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說起和各種舞臺藝術的”第一次碰面“,話劇對很多人來說是特殊的。小時候,我們在電視上看歌舞,跟著爺爺奶奶聽戲曲。而話劇,也許你是從語文課本上的《雷雨》、《威尼斯商人》開始認識它的。

話劇作為戲劇種類之一,是中國的一種特殊稱謂,它綜合文學、表演、導演、美術、音樂、舞蹈等文藝成分,演員以語言和動作來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社會生活的各種矛盾與衝突。

1907年由曾孝谷據美國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黑奴籲天錄》是中國早期話劇的第一個劇本,當時稱作“新劇”、“文明戲”。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話劇發展至今日益成熟,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不同風格。那麼,不同的話劇到底有什麼特點?如何選適合自己的話劇呢?

今天,貝貝將和你一起,從劇本類型和鑑賞的角度出發,尋找屬於你的“那盤菜”!

01 國產經典

說起話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雷雨》、《茶館》。這些出自國內傑出劇作家、由大型院團進行舞臺呈現的作品屬於國產經典,通常是各大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

國產經典的王牌院團是成立於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北京人藝,曹禺是該劇院首任院長。北京人藝形成了鮮明的演劇風格,創建了著名的“北京人藝演劇學派”。許多熟悉的劇目都出自這個劇團,老舍的名劇《龍鬚溝》便是北京人藝的奠基之作。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龍鬚溝》劇照

寫實的佈景演員拿腔拿調的臺詞,加上熟悉的時代背景和劇情,這樣風格的話劇,更像一場懷舊儀式,因而也更容易看懂。

02 國外經典

這類話劇中最著名的當屬莎翁筆下的作品,《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李爾王》……相信你一定如數家珍。國內導演有時也會對外國經典的作品進行帶有個人風格的舞臺呈現

曾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林兆華導演(人稱“大導”)除了呈現國內經典(新版《茶館》《趙氏孤兒》等),就還致力於對國外經典進行中國戲劇化詮釋:《哈姆雷特》、《三姐妹·等待戈多》。他甚至導演了《仲夏夜之夢》的民俗喜劇版。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當然,國內外劇團的演繹都離不開帶有西方文化色彩的劇情。宗教、人文主義、英雄主義、自由精神,都是外國經典的內核。(提前預習觀看效果更佳!)

03 實驗戲劇

實驗戲劇最開始是由歐洲的小劇場中萌生出來的,主要以反叛和否定傳統的面目出現,強調戲劇的宏觀感和哲理感,或挖掘深層次的人性心理。與之相關的還有一個名詞是“先鋒戲劇”,關於二者的區分目前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它們都是對傳統話劇體系的顛覆。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實驗戲劇《傑基》的海報,有畢加索的抽象畫的風格

孟京輝導演認為,“實驗”、“先鋒”是相對的概念,是一個永遠進行時的尋找平衡狀態,反映生活,又遊離於生活。

如果說它們象徵著什麼,那便是多元化、勇敢自由的創作表達和對內心世界的探尋。有人說實驗戲劇“不需要看懂”,但看懂的人又往往會會心一笑。

04 商業戲劇

在消費時代,商業戲劇成為了劇場中的主流樣式,白領話劇、爆笑喜劇,以及上海話劇中心的外國戲都是這種類型。我們熟悉的開心麻花便屬於爆笑喜劇。

精彩的故事、動人的情懷、智慧犀利的臺詞,以及新穎獨特的喜劇風格已成為開心麻花的個性標籤。去年《二維碼殺手》就來到了珠海大劇院。(嗯我是不會告訴你今年開心麻花還會來的。)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二維碼殺手》劇照

05 校園戲劇

校園戲劇一般出於學生興趣,在創作和初演之時往往不具有商業性,因而自由度最高,思維也最活躍

廣受好評的《蔣公的面子》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為紀念南京大學建校110週年所創作的學生話劇作品,劇本作者

溫方伊,導演呂效平。作品以南京大學校史為題材,首演時便受到師生歡迎,後來更是走出校園、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堪稱校園戲劇典範。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蔣公的面子》劇照

06 國際引進

外來引進的劇目為中國劇場帶來了一種差異化風格的可能,充實了中國戲劇觀眾的視野。引進劇目劇團的風格無法預判,不瞭解的觀眾很容易遇上“不是自己那盤菜”的劇目。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帶著“不管好不好看去長長見識”的心態走進劇場,那麼這些充滿新觀點、折射時代現象的新銳話劇,定能讓你得到相應的滿足。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三姊妹》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特拉馬佐夫》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西格蒙德的瘋狂》

