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來兢兢業業幹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七年來兢兢業業幹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459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這陣子有一句話很流行:時代的一粒塵,落到每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這句話越是仔細品,越是能明白箇中滋味,無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

最近,就有一位35歲的騰訊員工被裁,還感嘆道:存款700萬,北京一套房,失業好焦慮,我該怎麼辦?

他還表示,在失業後有努力地去尋找新的工作,但沒人要他。

我相信,最近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提到因為疫情,自己被怎樣怎樣了。

但這樣的員工有沒有想過,公司之所以會裁掉你,真的僅僅是因為疫情嗎?

恐怕並不見得,因為有些員工,哪怕是被裁了,都不一定知道為什麼不裁別人,而是自己。

作為職場的過來人,我想今天是時候跟大家聊聊職場中,那些最容易被職場人士忽略,但會帶來慘痛後果的幾個“事實”。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第一個事實,所有的懷才不遇,都是懷才不足。

馬雲說:“我不相信懷才不遇這一說。

懷才不遇是沒有的,(除非)有人有一點才,但有種混蛋脾氣。

如果你有才有德有能,有好奇心的人,一定能找到機會。

人生有多少機會啊!每個領域都有。”

這種情況,很多職場人都會有,特別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更容易中招。

當然,這其中並不排除有些領導就是個人素養不過關,或者確實對某些人有看法。

但其中大部分的情況,是員工自己定位不明確造成的。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第二個事實,裁你不是因為其他人很行,而是因為你不行。

其實不光是疫情期間,很多時候,在遭遇突如其來的降薪和調崗面前,不少人想到的是“不公平”,是“公司眼光不行”。

卻沒真正想明白,為什麼降薪和調崗的對象非你不可?

簡單來說,原因有兩個:

第一,這個崗位可替代性大,不產出,沒效益;

第二,這個人工作不積極,能力不配位。

本質上,降薪和調崗兩件事,都是企業在溫和地警告:不能掙錢的員工啊,你得有點危機感。

可惜真的聽懂了的人,實在是少數。

一些人想著的是抱怨,更多的人想著的是逃走。

沒幾個人真的會考慮:不加強自身實力的話,真的是無處可逃。

第三個事實,你所謂的藉口,其實是絕路。

這事在朋友圈裡很常見。

之前有段時間,我就看過很多“不瘦十斤,不換頭像”之類的頭像,這種頭像很大一部分作用,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事不是我不想做,我要做了絕對能成,就是不想那麼麻煩而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了第一個放棄的藉口,不久就會再找到第一百個藉口。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而有些事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沒做到就是沒做到,說什麼也沒用。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以上這三個“事實”,這麼多年下來,我遇到過實在太多太多次,也有不少年輕人,會問到我這個問題。

但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業務能力,同時,努力適應周圍的環境,符合公司的需要。

什麼是業務能力?

就是一種分析和解決特定問題,從而創造全新價值的能力。

比如程序員的業務能力,是鑽研好編程技術,解決Bug,做出好的產品;

比如銷售的業務能力,是挖掘客戶需求,將產品賣給客戶...

那麼,職場人士該怎樣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呢?

業務能力的標準有兩個,即廣度和深度。

先來說說廣度,廣度,就是說你涉獵的知識面夠不夠廣?

前麥肯錫的全球總裁鮑達民曾說:“未來10年裡40%的工種都將消失。”

這還真不是我在危言聳聽,因為現實就擺在眼前。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好幾年前,淘寶就開發出一套叫鹿班的AI設計系統,一天能畫4000萬張banner 圖,相當於100個設計師不吃不喝畫300年。

而且它還會分析哪些banner 點擊率高,效果好,如何去做修改調整,把設計和運營的工作,都做了。

聽上去很可怕對吧?

但這真的就是現實。

如果你不能提升自己手上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未來就永遠有被換下來的風險。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相反,如果你的知識涉獵足夠廣泛,跨行業跨領域瞭解地足夠多,你就可以打“錯位競爭”。

什麼叫錯位競爭呢?舉個例子。

演員裡最會說相聲的,相聲演員裡演戲最好的。

當你擁有橫跨3、4個領域的知識時,你會自動將各個領域的知識拼接和串聯起來,摸清這個行業的底層運轉規則。我想你的競爭力一定是別人無法比較的。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接下來我們說說業務深度,也就是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問題的根源在哪?並且用最有效率的方法來解決它?

深度,考驗的是你的知識積累和思考水平。

表面上看是這個問題,實際上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比如做銷售的朋友,挖掘客戶需求這個應該都學過吧,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極致。

有一部日劇叫做《賣房子的女人》,女主角號稱“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她是怎麼賣房子的呢?

她把總公司束手無策的一套,人人都害怕的凶宅,賣給了見慣了死亡的手術室護士。

把中間一道牆隔開的兩代同堂的房子,賣給了想要合住的同為妻管嚴的父子。

把一樓窄小,二樓為簡式廚房,三樓為大房間的房子賣給了一對情侶,其中男方為極簡主義者,女方為囤貨癖。

你看,這是不是就把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不合適的產品,賣給了有需求的顧客?

不僅是銷售,每個行業都是如此。大家不妨想想看自己日常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你以為是這樣,實質上卻是那樣。

想通了這一點,你對業務的專精水平才會越來越高。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李宗盛曾在《山丘》中唱到,“身邊的年輕人,給自己隨便找個理由,向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

改變,短期內生活不容易,但不改變,人生就會一直不容易。

七年来兢兢业业干苦力活的我,居然被裁了

這世上,難住很多人的不是“事”,而是自我設限,自我陶醉。

世界一直在改變,你快睜開眼看看,邁開腿跑起來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了,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可以轉發跟點個在看,我們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