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點東西,談談昆汀

​​去年11月2號為了給《好萊塢往事》補課,從一部全民過度吹捧的《低俗小說》入坑,自此立flag要刷完昆汀的所有電影。

除去正在看的一部昆汀的紀錄片《昆汀.塔倫蒂諾的21年》外,我的觀影順序是這樣的:《低俗小說》(1994)→《被解救的姜戈》(2013)→《殺死比爾》(2003)→《殺死比爾2》(2004)→《無恥混蛋》(2009)→《好萊塢往事》(2019)→《落水狗》(1992)→《八惡人》(2015)→《危險關係》(1997)→《金剛不壞》(2007)。每一部玩的都是心跳,重口和血肉橫飛的暴力美學,但到目前為止身體和心態還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最喜歡的是被噴的挺慘的《殺死比爾》上下集,也是我的本命電影。儘管《殺死比爾》不盡完美,但對“新娘”女性角色的塑造,邵氏港片情懷,酣暢淋漓的打鬥拳拳到肉,在介紹新娘時插一段驢唇不對馬嘴的小學老師點名,以及將各種天馬行空畫風的轉換玩弄於股掌的昆汀式灑脫,能夠提前精準預判觀眾想在下一幕看到什麼,就憑這些足矣。同時我媽也跟著我看了三到四部昆汀的電影,因為看慣了pg-13評級的電影,所以我媽有點受不了這種時不時的重口,她最喜歡的是二戰政治驚悚題材的《無恥混蛋》。

對昆汀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大名鼎鼎的非線性敘事,也給我對電影中的敘事和場景有些新的看法。

還有就是昆汀標誌性嘮叨的對話構思。譬如《落水狗》中黑社會在動手之前餐桌上談的不是什麼行動計劃,而是有的沒的人生哲理一大通;《殺死比爾2》裡新娘和比爾開打前,聊了半天超人;剛看完的《金剛不壞》裡,小太妹們只會聊和主線劇情沒有任何關係的生活瑣事和八卦...在昆汀的電影裡每個角色不是為了劇情而活,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顯然別的導演拍電影想的是怎樣體現戲劇張力,而昆汀滿腦子都是怎麼給觀眾鋪墊心情,醞釀情緒。

昆汀是個敢把好人壞人(人物其實不太好說好壞,只是有別於觀點)放在一起通通寫死的導演,在他的電影裡往往沒有定向主角光環,幾乎每個角色都是風水輪流轉,隨時有翻盤的可能,管你是哪個腕,角色多麼有吸引力,你永遠猜不透究竟笑到最後的是誰。所以,在昆汀的電影裡究竟該怎麼活下來永遠是個迷。

有人說姜文模仿昆汀,只會東施效顰,其實我覺得這個完全不存在,這倆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敘事手法完全不同(除了《太陽照常升起》),風格更是各有千秋,何談效顰,姜文有姜文的優勢,就比如姜文的那股子獨特的浪漫,就是昆汀永遠學不來的。

說了那麼一大堆,到底誰是昆汀?

那個永遠不避諱任何f-word的莽夫。

那個配樂的品味永遠是怎麼屌怎麼來的80年代嬉皮士。

那個被導演耽誤的段子手。

那個說拍十部電影就退休大概會真香的真香怪。

那個小成本b級片出道的鬼才。

那個片場被玻璃割破手能笑一天的傻子。

那個從小看錄像帶長大的影迷。

那個戀足癖。

那個暴力美學大師。

那個會用中文說“牛逼”和“傻逼”的鞋拔子臉老外。

那個喜歡把自己虛構的“紅蘋果”牌香菸樂此不疲的放在每部電影中的怪胎。

那個喜歡在電影裡爆人蛋蛋的變態。

那個為了展現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寧願不要票房也堅決一刀不剪的工匠。

那個話嘮。

那個血漿狂魔。

那個昆汀,那個永遠的極致。

One More Thing

respe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