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有很多,但是說到北宋,“靖康之恥”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南征錄匯》載:原定犒軍費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須於十日內輪解無闕。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

這才是“靖康之恥”中最為讓人羞恥的部分,所有的名門貴婦、公主妃子們全都淪為了金人軍妓,也許有人會想,既然古代的女子都很注重名節,這些公主妃子們更應該是如此,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以保全清白呢?

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首先靖康之恥中,就連二帝都沒有自盡的勇氣,沒有起到一個好的榜樣,致使國祚蒙羞,這些公主們看到父親這樣,自然更沒有自盡的勇氣了,如果自盡了可以說上一句忠貞,沒有自盡,也沒有必要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去評判什麼。

在宋朝的時候興起了程朱理學,直接導致到了婦女地位的下降,當時的社會上是不允許寡婦再嫁的,甚至就是沒有能力餓死了也無所謂,所以當時也興起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法,但是發起人的程頤偏偏沒有遵守這一條。

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程頤的侄子死後,他的妻子要求改嫁,程頤沒有出面勸阻,而等到程頤外甥女的丈夫死了,程頤怕外甥女傷心過度,更是直接一手操持,讓外甥女改嫁了,所以程頤也就是說的好聽,真的落到了自己頭上,他說過的話全被拋諸腦後了。

這也就是說宋朝是提倡女子守節沒錯,但是因為沒有根本沒有一個好的效仿,連提出者都沒有遵守,所以即便是把“守節”和“存天理、去人慾”一起對人耳提面授也沒有,根本沒有多少女子把這句話放在心上,這也就造成了靖康之恥的現象。

在這其中,除了朱皇后以死保清白,其餘的豪門名媛、貴妃、公主甚至太后都沒有自殺的想法,一個個的想著活下去,即使是面對著“牽羊禮”,即:俘虜赤裸著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繫繩,像羊一樣被人牽著,也表示像羊一樣任人宰割,也無動於衷。

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