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公益“小崗位”助力“大脫貧”

在決戰脫貧攻堅中,梁河縣按照“五個一批”的辦法,牢牢把握“兩不愁三保障”基本標準,強化分類施策、掛牌督戰,著力攻克最後堡壘。與此同時,堅持把公益性崗位與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有效結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扶貧崗位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實現了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願望,也帶來了地方生態環境的改善。

梁河:公益“小岗位”助力“大脱贫”

廖文學在用自己的微耕機運送垃圾

“一開始,像清洗公廁這樣的髒活、累活沒人願意幹,我就主動帶頭幹,後來大家也都跟著一起幹了。”芒東鎮杞木寨二村三組村民廖文學自從到非全日制保潔員公益性崗位上班後,每年能夠有1萬元的收入,家中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甘蔗種植是廖文學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廖文學夫婦勤奮努力,但一方面要照顧患殘疾的父母,一方面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生活還是過得艱難。直到有了公益性崗位的扶持,廖文學一家經濟拮据的狀況才有所改觀。

獲得公益性崗位的廖文學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在保潔工作中十分認真負責,為了幹好這份工作,他利用自己的微耕機無償地運送垃圾,同時還義務勸說、監督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他也因此被推選為村保潔員組長。在廖文學的帶動示範下,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成為全村生態環境改善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公益性崗位擔任護林員的杞木寨一村四組尹可才,每天都要到自己所管轄的林區進行巡查,他不僅熱愛這份工作,而且熟悉責任林區的一草一木。在擔任護林員一年多來,尹可才在管護好林區之外,還積極主動地向村民宣傳相關的山林政策和林區安全防火知識。尹可才在公益性崗位上認真負責,他管轄的林區從未發生過盜砍盜伐事件、火災等事故,他因此還被選為護林員組長。

“我很感謝政府給我這個靠雙手勞動、靠自己創造幸福生活的機會。”九保鄉九保村六組的尹以生是建檔立卡戶,他家經濟收入低,生活十分困難。為了幫助尹以生一家脫貧,當地政府在2019年9月給他安排了一個巡河員的公益崗位,每月可獲得補助830元,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梁河:公益“小岗位”助力“大脱贫”

尹可才在巡查山林

“以前河邊亂扔亂倒現象嚴重,經過清掃和宣傳,現在亂扔亂倒現象少了許多,曩滾河變得乾淨、清爽了。”尹以生除了搞好自己田地裡的生產,還積極投入到所管轄的曩滾河的管護中,自己動手製作了10多個寫有“禁止倒垃圾”的宣傳牌放置在河邊,提醒群眾保護河流、愛護生態環境,同時他還利用勞作之餘去清理河道,整個河流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據瞭解,公益性崗位是梁河縣在加強村級公共服務基礎上,針對貧困戶的不同家庭情況,科學安排設置與貧困戶自身能力相適應的崗位,目的是讓貧困戶在就業增收中增強自信心,提升認可度,激發內生動力,更精準幫扶廣大貧困戶通過自身勞動穩定增收脫貧。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保潔員、護林員、巡河員等公益性崗位2697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依靠公益性崗位,一方面可以幫助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增收,另一方面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農村處處呈現出天藍、水碧、地綠的美好景象,真正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雲南網通訊員 董詩林 趙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