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禁止糧食出口絲毫不影響我國。倒是另些問題應引起國家重視。

中國在農村土地承包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之前,一直是缺糧的,之後,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加上改種換肥以及科學種植,中國進入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代。

這些年來,我國糧食長期連年大豐收,並且已經完善了糧食經營和倉儲特許制度,主口糧充足,估計哪怕遇到特殊情況全國土地失耕,2一3年也不會缺糧。

為什麼這樣樂觀?因為一個事實是,國家從中儲糧、省市地方儲糧、企業儲糧,三級的建倉倉容量是國資補貼修建並容積充足的,數字雖然保密,但近幾年一直出現了農民賣糧難、多省各級倉庫騰出庫存陳糧接收當年新糧難的問題,許多企業糧庫只能虧本拍賣三年以上舊糧。

最近因為世界新冠疫情暴發,越南等世界著名糧食出口小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國人議論紛紛,擔心我國糧食安全。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實是大可不必。個人認為,這是越南等國的經濟和民生考慮,也許他們是想利用機會,把糧食做成石油一樣的稀缺資源,增加經濟收入、提升國家形象。也許對一些缺糧國家會有影響,但絲毫不會影響到中國。

可能有人會發問:不是說中國每年需要從美國和南亞小國等一些國家進口大量糧食嗎?中國怎麼會不缺糧?其實,中國人的口糧,主要是大米和小麥,甚至還講究要吃優質米和精粉良面,越南等熱帶米因速生而營養少口感差,中國進口一點也是照顧貿易逆差而已。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則是用於飼料的玉米大豆之類,不用於國人口糧。

雖然目前中國人幾年之內不缺糧,但從這次世界突發疫情、多國禁止糧食來看,我國糧食安全的風險管控,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於隱患之中,要進一步加強。

例如,由於開發,一些地方可能動了基本農田保護區,而所謂開山補出糧田面積,基本上都是天方夜譚。還有,農民外出打工農田拋荒問題,南方大量原雙季種植地區變成單季種植問題。等等。

建議國家:1,適當提高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如稻穀多年來一直是每擔138元。但農民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也不止這個價,這直接導致農民不願在家種糧。但提價又不能太高,大米價格過高會導致城市貧困人口生活難。按照目前超市每斤大米三元左右推算,建議稻穀收購價格提到每擔180元左右。小麥也應考慮這類問題。

2,建議出臺對農民承包地補償、改種和拋荒處罰的綜合性措施。現在國家只對農田有年度補償,出發點是鼓勵耕種,好是好,但不完善。荒了也有補償,沒人管。建議加大補償,在雙季稻種植區,出臺雙季種植獎勵補償價和雙季稻改種單季稻處罰價。補償數的設置,要讓農民覺得糧食收購價雖不高,但種糧國家有補償,還是有甜頭的。但補償是建立在真正落實上,沒真正種植而得到國家高額補償,那是極不公平的,所以要有制約措施。可以出臺舉報有獎措施,由鄉鎮人民政府接報核實實施處罰,直接核消當年國家的耕種補償。

3,建議國家考慮恢復已取消了多年的農民送公糧制度。按農民承包地面積和單雙季種植地區核算每畝應交糧食,按國定收購價收購,只有完成了上交任務,並且無舉報拋荒耕地的,才可以領取國家補償。

糧食,涉及到所有國人的生存,改革和修正勢在必行,但牽一髮而動全身,望慎之又慎,日趨完善,真正穩國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