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3月16日, 曾在2003年非典時期發揮重要作用的北京小湯山醫院重新披甲上陣,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與17年前倉促應急不同,此次屬於超前謀劃。那麼,小湯山醫院啟動修繕工程之後,給用電帶來了哪些變化?醫院啟動後,目前用電的情況又是如何?我們從實地探訪中尋找答案。

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3月23日中午,我們的採訪車疾馳在環線主路上,駛向北京城正北60公里處的昌平小湯山鎮。春日的北京,氣溫開始回升,路上車輛明顯增多。

此時,我們融媒體報道團隊已經開展了一個月的實地探訪報道,去過定點醫院、救護中心,穿過防護服,心態上著實淡定了很多。

“大家好,我是中電傳媒、中國電力報記者朱怡。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位於北京昌平區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但當記者說出以上口播詞時,內心依然翻湧。

北京小湯山醫院內綠化很好,新建病房一改往日建築單調色,採用五種明亮色彩。或許是交接班時間,我們看到一輛接送醫護人員上班的大巴車從病區開出來,一切都井然有序。

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3月23日,中電傳媒記者朱怡在北京小湯山醫院採訪醫院用電情況。範超 攝

眼前這片被灰牆擁圍的百餘畝土地,足以開啟一個記憶的單元,不僅有揮之不去的印象與圖景,也讓我們在面對新的危難時,學會了冷靜、理智和沉著。

全程參與小湯山醫院修繕電力配套工程建設的國網北京昌平供電公司安全總監劉東海告訴記者,目前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負責實施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修繕電力增容工程投入運行,4路雙方向外電源供電將全面提升小湯山醫院的供電可靠性。

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3月23日,中電傳媒記者朱怡(右)採訪北京昌平供電公司小湯山醫院保電相關負責人。範超 攝

1月24日接到小湯山醫院修繕電力增容工程任務後,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就成立了昌平公司小湯山工程項目指揮部、前線供電保障指揮部和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實施。自大年三十起,該公司迅速組建施工力量,及時調配物資,克服施工人員短缺、現場施工交叉作業多、工期緊、雨雪惡劣天氣等重重困難,連續奮戰,晝夜不停,僅用22天就提前高質量完成北京小湯山醫院修繕電力配套工程。

22天、220名參建人員、4支黨員先鋒隊伍、19844米電纜……一個個數字凝成抗“疫”電力建設一線的同心偉力。

“獲知北京小湯山醫院即將啟用後,3月11日,我們就迅速編制設備巡視排查和測試聯動計劃,及時組織人員對用戶所有高低壓設備狀態進行監測工作,確保設備不帶病運行。”劉東海告訴記者,為不影響白天院方內部設備調試,以及建築方施工,國網北京昌平供電公司公司利用3個夜晚,停電作業對院內發電機組進行試啟動及閉鎖聯調工作,及時完成院內所有設備巡視工作。同時,白天正常巡視,防止外力破壞所引起的突發故障。

3月23日那天午後3點,天很高很藍,陽光如透明的金子。有幾個廚師坐在小湯山醫院食堂後廚門口的臺階上。他們就這樣在下午的太陽底下歇一會,相互也不說話,就是靜靜欣賞著院區裡盎然的春色。

時隔17年,他們再戰北京小湯山

通訊員:程偉 李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