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生豬供應充足存欄穩定在1200萬頭比去年增長2.6%

本報訊(記者 吳旋)3月26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黑龍江省生豬存欄穩定在1200萬頭,比去年增長2.3%;能繁母豬存欄115萬頭,比去年增長2.6%。呈現出生豬生產穩定、供應充足、總體向好的態勢。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省農業農村廳加大扶持力度,增強信心,多措並舉促進生豬產能穩定恢復,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採取如下措施:

一是壓實責任定指標。省農業農村廳不斷強化責任落實,落靠市縣生豬穩產保供和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兩項責任,確保按期完成生豬生產任務,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強化監督考核,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生豬生產情況調度,由廳領導牽頭,組成12個工作組,分頭指導和推進工作落實,做到旬調度、月通報、季度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指導協調工作。起草生豬恢復生產三年行動計劃,下達生豬生產任務,分解下達13個市地三年生豬存出欄任務。其中,2020年存欄任務1400萬頭,能繁母豬130萬頭,生豬出欄任務2100萬頭;2021年存欄任務1500萬頭,能繁母豬135萬頭,生豬出欄任務2200萬頭;2022年存欄任務1550萬頭,能繁母豬140萬頭,生豬出欄任務2300萬頭。市地將指標分解到縣區,細化到鄉鎮場戶,層層壓實任務。

據瞭解,2019年,全省生豬存欄1173萬頭,同比下降13.3%;能繁母豬存欄112.1萬頭,同比下降16%;生豬出欄1702萬頭,同比下降13.4%。目前,活豬平均價格32元/公斤,出欄一頭生豬可盈利1800元以上。

二是落實政策強信心。用足用好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規模豬場貸款貼息、生豬保費補貼、規模豬場改擴建及糞汙處理等國家支持政策,積極協調省財政出臺省級規模場建設扶持政策。國家從2019年開始陸續出臺的用地、環保、補貼等14項扶持政策,極大地穩定了養殖信心。今年以來,爭取省級支持建設12個年出欄5萬頭大型生豬規模場資金政策。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爭取專項資金,實施2020年生豬規模場建設和生豬養殖大縣糞汙處理整縣推進項目。疫情期間安排3000萬元,對日均屠宰量200頭以上的生豬定點屠宰廠給予40萬元或8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能繁母豬存欄2000頭以上,疫情期間育肥豬出欄累計達到1萬頭以上的養殖場給予30萬元或60萬元一次性獎勵。農業農村廳公佈熱線電話,開通微信服務群,及時調度和協調解決生產面臨困難,暢通產銷渠道,全力保障補料、補欄、出欄等生產需求,疫情期間累計解決群眾反映困難236起。

三是突出項目擴規模。按照“開工一批、投產一批、見效一批”的原則,省農業農村廳加快推進生豬養殖重點項目建設。加快2019年已下達的12家、設計出欄195萬頭的大型規模場建設獎勵;294家非畜牧大縣生豬規模場糞汙治理;13個畜牧大縣畜禽糞汙整縣推進等項目建設進度,在6月末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抓好2018年開始引進的河南牧原、廣東溫氏、江西正邦、北京大北農、深圳金新農、四川天兆、上海東方希望等8家企業生豬養殖計劃落地投產。招引養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的大型集團。重點推動利榮香港一期200萬頭和俄羅斯艾維吉集團一期100萬頭項目,做好對接溝通、協調服務工作,加快項目落地。

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農業農村廳指導各地嚴格落實省政府復工復產工作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屠宰廠復工復產。71家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設計年屠宰能力3500萬頭。

四是抓好補欄增數量。引導生豬養殖戶正確分析生豬產銷形勢,把握市場機遇,及時填槽補欄。補齊2016-2018年“兩牛一豬”項目新建豬場飼養量。推進2019年開工,目前在建的40家年出欄5萬頭以上規模場投產運行。抓好2019年建成,做好正在陸續投產的12家年出欄5萬頭以上規模場能繁母豬入欄。抓好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空欄的養殖大戶補欄和復養。此外,現有115萬頭能繁母豬,自然增長率按2%計算,今年還能新增2.3萬頭能繁母豬,新增出欄46萬頭,能大大增加存欄量。

五是強化監測重防控。全面開展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定《黑龍江省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重點做好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嚴格落實防控責任,抓好集中強制免疫、動物調運監管和屠宰檢疫,組織開展疫情監測和集中清洗消毒滅原,嚴防外疫傳入。加強生豬屠宰場、養殖場、運輸車輛和無害化處理廠非洲豬瘟監測。紮實全面做好養殖、調運、屠宰、無害化處理等全鏈條清洗消毒,全面清除病原隱患,統籌做好人員安全防護物資的儲備與供應,規範清洗消毒作業,確保春季集中清洗消毒活動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