個世襲公族,一個極品商人,他們權高利重,僅次於國王,他們養客的目的很明顯,為什麼老百姓不去養?權臣養門客,君主沒有不側目而視的,你把人才蒐羅去養起來,寡人不就沒人來幫了麼?寡人真的就是孤家寡人了!這叫情商低,智高到封頂,情商低到沒㡳線。

  • 在國難者面前炫富,不明大體

春申君接待趙國的使者,一行隊伍上千人,極盡富貴炫耀,重寶珍奇而飾,立刻慚煞趙國平原君。可見楚相國春申君的富有和財勢,狂妄及顯擺。而春申君在楚國二十五年,權越楚王,勢橫朝野,財傾上國。他卻不知自斂,任性而為,招人仄目了。

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誇楚,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這樣的相國,在秦滅趙國時,不趕緊出兵解難,反倒有興趣走"丅"型臺。這是炫耀,目的是什麼?這反映出平原君,春申君養客的目的,相傾持權!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這 裡的美女有點嬌

這麼一個相國,於國於君有什麼貢獻,在力保自己權勢利益上,他花樣百出,這從納女為妃可以看出春申君貪財好色紊亂朝堂,更迭楚宮血統,招致自己族滅的愚蠢。

  • 春申君上半輩子,先有功於太子熊完,後有治績於楚。後半時代卻不知進退

楚國勢力大增後,楚王又嶄露頭角當上"縱長"了。他又合縱起幾國來"抗暴安良",無疑春申君親自出出馬,北去救趙。順勢再把魯國給滅了,並給了著名的荀子先生一個蘭陵令的位置,以表達對學者的敬重。這無疑是大才小用,反映出春申君並不愛才,尤其是有大才的人士。

秦國厲行擴張,無休無止,五國被迫聯合抗暴,五國又合兵一起,以楚王為縱長,春申君為統帥,在函谷關外較量一場,但聯合軍隊各懷鬼胎,裹足不前打了敗仗,伏屍數萬。失敗回國後,楚王埋怨他又招惹了秦國,給楚國招禍了,對相國的能力表示遺憾,從此敬而遠之。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櫝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春申君比商人為相的呂不韋早十多年在七國政壇上縱橫。他不論在什麼方面,均是呂不韋的模版。呂不韋就是春申君的複製品。

呂不韋輔佐的秦國日益強大,藐諸侯,走上坡路。楚國在五國伐秦後走的下坡路,越滑越厲害。春申君也攔不住。

  • 一步不慎,招致家族被滅的命運

楚考烈王熊完娶了許多婦人,都沒有孩子出生。作為國王,女人是非常多的,但這個國王在傳宗接代方面出問題了。居然一個孩子也還沒出生。這可是件事關許多人既得利益的大事。

不僅春申君為此不安,別有用心的人也為此蠢蠢欲動,挖空心思想借此傍上王室,以圖飛黃騰達。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莫非大王得了不育症,但願這不是真的

春申君也留心找那種看上去一碰就懷孕的女人。這些女人怎樣進宮就怎樣出宮,肚子就是不見隆上王種。這種事真是"床上人不努力,只怕你坎上人掙籪腰",乾著急還累死人。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

事情就這麼僵持著不是辦法,楚王死後無子,必立其他人當楚王,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楚王不管老相國就在情理之中了。春申君靠的是考烈王,考烈王沒兒子,病又多,來日不堪憂,相國能不急嗎?

  • 小人乘非位,以色謀大局

李園知道楚王沒後嗣是他的機會。他有一個妹妹,長得漂亮。這就是他的敲門磚。他處心積慮的先到春申君那裡做了舍人。在春申君門下走動。過來一段時間。他假裝回去來晚了。特別來道歉。主人問他是怎麼回事?他故做神秘地說 : 齊王派使者來我的家裡,想娶我的妹妹作王妃子。我陪使者喝酒 ,所以來晚了。春申君說,那你接受了他的禮物了嗎?李園說:沒有。春申君想著把這個處女送給楚王,恐怕會懷孕的。他就對屬下說,你可以讓我見見你妹妹嗎?李園說可以。春申君要見美女,跟楚平壬差不多,攔截,截下來再說。

第二天,李園就把妹妹送入相府,一如當年費無忌把秦女送入楚平王宮中。春申君一見那妹妹,魂都沒了。他自己當晚就要了。絕口不提給楚王為傳宗接代事。不久,這妹妹懷上了春申君的種。但李園是不想止於此的,他的目的是要妹妹當王后,外甥當楚王的。春申君一攪和,就壞他的事了。李園和妹妹,春申君。三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又設計謀,妹妹又成了楚王宮中人。楚王這回一幸,女人上就"懷"上了。楚王高興得不得了!後繼有人,大家都高興。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看看吧,這樣的女人大王們是抵擋不住的

