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文丨圖圖爸爸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家小孩可以有出息,所以對於他們的教育問題,大多數家長都非常用心。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小孩的管教,卻不一定是小孩所需要的,反而在他們真正需要被管教的地方,家長卻選擇了忽略。

前段時間去朋友小麗家做客的時候,就因為管教孩子的事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麗孩子今年4歲多了,正是上中班的年紀,所以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孩子也到了該學會的年紀了。

但是在小麗家的時候,家裡長輩對孩子的寵溺,可謂是令人大跌眼鏡。無論是孩子午睡起床穿衣,還是中午吃飯,長輩總是要插一手,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好。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即使孩子表現出了想要自己動手的意圖,老人也不願意,並且和孩子說:“你還小,所以這些事情交給爺爺奶奶來做就好了。”

那麼像小麗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是遇到了家長本應該不管的事情,但卻進行了過度干涉,導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

如果遇到了一些原本依賴性就非常強的孩子,那麼隨著這些孩子的年齡增長,只會使自己對長輩的依賴度不斷增加。但是做爸媽的,並不能跟隨小孩一輩子,所以會害了他們。

教育專家李玫瑾也曾經說過:“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很多時候該管的不管,不該插手的卻各種管。”

因此大家想要小孩更好成長的話,就一定要糾正自己的觀點,學會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不該管!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01小孩的哪些行為,家長可以不管?

想必很多家長會認為自己小孩年齡還小,所以他們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因此自己應該替小孩生活的各方面都考慮到,並且插手管教。

但事實上,家長的這種行為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著名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巨大。”所以孩子如果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這將會伴隨孩子一生。那麼孩子成長中的哪些事情,家長可以不管呢?

1)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管

家長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不要管,雖然很多孩子還處於成長階段,特別是三五歲的孩子,無論是在穿衣還是吃飯上,速度都很慢。因此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幫一幫孩子,能夠讓他們的速度更快一些,因此會主動替孩子完成這些事情。

但事實上,家長如果想要孩子更好成長的話,那麼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不要去管。因為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那麼這些事情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

家長如果進行了過度管理,也只會讓孩子成長的速度變緩,甚至會使孩子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都失去了可以做好的信心。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2)孩子正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管

很多時候,家長在看到自家寶寶正在做事情時,都喜歡插上一腳。例如詢問一下孩子正在做什麼事情,又或者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忙。那麼像家長的這種行為,雖然是好心,但最好不要去管。

例如有的小孩正注意力集中的做事情,家長卻認為到了飯點,應該喊他們吃飯,所以會主動打斷他們,這對於小孩專注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好處。

家長儘量不要在小孩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去打斷,如果遇到了需要吃飯或者其他必須要做的事情,那麼不妨在孩子開始做事情前,就提前告訴孩子會比較好。

3)孩子遇到自己可以處理的困難不要管

孩子在成長道路中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例如學業上的困難,又或者是人際交往上的困難。

但家長千萬不可覺得,孩子小小年紀遇到這些困難,會讓他們的生活受到阻礙,所以會插手孩子這些事情。

因為像孩子自己可以處理的事情,不妨讓他們開動自己的腦筋進行處理,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遇事能力,同時也能鍛鍊他們的思考能力。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02孩子的哪些舉動不能慣著?

以上這三件事情,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可以不用去管。但是孩子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事情的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慣著,否則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沒有太好幫助的。

①孩子撒謊不能慣著

有些孩子在做錯事情後,因為害怕家長對自己進行打罵,所以會說謊,希望可以糊弄過去。

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舉動,千萬不可以慣著。因為孩子說謊,首先就是缺乏了責任意識,他們沒有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需要負責任的。

因此,家長面對孩子撒謊的問題,一定不能慣著,要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這樣也能逐漸變成一個有擔當的小孩。

②孩子偷懶不能慣著

不管是小孩大人,都知道做事情的時候,偷偷懶會比較輕鬆。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選擇偷懶放鬆的話,那麼是很難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

即使是一個再聰明的孩子,但如果一直都非常好吃懶惰的話,那麼又怎樣能夠成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呢?

鄰居家的小孩就是這樣,小的時候非常聰明,但是後來他發現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可以讓自己的學習變得輕鬆一些,因此就靠著自己的小聰明讀到了高中。

但上高中後,他發現自己利用小聰明糊弄成績就不管用了,後來想要挽回,但也因為之前落下的內容太多,導致那麼聰明的一個小孩,連高考都沒有考好。

因此家長髮現自家孩子有偷懶的跡象後,就一定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管教,千萬不能慣著他。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③孩子任性不能慣著

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非常懂得看人臉色,面對非常嬌慣自己的長輩,孩子就非常的任性,面對孩子的這種問題,家長千萬不能慣著。

因為孩子的任性,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甚至孩子到了工作場合後,還會把這種任性延續到職場中。他們會覺得一些看似是軟柿子的人可以隨意亂捏,但卻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舉動,卻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所以家長在看到孩子過分任性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對其進行糾正。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03想要孩子更有出息,聰明的家長要做哪些事情?

家長想要自家寶寶更加有出息的話,除了有些該管的事情要管,不該管的事情,讓孩子放手去做之外。有些事情也是家長可以做的,這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聰明。

  • 要對孩子以身作則

老話說的好,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父母就像一面鏡子,他們的一言一行,永遠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甚至很多孩子長大後,身上也會有父母的影子。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以身作則,起到示範與榜樣的作用。要知道父母的教育以及人生態度,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對待孩子的,孩子往往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或者自己的親人。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 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陪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不能缺少家人陪伴的。雖然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工作非常繁忙,而且自己努力賺錢的原因,也是為了孩子今後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但家長如果想要孩子,成長得更好一些,那麼不妨對孩子進行多多的陪伴。

要知道家長的陪伴,往往也是家長對孩子影響的過程。家長可以將自己想引導的方向,放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那麼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往往也能和孩子建立更好的關係,同時不知不覺的,就讓孩子發生了改變。

  • 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鼓勵

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都喜歡聽到對自己鼓勵讚賞的話語。特別是在孩子3~6歲這一階段,它是孩子各個關鍵期的成長階段,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鼓勵非常重要。

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鼓勵,往往也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對自己是非常信賴的,這在無形中,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即使孩子對某一方面並不是特別的擅長,但因為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卻間接的給了孩子自信的信念。甚至會讓孩子一直對自己充滿信心,甚至會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想要小孩更出息,家長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要放手,這樣更省心

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家長需要參與的,因為放任孩子一個人長大,並不是一件特別現實的事情。但是面對孩子成長中,會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合理參與。

畢竟孩子的人生是獨特的,每一個孩子也都有自己不一樣的人生。所以家長在參與的同時,也不能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完全丟給孩子進行參照,要讓孩子走出自己的道路,發揮出自己的特長。

家長在旁邊的引導,如果做得好的話,會使孩子發揮的更好一些。但如果家長用錯了力氣,可能非但起不了效果,還會起到反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