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藝社的新解碼:小開本、電子化、移步線上

上海文藝社的新解碼:小開本、電子化、移步線上

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原創出版中心”,這裡推出了莫言、王安憶、蘇童、格非、金宇澄、李洱、韓少功、葉兆言、嚴歌苓、孫甘露等多位文學名家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已有3個“五個一工程”獎、6個魯迅文學獎、3個茅盾文學獎和1個諾貝爾文學獎。

上海文艺社的新解码:小开本、电子化、移步线上

3月27日,“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帶領線上讀者走進上海文藝出版社。從文學室、理論室、藝文志等編輯部格子間再到改建於讀者服務部的“光的空間”書店,線上讀者能一覽這家傳統文藝社的內外風景,瞭解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圖書的背後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也從中瞭解到,除了“追蹤名家作品、扶持當下力量、挖掘文學新人”,上海文藝社還將在小開本、電子化、線上活動等方面深入探索。換言之,打破時空侷限、方便移動展開的“輕式閱讀”不再侷限於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它還在深度閱讀、純文學閱讀領域有了新的解碼。

口袋本引領未來的閱讀方向

狂銷500萬冊的易中天《品三國》、加印47次的茅獎長篇《繁花》、橫掃2019年各類文藝暢銷書好書榜單的《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從過去到現在,上海文藝社一直“爆款”不斷。

上海文艺社的新解码:小开本、电子化、移步线上

“小文藝·口袋文庫”知人系列。

尤其,文藝社近年還特別注重推出小開本書系,包括“小文藝·口袋文庫”系列,企鵝“鵜鶘”書系等。經典“厚書”變薄,也賦予了“隨身攜帶、隨時閱讀、深度思考”新的可能。文藝社理論編輯室主任胡遠行說:“口袋本可能是未來的閱讀方向。”

最早的“小文藝·口袋文庫”推出了“中篇小說”系列,匯聚了韓少功、餘華、蘇童、孫甘露、格非、東西、李洱、徐則臣、納蘭妙珠等20位小說家的代表作。此後還推出了以日常生活之物為主題的“知物系列”和以介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流行樂巨匠邁克爾·傑克遜等音樂人及其專輯為主題的33⅓系列。

新近出版的“小文藝·口袋文庫”知人系列也格外吸引眼球,共有《愛倫坡:有一種發燒叫活著》《大衛·林奇:他來自異世界》《塞林格:藝術家逃跑了》《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盧西安·弗洛伊德:眼睛張大點》《希區柯克:他知道得太多了》《梵高:一種力量在沸騰》七本,每本講述一個天才靈魂的故事,可謂“膠囊式傳記”。讀者既可以在三天裡讀完,又能帶著全新的認知與理解走近那七個至今都飽受爭議的傳奇人物。

“我一直在想,哪些書是適合我們帶出去讀的,在旅途中讀,在地鐵裡讀。這些書能讓你感覺到真正的力量。”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表示,希望這些口袋本能讓讀者用最少的時間,讀最有價值的東西。

挖掘電子書市場的無限潛能

“近年我們一直倡導線上和實體的閱讀服務並舉。面對疫情,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方面的積累尤為明顯。”

李偉長透露,文藝社在抗疫時期向廣大“宅家”讀者開放了100餘種電子圖書資源,並從中精選出50餘種優秀電子圖書,聯合亞馬遜、豆瓣閱讀、掌閱、微信讀書等數字出版平臺,推出“溫暖勵志暖心專題”、“抗疫&科普”等專題活動。湖北作家、冰心散文獎得主周芳的《重症監護室》和陳嘉映的《何為良好生活》成為文藝社抗疫時期最受歡迎的電子圖書。

上海文艺社的新解码:小开本、电子化、移步线上

上海文藝社推出了2019年“收穫排行榜”中篇獲獎作品集和短篇獲獎作品集的電子版。

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上,文藝社也連開書單,讓《惶然錄》《重症監護室》《我不可告人的鄉愁》《歸去來兮》等優秀文學作品均可掃碼閱讀。尤其,他們還推出了2019年“收穫排行榜”中篇獲獎作品集和短篇獲獎作品集的電子版,這兩個集子裡收錄了2019年裡傑出的當代創作,讀者可以從中一探當代語境的發展和當下生活的狀態。

李偉長說:“未來,電子書市場會有無限潛能。”據悉,文藝社推出的蘇童作品系列15本在亞馬遜電子書上頗受關注,一天時間裡賣出190多套。

上海文艺社的新解码:小开本、电子化、移步线上

蘇童作品系列是文藝社於今年重磅推出的全新權威版。

這套蘇童作品系列是文藝社於今年重磅推出的全新權威版,將蘇童的經典作品《妻妾成群》《紅粉》《米》《我的帝王生涯》《罌粟之家》《騎兵》《蛇為什麼會飛》《馴子記》《武則天》《城北地帶》《菩薩蠻》《刺青時代》《河岸》《神女峰》《向日葵》這15部長篇、中篇、短篇小說都涵蓋其中。

豐富“雲端”文藝閱讀生活

在電子書之外,文藝社也積極開展了各種線上活動。自“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啟動一個多月以來,文藝社已舉辦直播講座、線上讀書會等近20場,在嗶哩嗶哩、喜馬拉雅、抖音等多個互聯網平臺共同發佈。社裡編輯、作者也在噹噹、京東、悅悅圖書淘寶店、上海文藝天貓旗艦店開展系列“直播賣書”。

為了豐富讀者的“雲端”文藝閱讀生活,文藝社還整合微信讀者群、豆瓣“試讀員”讀者群等社群資源,發起了“用文學點亮人生”線上閱讀及分享計劃,邀請多位作家以語音、圖文形式進行線上分享。第一期嘉賓為旅日作家黑孩,於2月23日來到文藝社線上活動群,就“我在日本的文化旅途”分享見聞與感悟。

活動當天,黑孩新作《惠比壽花園廣場》的紙質版單行本與電子版還沒出,但已有讀者自行整理出滿滿105頁的札記,其中涵蓋文學界評論、媒體報道、分享全程記錄等各種內容,在群裡廣為分享。

此外,網絡課程也成為上海文藝近期新的嘗試。澎湃新聞記者瞭解到,文藝社正與幸福集薈書店進一步溝通,細化落實年前的計劃,在線上社群適時推出王召強老師《中學生如何整本讀經典》直播課程。文藝社旗下品牌機構上海文化出版社則與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中國古建科普十講——圖解《江南尋宅記》”網絡課堂,希望青少年通過手繪插畫與建築實物相結合的圖文闡釋,參與每節課程的互動主題,全面瞭解江南鄉土建築的形制工藝、人文藝術和歷史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