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給我在城裡買房吧,我今年要結婚,女朋友說沒有房子就不嫁,首付30萬。”

這是一個工作幾年的兒子和父母的對話,聽上去理所應當,感覺父母就該無條件提供幫助。

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面對這個男孩的行為,親戚們眾說紛紜,你的子女生活有困難,父母應該提供支持;成年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終身大事負責,繼續找父母要錢,無異於啃老。

哪怕父母真的有足夠的存款,年輕人就要索要他們的幫助嗎?

01

資助與“啃老”,有何區別?

如果你是子女,初入社會生活拮据,父母願意提供幫助,很多人會選擇接受;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子女生活有困難,你也會選擇提供支持。這就是大多數人眼裡的親情,無關啃老。

關於啃老的定義,其實就是那些已經具有謀生能力,卻還得靠父母供養的成年人。

不得不承認,身邊無數90後,基本都要依靠父母給房子首付,甚至結婚的錢也由父母出,婚後養娃,父母也參與其中。完全“斷奶”,似乎並不現實。

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如果把這些單純歸為啃老,不少獨生子女第一個站出來反駁:“家裡就我一個,不給我花給誰?”

甚至就連父母本身也覺得,自己努力一輩子,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孩子就是一切。

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一位普通女性今年55歲,她的兒子今年剛大學畢業,一線城市,一個月5000元工資,房租就得交2000;她選擇替兒子交房租,幫助承擔一部分生活成本。

比起說兒子“啃老”,她更願意把這種行為稱作是家長的投資。等到父母年老之後,子女能盡到應盡的贍養義務,倒也算是完美結局。

但就我個人而言,能夠趁早獨立,倒也不失一種鍛鍊機會。父母提供幫助是情分,不幫也不該強求。

02

綁架式幫助,太常見了

親人之間互相幫助,其實可以理解。“我不希望他一開始就負重前行,要自己面對各種困難。”然而那些索要幫助,甚至把自己提供的幫助當成理所應當,也許就不再簡單了。

總有人說,娶妻不娶“伏弟魔”,嫁人不嫁“寶媽男”,正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媽寶男”和“小舅子”都是長不大的“巨嬰”。

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姐姐要麼像樊勝美,被迫一人扛下一家人,甚至是家裡男性的生活開支。要是不願意幫助,最後還落下一個白眼狼的名號。

所以,直到姐姐有了一個新的家庭,最終也容易以“離婚吧,我養不起你和你弟弟”收尾。

在大多數情況下,親人之間無盡的幫助,都沒能換來一個最好的結局。只會讓人難以完全脫離他人的幫助,忘記了努力。

03

親人之間,真的是“能幫就幫”?

“我希望他輕鬆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想成為的人。”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幫助親人的初衷。

但是無論是父母還是親人,幫助一定是有限度並且講究方法的。

比如自己發達了,而兄弟姐妹溫飽都還成問題,是可以幫助他們脫貧的,當然這也並是不是指送錢支援,因為送錢並不能解決兄弟姐妹的溫飽,而是告訴他們如何致富,或者如何創業。

綁架式啃老:不逼父母一把,永遠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存款​


所以我也想告訴那些,看著親人年薪百萬,就會覺得為何不分自己幾萬的人說一句,親人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但絕對沒有義務與你“共享”。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父母的存款,也不該完全屬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