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可以度过疫情的煎熬吗?

Q:中国国旅可以熬过疫情期恢复增长吗?

A:(结论)当然是可以熬过去了。

(Why?)

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中国国旅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的免税行业巨头,“带货”行当的老大,它能不能熬过去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

免税行业有牌照的天然门槛,毛利率高,ROE高,业务仍然在告诉发展中,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出境游的大前提之下的。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别说出境游了,哪怕国内游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问题就是这些企业能否熬过去,并且还能保证自己的竞争地位?

中国国旅的现金储备多。(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

中国国旅可以度过疫情的煎熬吗?

财务数据来自wind

中国国旅的现金储备是整个旅游产业链里最多的,高达122.5亿。另外机场在疫情期间还会给部分商户进行差不多2个月左右的租金减免优惠,降低租户的压力。

国家对于免税行业的态度是大力支持的,这有利于将海外消费拉回国内。对消费者来说购物体验在价格之后,价格和便利是免税店的最大优势。

中国国旅的流动性资产大部分为现金和存货,存货多为烟酒、香水化妆品以及各类奢侈品。香水化妆品类因存在明显的保质期,所以减值会明显一些,但由于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相信这部分影响不会太大。

不利的影响是,虽然国内控制住了疫情,但是海外疫情仍然在蔓延,考虑到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抗疫模式,三个月左右,大部分的国家都能控制住疫情。

根据去年三季报的流动负债来看,国旅的压力不大,仅有16亿的流动无息负债。(非流动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没有卖出商品,也不存在给机场提成,员工薪酬和现金储备比可以忽略不计。即使疫情会影响3个季度的收入,中国国旅也没有生存危机。

(p.s 机场免税店的代购业务仍在继续,可以由免税店直邮)

反过来说,中国国旅的潜在海外竞争对手就不一定那么好日子了,他们的模式不同,也不是央企背景,很可能会在疫情之下遭受重创。

中国国旅剥离了低毛利的生意,将资本集中在免税业务上

在剥离了旅游业务后,国旅仍然在剥离剩余的在外投资的股权。根据报道,国旅准备以5.41亿的价格出售所持有的港中旅财务有限公司20%的股权。

旅行社业务剥离后的国旅将会将重心放在免税业务上,尤其是海南三亚的离岛免税业务上。

中国国旅可以度过疫情的煎熬吗?

中国国旅可以度过疫情的煎熬吗?

三亚免税的收入占比虽然不高,但由于不存在被抽成的现象,所以利润占比极高,这也说明未来海南的发展和中国国旅的总体增长息息相关。

就在疫情在国内被控制后,政府2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对免税店的政策放宽和发展推动计划,推动建设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市内免税店以及提供机场免税店的提货点。

作为中国的免税业巨头,目前依然是有明显的牌照优势的。虽然说免税业务已经是要求可以公开招标模式,但是这就好像券商业务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一个道理,实际上渠道已经被占领差不多了,作为销售渠道为核心(流量为王)的业务,开放竞争牌照并不可怕。

随着旅游业的恢复以及三亚的旅游竞争力的提高(包括潜在的跑马、星级度假村和相关旅游建设),国旅所在免税赛道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注:以上回答由透镜社用户feilong89745提供,不代表透镜社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