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專刊報道!看夾江如何打好發展和防疫兩場“硬仗”

四川日報專刊報道!看夾江如何打好發展和防疫兩場“硬仗”

好消息 ! ! !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3月26日

四川日報專刊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

刊登了夾江縣

《樂山市夾江縣:打好防疫和發展兩場硬仗》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報道原文

“請你在休息室休息,等廠內工人裝貨完畢後,再開車出廠。”3月23日上午,在樂山市夾江縣馬村鎮天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羅軍把前來拉貨的司機請進了休息區,“採取這種無接觸方式進行裝貨,就是為了最大限度避免外來人員同廠內員工接觸,阻斷病毒的傳播渠道。”

紙廠內機器轟鳴,上萬捆書寫用紙在廠房的空地上羅列整齊,靜靜等待被送往全國各地,羅軍說,“開工一個月,我們一直堅持每天測體溫、戴口罩上崗、分餐分桌用餐等防疫工作。”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面對大量湧入的返(來)夾人群和亟待恢復的生產生活,夾江有兩場“硬仗”要打,一場關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場關乎決戰全面小康。既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夾江按下了“快進”鍵。

戰疫情

全縣總動員譜出“防疫交響曲”

時間回到1月26日,3天時間裡,夾江縣三次召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集全縣之力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各部門聯防聯控,追蹤鎖定高危地區來夾人員2000餘人,實現全縣“零確診、零疑似”,譜出一章動人心魄的“防疫交響曲”。

敲響衝鋒鼓,夾江成立了由800餘名村幹部、公安、交通、醫療等系統工作人員組成的“9+124”聯防聯控入戶排查工作小組,網格化、地毯式地摸排重點地區返(來)夾重點人員114萬人次。“夾江外出務工人員多,同時自身工業規模較大,來夾務工的人員也多”,漹城街道網格員張紅就是工作組的一員,從1月24日起他就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春節假期,每天奔波在排查第一線。儘管目前夾江已經被划進“低風險區域”,但正值來夾務工人員進入的高峰,排查工作仍保持每天進行。

吹起集結號,夾江的1800餘名醫療系統工作人員披掛上陣。為了統籌全縣醫療資源,夾江成立了兩個“醫療共同體”,由縣上兩個綜合型醫院牽頭,各自帶領4個鎮級衛生院,大家“只分班次,不問來處”,輪流下沉至一線衛生站坐診。“一個多月來有近800名醫護人員參與了一線輪班”,夾江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雷智慧說,即便是專業不相關的醫生也在發光發熱,“即使是骨科醫生,他也具備完善的基礎醫療知識,大家不分專業,全員參與防疫。”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拉出協奏曲,相關部門在防疫工作中各展所長。為了做好疫情期間相關商品價格監督,從1月21日起,夾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定點藥店進行實地抽查,確保相關藥品市場價格平穩;為了讓防疫知識入眼入心,宣傳部門號召夾江年畫的傳承人們拿起畫筆,對10餘幅年畫進行再創作,給年畫娃娃“戴上口罩”,並在作品配上抗擊疫情的標語,一時間在夾江百姓的朋友圈“刷了屏”;為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夾江“黨員服務隊”應運而生、下沉一線,沒人管的“老舊小區”他們負責,人手不夠的道路卡口他們站崗,忙不過來的工作他們接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面旗幟。”

戰復工

“管家式”服務讓97%規上企業復工

抓勞疫情防控的同時,復工復產也要把油門踩到底。“夾江現在有112家規上工業企業,還有244家中小企業,大部分為陶瓷、造紙、茶葉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夾江縣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陳宇告訴記者,工業經濟佔夾江縣域經濟總量近50%,是壓艙石和穩定器,必須儘快復產復工,這就意味著有大量工人要“進廠”,工廠的防疫工作必須做在前頭。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我們要為企業提供‘管家式’的服務,點對點指導,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為此,夾江成立了工業防控服務工作組,將全縣112家規模工業企業落實了30名縣領導和相關部門點對點掛聯幫扶,從員工來源排查、防疫物資儲備、體溫監測、場所消毒、規範佩戴口罩、分餐制等幾個方面“打勾勾”,“‘勾勾’打滿了才能開工。”