當然,學會選劇只是第一步,

在走進劇場之前,

想讓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位資深話劇迷,

你還要知道——怎麼欣賞一部話劇

1. 你是劇場裡的觀眾,也是生活裡的演員

怎麼辦,旁邊的觀眾看起來都好懂的樣子……別怕!他們也僅僅是——看起來很懂而已。就像當年學校考試,旁邊總有一兩個試卷翻得又快又大聲、半小時寫完試卷悠閒地檢查的考生,其實他們根本不是學霸。

因此,哪怕你真的是第一次走進劇場也莫慌,把演技發揮到底就可以了。當然,作為一個“合格的演員”,在演戲之前記得先熟悉你的劇本,那就是:熟練使用劇院和演出團體的公眾號、微博、宣傳冊等,提前瞭解演出劇情。(此處植入廣告:貝貝在演出前的前一天都會發演出預告哦!提醒購票觀眾按時到場的同時也是一個演前導賞,下次演出前不妨看看!)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2. 別用三觀“judge”話劇

話劇是藝術創作而非現實生活。越是受眾小的載體越要承載更廣闊的主題,越想探索廣闊天地就越得解放“天性”。當然不是說創作需要刻意毀三觀,而是當作者建立在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深刻的思考之上表達的社會、人性的陰暗面,往往更具有深度。

作家李海鵬曾經表達過對藝術作品三觀問題的看法。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角色的三觀不代表作品的三觀,更不代表作者三觀。正如《雷雨》並不是宣揚亂倫,而是為了通過周樸園一家畸形的關係揭示舊社會悲劇。藝術的歸藝術,道德的歸道德。劇中人物的三觀可指摘可評價,但不應該把“三觀”作為評定話劇好壞的唯一標準。想懂話劇,必須具備包容開放的內心。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3. 用心的喜歡,無需劍走偏鋒

大眾口味並不意味著平庸俗氣,特別是對剛入坑的觀眾來說,歲月和觀眾的檢驗能幫你避免踩雷。因此不妨大大方方地喜歡北京人藝、國話、陝西人藝等老牌專業院團,這些院團很多作品都兼具觀賞性與思想性,既適合新手入門,也總有戲劇大佬回味。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北京人藝劇照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開心麻花劇照

與之相對,有人則對當下大火的商業戲劇懷有成見,其實這類話劇也是不錯的入門選擇,例如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烏龍山伯爵》等劇目,喜劇之中也帶著悲劇的內核。觀後細細揣摩深意自然更好,倘若沒有,一兩個小時的捧腹大笑也早已值回票價和期待。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時候是需要樸實無華且“膚淺”的幽默

反過來,面對喜歡的小眾戲劇你也無須懷疑自己的眼光,這樣的寶藏戲劇用心欣賞即可。

4. 小劇場、戲劇節驚喜多

如果大眾的喜好已經無法滿足你刷遍話劇的宏願,那麼不妨留意城市裡的小劇場和各種戲劇節。小劇場裡總有驚喜,著名的有北京鼓樓西劇場,它擁有高標準的劇目引進,這裡一月一次的朗讀會上,你可以見到濮存曦、段奕宏、黃軒、張小斐、張子楓等明星;中間劇場則取“在城市之外、藝術之間”的蘊意,不僅引進新劇,還會不定期上演從前的經典劇目。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 可能是中國少有的經常可以近距離接觸明星的文化現場

各大戲劇節也能讓人發掘不少優秀劇目。國際上有著名的三大戲劇節:阿維尼翁戲劇節、柏林戲劇節和英國的愛丁堡國際戲劇節。國內則有每年10或11月舉辦的烏鎮戲劇節,它由陳向宏、黃磊、孟京輝、賴聲川等人共同發起,彙集國內外的戲劇大佬、經典戲劇於一堂。

去年,孟京輝工作室便在戲劇節上重新演繹《茶館》,除此之外更有眾多國外引進劇目和青年作品,上文話劇分類中"國際引進"的圖片劇目便在2019年烏鎮戲劇節被引進演出。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古今中外,誰是你的“那盤菜”?

今日互動

還記得你第一次看的話劇是什麼嗎?

你的分享將有可能出現在下次的推送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