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自古以來,賢德的上位者,倘若沒有愛才之心,惜才之心,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倘若一個人,擁有很好的識人之術,用人之術,那麼即使他的能力不行,也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比如劉備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然,除了劉備之外,曹操則更加厲害,他不僅惜才,而且自己的能力也非常突出。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並獲得了不錯的成就,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而曹操能夠取得這一切的成果,與他愛才之心 密不可分。曹操甚至為了能夠求得賢才而寫下了一篇短文,並且因此而衍生出了一句千古名句,這篇短文便是《短歌行》。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對於這篇詩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我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嘆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就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宴席之上歌聲激昂慷慨,但是憂鬱之情卻長久填滿心窩。

我要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首《短歌行》的創作背景,在《三國演義》第48回有過描寫,當時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83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橫槊賦詩寫下此詩。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本詩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整首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詩中充滿了作者“唯才是舉”之心,也表現出了他的野心勃勃,是個佳作。

詩中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樣的詩句,你會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賢才的殷切心情,這種詩句,也只有像曹操這樣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來。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

“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

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為求得賢才,曹操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