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豬咬尾多發生在集約化規模化的養豬場,並且非常難控制,而保育豬的咬尾現象最多,非常讓人煩惱,有咬尾症的豬群生長速度和飼料的使用率都會下降四分之一左右非常可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豬咬尾巴是怎麼回事,豬咬尾巴怎麼治:

一、臨診特徵

有咬尾癖的豬常見舔食牆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尿鹼、鹹味異物(傷口、血液)等症狀。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豬吞食胎衣和仔豬;有的食慾減退、貧血、衰弱,甚至衰竭。咬尾癖豬起初表現舉動不安,對外部刺激敏感,食慾減弱,眼光呈惡毒狀。同欄或幾欄內的豬起初只有幾隻互相咬鬥,逐漸發現多隻互相咬鬥,特別是咬尾,個別還咬耳。在尾部損傷處有血液流出。咬豬對血液產生異嗜,引起咬尾癖,危害逐漸擴大。咬傷程度表現為從伴有尾部出血的輕度症狀到反覆咬傷引起尾部脫落的病例。嚴重的有咬傷部由於連續幾天不斷被咬,可繼發感染引起骨髓炎,膿腫。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治療,可併發敗血症等,導致死亡。一般發生於18-80千克肉豬,以30-40千克肉豬發病率較高。從性別看,母豬的發生率比公豬高。

二、原因分析

1、環境因素

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高而且通風不好,氣候變化大,太冷或太熱,以每年秋冬交接季節為甚;溼度過大、光線過強、水泥地面溼冷缺乏墊草等使豬群產生應激和不適。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2、管理因素

(1)豬群密度過高,為爭奪採食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鬥,造成秩序混亂。

  (2)豬群整齊度不佳,大小強弱過於懸殊。體重小、體弱的豬常常是被咬的對象。

  (3)豬隻新並群造成打鬥、爭奪位次;各種原因驚嚇,豬亂竄群等。

  (4)飼槽不夠或飲水量不足

3、營養因素

  飼料營養不平衡,如飼料營養水平低於飼養標準;飼料配合不科學;育肥前期飼料中蛋白質質量不佳;維生素、鐵、銅、鈣、鎂和食鹽的缺乏或因混合均勻度不佳造成的營養不均衡,以及飼料中纖維素的不足。例如日糧中缺乏食鹽時,不僅豬隻生長不良,而且能引起異食、愛舔有鹹味的異物(食槽、血液等),常可引起咬尾巴、咬耳朵而舔血。

4、疾病因素

  (1)體外寄生蟲可成為附加應激而起作用。體外寄生蟲刺激皮膚引起豬隻煩躁不安,在舍內牆壁和欄杆上磨擦,出現外傷,引起其他豬隻啃咬。

  (2)體內寄生蟲如蛔蟲在體內作用,也可出現咬尾現象,要及時驅蟲。

  (3)豬貧血、尾尖壞死也可誘發豬隻咬尾咬耳的惡癖,除此之外還可見咬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頸和跗關節。

  (4)豬隻體內荷爾蒙的刺激導致情緒不穩定。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豬咬尾巴怎麼治

1、環境和衛生條件要良好

  豬對衛生環境很敏感,尤其是規模化和集約化養豬場,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溫、防潮、光照、糞便處理等一整套措施,使豬舍達到夏季能防暑降溫,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標準。畜舍飲水器、飼槽設備齊全。

2、豬的組群要合理

  從外地購進大批仔豬時,應把來源、體重、體質、毛色、性情等方面差異不大的豬組合在一圈飼養。如有因運輸中碰破皮等外傷的豬,應及時分開飼養,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的相互咬尾。

3、飼養密度要適宜

  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採食飲水為宜。一般以每群飼養10-12頭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嚴格的按每頭豬佔地面積2-3月齡為0.5-0.6平方米,4-6月齡為0.6-0.8平方米。大豬應不小於1.0平方米。

4、豬的營養需求一定滿足

  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發現有咬尾現象時,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也可增加0.1%的食鹽,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喂料要定時定量,嚴禁飼餵黴敗飼料。

5、育肥豬應早去勢和斷尾

  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而且還有利於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症。仔豬斷尾:可在出生後1-2天對仔豬進行斷尾。據資料報道,斷尾後發生咬尾的僅佔0.25%,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86%,相差27倍。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豬咬耳朵、尾巴、喝尿、舔食牆壁?這裡有發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6、要定期驅蟲

  在豬的一生中,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3次,即分別在豬30-40日齡、70-80日齡、100-110日齡時各驅蟲1次。同時要注意驅除體表蝨、疥癬等,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症的發生。

7、單獨飼養有惡癖的豬

  咬尾症的發生因個別好鬥的豬引起,如在圈中發現有咬尾惡癖的豬,應及時挑出單獨飼養;同時隔離被咬的豬,並及時對症治療。對特別好咬又無圈單獨飼養的豬,可每頭用氯丙嗪80-100毫克;20%硫酸鎂20毫升進行肌注或者灌服安眠藥3-4片,保持安靜。

8、防制方法

  對存在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可採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後對豬群進行1-2次噴霧,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對被咬傷的豬應及時用高錳酸鉀液清洗傷口,並塗上碘酒以防止傷口感染,嚴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療;或採用在圈舍內放置褥草與輪胎、鎖鏈等玩具,以轉移豬隻的注意力;或在尾部塗抹柴油,可防止再次被咬傷。

以上就是豬咬尾巴是怎麼回事,豬咬尾巴怎麼治的具體內容了,豬咬尾在集約化和規模化養豬場時有發生,而且一旦發生還難以制止,特別在早期斷奶的豬群發生的比較多,嚴重影響豬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你有更多養殖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也可以私信我,一起暢聊養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