陳宇介紹,在前期的對接中他們發現,企業復產復工過程中的“老大難”就是防疫物資的問題,“早期的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為此,夾江縣提出“絕對不能讓防疫物資緊缺成為企業復工的阻礙”,多部門與各企業緊密溝通,每日梳理復工企業、返崗員工數量,摸清需求。同時,與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溝通協調,向全縣企業供應。

“目前我們的兩條生產線已經全部開齊!”夾江縣吳場鎮的索菲亞陶瓷生產廠已經復工近一個月。疫情期間,口罩成為了工廠開工的“剛需”,但市場上很難買到,這讓公司行政副總監張平很焦慮,“我們先前有儲備近1000只防塵口罩,但工人全部進廠後只夠半個月的用量。”得知情況,服務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先送來了500只口罩,隨後又和峨眉山市轉產民用口罩的伊心樂源公司取得了聯繫,“工作組幫我們全部協商好了,工廠後續生產用的口罩全都可以從這個公司購買,不怕‘斷貨’。”

“疫情期間想給員工辦個食堂,需要企業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怎麼辦?”“人在外地,新項目再不走流程就要耽誤了怎麼辦?”……復工過程中,面對企業提出的“花式考題”,夾江的服務工作也不斷加碼。2月27日,夾江縣出臺《有效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企業開闢應急審批“綠色通道”,主動提供24小時優質服務;對新上項目進行全程代辦,並建立企業“服務包”制度及時回應企業訴求;開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據夾江經信局統計,截止目前,夾江全縣112家規模工業企業已復產109家,復產率達到97%,“我們的規上企業數量是全市最多的,是第二名的1.5倍,但目前我們的復工率也同樣排在全市第二,是仍有停產企業的區縣中停產數量最少的。”

戰脫貧

保住貧困戶家門口的“金飯碗”

“現在柑橘賣完了,我也能放心出去務工了”,3月18日,夾江縣甘江鎮定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胡國華提著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前往成都的班車。

胡國華入股的宇陽農場是定惠村的扶貧產業園,今年2月,黃燦燦的柑橘掛上枝頭,村裡57戶貧困戶原本等著柑橘賣完就能盼到分紅,誰料一場疫情讓銷路不暢,“賣貨”成了問題。為了不讓大家的心血打水漂,夾江縣多部門聯動,從聯繫縣內各大水果批發商、水果店鋪和大型超市進貨,到針對縣外客戶採取“線上+線下”“網絡+實體”多種辦法打通銷路,半個月的時間裡, 2.4萬斤柑橘銷售一空,銷售金額達12萬元。

與胡國華不同,在夾江,更多的貧困戶選擇了在家門口“賺錢”。去年11月,夾江縣首個就業扶貧車間在木城鎮華義茶業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月14日,車間正式復產,木城鎮大旗村村民張枝林成為了村裡最早一批覆工的貧困戶,“復工了才能賺到每個月4000塊的收入,心裡才踏實。”

為了讓產業扶貧充分發揮“造血”功能,實現“工廠車間開進到村、就業崗位安置到村、增收門路開闢到村”,夾江建成了8個扶貧車間。每個車間需吸納5名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簽訂勞務協議或承攬合同,在一年內累計工作不少於6個月,給付勞動者不低於10000元勞動報酬;或與30戶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農產品種養產銷合同,雙方確立“公司+農戶”合作關係,並實現貧困戶依託合作關係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面對疫情打擊,怎樣保證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完成度不縮水?夾江以“促就業”為抓手,成立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專班,點對點地為貧困勞動力推送就業崗位,並組織轄區內650名貧困勞動力參與培訓。

“今年我們要確保有勞動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夾江縣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主任唐義均說,接下來,他們還將組織夾江有較大用工需求的規模以上企業實行“一個企業幫扶一個行政村”政策,鼓勵企業優先吸納幫扶村內有轉移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實現企業用工需求得到滿足、促進貧困戶就業的雙贏局面。

四川日报专刊报道!看夹江如何打好发展和防疫两场“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