園女弟承間以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則楚更立君後,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后。

這段話堪比晉獻公的妃子驪姬,而驪姬是亂了晉宮的。

李園的目的達到了。但他怕夜長夢多,又設計對付春申君。李園殺春申君有兩個原因:第一,兒子是春申君的,兒子當了楚王,春申君的待遇只加無減。二,怕春申君說走消息,而死人是不會亂說的。這對李園不利。

李園既入其女弟,立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

三,春申君不聽忠言,固持己見,身死族滅

春申相楚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

他的朋友朱英對春申君說了幾點,讓朋友留心點,以防橫禍發生:

  • 您相楚二十餘年了,名為相國,其實是楚王。今天楚王病,死在旦暮之間。一旦死了楚王,君輔佐少主,因而代立當國,有如伊尹、周公,楚王長大而返回政權,您還有什麼指望?
  • 李園不治國而成了君之仇敵也,不帶兵作戰卻養死士已經很久了,楚王一死,李園必先入宮抓權而殺君以滅口。這是潑天之禍,要當心!
  • 依我之見,你把我安置在宮廷衛隊中,楚王死,李園必先入,臣為君殺李園,方才無事。

春申君不聽,認為沒有那麼嚴重,認為朱英神經緊張。他說:算了吧,李園是軟弱無能的人,我倆關係又好,不至於吧,絕不會這樣的。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春申君想了很久,沒有想到結局如此不堪

朱英知言不用,害怕禍亂髮生後連累自己,失望之下逃亡出去了。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園果先入,搶先埋伏死士於棘門之內。春申君入棘門,李園死士刺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遂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

李園的妹妹,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又到楚王宮中,所生的兒子熊遂立為楚,他就是楚幽王。

無論春申君聽不聽朱英的話,春申君都是禍亂楚國的頭頭。至於李園,用心是壞,但給他的機會是春申君。春申君明知自己的做法有悖君臣人倫,但他利令智昏,甘心同李園兄妹同流合汙。亂了國家的同時,自己也身首異處,家族滅亡。這叫什麼呢?叫利令智昏。

四,討論一下,春申君為政的結果

1,春申君為相長達二十五年,反映出楚國公族長期為相,楚國國力雖大不強。

楚國早年採用吳起的變法,對官僚公族極力打壓,把這部分權利地位爵位用來獎掖平民階層,厲行耕戰。公族群起反對,殺了吳起,吳起的變法全被拋棄,公族勢力再次掌控朝政,達數百年之久。春申君是公族任相國,屈原時代,頃襄王,令伊子蘭,等等全是公族。屈,景,昭等斥朝堂高位。其他國家的人才,來得少,用得少。廉頗來了,老死壽春。由是可知,楚國雖大如百足之蟲,即使衰亡,也是死而不僵的。水是順流而下,楚國是一打就跑。所以王得早,也亡得快!

2,不識大體,私心極欲,不知進退,不聽忠言,屢屢敗筆。

春申君就靠一次上書,嫁禍韓魏,謀求一時平安。把禍水引向這兩個國家。他不明白秦得志於三晉後,下一個就是楚國。秦國是楚國的死敵,這種狀態非止一日。這種望梅止渴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

說他私慾重,是在於他拜相後的一切,均是在為自己打算。他居然用自己的女人去做交易,主觀上客觀上都是禍亂的開始,目的就是獲得更多的財富權勢地位。

3,楚國的政治腐敗由來已久。

春申君損公肥私長達二十五年執政而成不倒翁,內政外交遊刃有餘,上下通吃而牢不可破,可見楚國的政治腐敗到了什麼程度。

4,沒有政治鬥爭經驗。

在長達二十五年的從相生涯中,竟然鬥不過李園這樣的人。李園兄妹有備而來,步步緊湊,從門客而成後宮紅人,他們三人設計,最大的受益人是李園,妹妹只是工具,春申君是李園爬上頂點的階梯。李妹成了後宮主人,生下兒子,不管是誰的種,反正這會兒是楚王的名下。

為相廿五年,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春申君為什麼成了極端利己主義者

刀斧手就在帳幕裡面,春申君進去就沒有出來了

春申君於此時,於李園兄妹不但沒有價值,反而是潛在的禍根。他還以為是他兒子當上楚王,更多的富貴權勢等著他去分享。以這種鬥爭經驗,當了二十五年相國,可見其迂腐。由此可見,楚國不積衰敗落,是無道理了。

蠻牛再大,也經不住虎咬。楚國恰似一頭蠻牛,但它沒有虎狼之秦的強悍。

本文資料來源於《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