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事先並沒有意識到,來到泉州開元寺恰逢農曆六月廿六,每月廟會的日子。正門人山人海,車輛過不去,要從側門進。於是這回的開元寺之行便從西邊的側門開始。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幾乎所有介紹泉州畫冊的封面都是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都是五層六角形,據說是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歷經千年風雨侵襲依然挺立。繞塔一週,算是禮塔,每層門龕兩旁都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不過有些已經開始風化,赫然發現一隻鴿子安詳地立於其中,想想這也是一種和諧吧。其實泉州自古就產石材,世界有名的石雕匠就出在泉州的惠安,市政府送到外地的禮物也經常都是石雕產品,天安門廣場上鋪的石材也都是這裡產的呢。


開元寺身處鬧市,缺少了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歷史與現在,就在寺裡寺外與我們執手寒暄。走進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寶殿上的巨匾大字“桑蓮灋界”。因為是學法律的緣故,所以導遊問這第三個字唸作什麼,立馬答了出來,倒是第一個字桑因為寫法不同而端詳了半天。這四個字作為開元寺的雅稱,來源於一個桑樹開白蓮花的典故。傳說千年以前,有位白髮白鬍子老人到這裡的大財主黃守恭家化緣,想在他的桑園建一座廟。黃守恭想推辭,有意刁難地對老人說:“如果三天內我的桑樹能開出白蓮,我就捐地建廟”。不曾想第二天他的桑園就開滿了白蓮,他認為這是佛祖顯靈,遂捐地建成此廟。感覺這似乎有點利用佛法強買強賣的味道,如同最近的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所說:“這隻能是個奇蹟”。“桑蓮法界”顧名思義為“桑開白蓮的佛法聖境”,匾上並無落款,也無時間。據說當年寫此匾的是明朝開元寺的一位僧人,他認為大雄寶殿是寺院中最神聖的殿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讓世人頂禮膜拜,既是對三寶的不敬,也是自己修行的障礙。想想許多喜歡到處題字的領導,是否值得借鑑呢。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大雄寶殿前的平臺上擠滿了香客,香火異常鼎盛,無一不在虔誠的燒香禮佛。殿內深邃冗沉的大悲咒倡頌迴盪,縈繞在每個人的身心間,大殿正中供奉的佛像可謂人才濟濟,中間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五方佛的脅侍自左向右依次是帝釋天、迦蘭、大勢至、普賢、阿難、迦葉、文殊、觀音、韋馱、梵天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 10 尊。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兩翼是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以為真認識這麼多佛啊,這是資料上查的,眾多佛像構成了一個莊嚴的法度。大雄寶殿內最出名的還是石柱和大梁接合處的眾多體態豐腴、紋飾華麗、雙翼舒展的天女了,梵文“迦陵頻伽”(妙音鳥)。佛經說:妙音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她們原是佛的侍者,每一隻美麗的妙音鳥都有一對理想的翅膀,都有一雙深沉的眼睛,都有兩隻纖麗的巧手。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入柱榫裡,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雙臂伸展,用以代替斗拱,安詳的面容和身上精緻的紋飾,雕工精細,惟妙惟肖。

開元寺身處鬧市,缺少了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歷史與現在,就在寺裡寺外與我們執手寒暄。走進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寶殿上的巨匾大字“桑蓮灋界”。因為是學法律的緣故,所以導遊問這第三個字唸作什麼,立馬答了出來,倒是第一個字桑因為寫法不同而端詳了半天。這四個字作為開元寺的雅稱,來源於一個桑樹開白蓮花的典故。傳說千年以前,有位白髮白鬍子老人到這裡的大財主黃守恭家化緣,想在他的桑園建一座廟。黃守恭想推辭,有意刁難地對老人說:“如果三天內我的桑樹能開出白蓮,我就捐地建廟”。不曾想第二天他的桑園就開滿了白蓮,他認為這是佛祖顯靈,遂捐地建成此廟。感覺這似乎有點利用佛法強買強賣的味道,如同最近的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所說:“這隻能是個奇蹟”。“桑蓮法界”顧名思義為“桑開白蓮的佛法聖境”,匾上並無落款,也無時間。據說當年寫此匾的是明朝開元寺的一位僧人,他認為大雄寶殿是寺院中最神聖的殿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讓世人頂禮膜拜,既是對三寶的不敬,也是自己修行的障礙。想想許多喜歡到處題字的領導,是否值得借鑑呢。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大雄寶殿後面出來便來到這顆千年的桑樹面前,就是這顆桑樹開出了蓮花。傳說歸傳說,畢竟桑樹開出蓮花也似乎太玄了點兒。說是在 1925 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老桑樹果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同根的其他兩株古桑依然綠葉遮地。如今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不過,這株桑樹已被小院圍起,木門落鎖,只能隔著院牆向內張望了。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開元寺桑蓮法界,迦陵頻伽


感覺大殿後面的甘露戒壇是寺廟建築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建築規模宏大,根據介紹,最上層供奉的是明代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坐像下面則是一口甘露古井。其所坐蓮花臺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 釐米大小的佛像。四周各層侍立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以及韋馱天將等 24 尊菩薩神像。其中八大金剛塑像怒目結髮,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 64 個。戒壇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這種神秘肅穆的氛圍,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諸念俱滅,一心皈依。

戒堂再往後就是藏經閣,很奇怪導遊竟然說不能進有什麼忌諱,其實這傢伙就是為了減少介紹的時間,今天是廟會,聚集了不少的乞丐,看著也沒意思,走吧。一轉彎,還發現了一處特色場所,原來每月這一天開元寺都會煮齋面讓來拜佛的香客吃,兩輪車踩著一鍋鍋的面,一群的香客拿著碗擁擠著等候,有點包拯陳倉放糧的感覺,其實這裡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不錯,吃這齋面應當還是圖個吉利,吃了佛主的食物應當會過得更好。不過咱們國人還是沒有排隊的習慣,還是一陣的擁擠。

開元寺兜轉的時間不長,門外又是擁嚷的碌碌凡塵,門內還是清修靜道的佛教聖地,終將回歸庸俗,於是走出大門,繼續渦進世塵的洪流中去浮沉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