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旅可以度過疫情的煎熬嗎?

Q:中國國旅可以熬過疫情期恢復增長嗎?

A:(結論)當然是可以熬過去了。

(Why?)

全球旅遊業遭受重創,中國國旅也不例外。作為中國的免稅行業巨頭,“帶貨”行當的老大,它能不能熬過去是很多人關心的重點。

免稅行業有牌照的天然門檻,毛利率高,ROE高,業務仍然在告訴發展中,但這一切都是基於出境遊的大前提之下的。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別說出境遊了,哪怕國內遊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問題就是這些企業能否熬過去,並且還能保證自己的競爭地位?

中國國旅的現金儲備多。(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

中國國旅可以度過疫情的煎熬嗎?

財務數據來自wind

中國國旅的現金儲備是整個旅遊產業鏈裡最多的,高達122.5億。另外機場在疫情期間還會給部分商戶進行差不多2個月左右的租金減免優惠,降低租戶的壓力。

國家對於免稅行業的態度是大力支持的,這有利於將海外消費拉回國內。對消費者來說購物體驗在價格之後,價格和便利是免稅店的最大優勢。

中國國旅的流動性資產大部分為現金和存貨,存貨多為菸酒、香水化妝品以及各類奢侈品。香水化妝品類因存在明顯的保質期,所以減值會明顯一些,但由於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相信這部分影響不會太大。

不利的影響是,雖然國內控制住了疫情,但是海外疫情仍然在蔓延,考慮到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抗疫模式,三個月左右,大部分的國家都能控制住疫情。

根據去年三季報的流動負債來看,國旅的壓力不大,僅有16億的流動無息負債。(非流動可以忽略不計)

由於沒有賣出商品,也不存在給機場提成,員工薪酬和現金儲備比可以忽略不計。即使疫情會影響3個季度的收入,中國國旅也沒有生存危機。

(p.s 機場免稅店的代購業務仍在繼續,可以由免稅店直郵)

反過來說,中國國旅的潛在海外競爭對手就不一定那麼好日子了,他們的模式不同,也不是央企背景,很可能會在疫情之下遭受重創。

中國國旅剝離了低毛利的生意,將資本集中在免稅業務上

在剝離了旅遊業務後,國旅仍然在剝離剩餘的在外投資的股權。根據報道,國旅準備以5.41億的價格出售所持有的港中旅財務有限公司20%的股權。

旅行社業務剝離後的國旅將會將重心放在免稅業務上,尤其是海南三亞的離島免稅業務上。

中國國旅可以度過疫情的煎熬嗎?

中國國旅可以度過疫情的煎熬嗎?

三亞免稅的收入佔比雖然不高,但由於不存在被抽成的現象,所以利潤佔比極高,這也說明未來海南的發展和中國國旅的總體增長息息相關。

就在疫情在國內被控制後,政府23個部門聯合發佈了對免稅店的政策放寬和發展推動計劃,推動建設市內免稅店。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建設市內免稅店以及提供機場免稅店的提貨點。

作為中國的免稅業巨頭,目前依然是有明顯的牌照優勢的。雖然說免稅業務已經是要求可以公開招標模式,但是這就好像券商業務開放允許外資進入一個道理,實際上渠道已經被佔領差不多了,作為銷售渠道為核心(流量為王)的業務,開放競爭牌照並不可怕。

隨著旅遊業的恢復以及三亞的旅遊競爭力的提高(包括潛在的跑馬、星級度假村和相關旅遊建設),國旅所在免稅賽道並沒有因為疫情而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注:以上回答由透鏡社用戶feilong89745提供,不代表透鏡社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