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作者丨良大師


1

對隱性價值的態度

決定你能做多大的事情


我由於從事企業內訓行業,經常要幫客戶尋找合適的講師。


慢慢發現,不同的講師,有不同的工作風格。

比如,劉老師,屬於典型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每當有了需求,一定要談好價格,合同簽訂,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他的原則很清晰,時間就是金錢。

因為在培訓實施前,要投入大量工作,例如學員訪談、領導調研、場景設計......


如果企業最終沒有請他,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以機會成本的角度,這種原則無可厚非。


但如果沒有前期投入,課程就沒有針對性,也就很難被選中。


所以,劉老師的生意並不算很好。

另一位講師,馬老師,風格則完全不同。


只要客戶需求在框架內,先不論成交的可能,便全情投入,安排訪談,進行調研,重新設計課程內容......

這種做法,增添很多工作。


但是,客戶選擇他的可能也更大。畢竟前期的工作,使他的課程更能對症下藥。

即使偶爾沒有成交,他也毫不在意。


他說藉此洞察了一個行業,打開了一個通道。


後期肯定會有其他機會....

果不其然,他的課程往往具有行業專屬性,訂單頗多。

劉老師和馬老師的區別在哪裡呢?

歸根結底,就是對待隱性價值的不同態度。


2

隱性價值三個特徵

間接性、長期性和複合性


什麼是“隱性價值”?

這個詞彙來自營銷學,以“星巴克”為例。

它的咖啡是最好喝的嗎?

當然不算,可為什麼它能長盛不衰?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隱性價值”的重視。


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第一,星巴克更重視那些間接性的價值。

很少看到星巴克在媒體上的廣告,但是,星巴克卻願意為咖啡講座、沙龍等活動花費巨資。

這些活動能與顧客互動,過程中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雖然這些價值並非那麼的直接。

第二,星巴克更重視那些長期性的價值。

創始人舒爾茨,來清華大學企業講堂演講時曾說:

在星巴克金字塔頂部的不是股東,而是員工。中間是顧客,底部才是股東。

他說,太在乎短期收益,是很多企業犯的錯。

提升員工待遇,雖然減少了短期收益,但是吸引和留住了更優秀的員工,這樣反而能夠支撐公司更持久的發展。

第三,星巴克更重視那些複合性的價值。

星巴克實際是在兜售“第三空間的體驗感。”第三空間是家庭、職場之外的另一個空間。

星巴克就是通過口味、品相、環境、氣氛等多個維度,滿足我們在這個空間的體驗感。

那些維度不是單一孤立,而是相互融合,自成系統,甚至競爭者都無法模仿,我們稱為複合性價值。

通過對星巴克的三點解讀,我可以總結“隱性價值”的主要特徵:

間接性、長期性和複合性。

以宏見微,對“隱性價值”的重視,不僅受用於企業管理,更適用於個人成長。


3

成功者的共性

關注事物的間接價值


隱性價值的第一個特徵是收益的間接性。

羅振宇曾講過一件事。

他有一個在雜誌社做編輯的朋友,聊起工作時,那朋友得意洋洋的說:“告訴你,我工作有一個絕招。”

羅胖問到:“什麼絕招?”

朋友說:“我編輯任何文章,只用三個鍵,複製、全選、剪切,多一個我都不用。”

羅胖又問:“為什麼這麼做?”

朋友說:“老闆給錢太少,所以我就這麼工作。他給多少錢我就幹多少事。”

羅胖問:“這樣生產出來的文章能好看嗎?”

朋友說:“當然不好看。”

羅胖問:“那你的能力會有進步嗎?”

朋友說:“當然不會。”

羅胖說:“那你何苦呢?”

朋友說:“我有什麼辦法?誰讓他只給我這麼點錢?”

結果,這朋友陷入到一個怪圈:老闆給多少錢,他就幹多少活,水平提高不了,老闆自然給的錢也多不了......

直到一天,老闆找了一個比他年輕,又比他能幹,還和他要價一樣的人......


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應該不少吧?

他們只關注看得見的價值,畢竟這些價值可以量化,存在於期然之中。

但是,這個世界是動態的,原本換取顯性價值的資本,會逐漸貶值。

而能為其充值的,恰恰是對間接價值的關注。

所以,那些在企業裡混日子的人,看起來很精,其實很傻。

覺得錢少,就耗著,最終烤糊了自己的青春。

成功者往往更能關注到一件事物的間接價值。他們不會抱怨於眼前增加的“麻煩”和工作量,而是更加關注這背後能給以後帶來的巨大收益。


李笑來曾說的一段話:

為什麼很多人上班不快樂?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賺兩份收入。

一份是工資獎金,一份是學習機會。

老闆其實很傻,一邊給你發工資,一邊給你學習機會。

你想想這些,就應該快樂了......


4

凡事關注長期價值

回報會越滾越大


隱性價值的第二個特徵是回報週期很長。

正因為回報週期長,往往導致我們主動忽略,使之隱形。

問你個問題,我準備1年後給你1000元,

但如果你願意多等1個月,我會給你1100元,你如何選擇?

相信你會選擇1年零1月後領取1100,

既然都等了1年,多等1個月又何妨呢?

現在把問題換一下,馬上給你1000元,

但如果你願意一個月後拿,我會再給100。你又會如何選擇?

想必很多人選擇先拿了1000元再說,畢竟落袋為安。

可是,兩個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你對時間的感知。

這種感知,讓你只關短期價值,而忽略長期價值。

這就是經濟學上的“雙曲貼現”理論。

這個理論也揭示了人類所殘留的“動物性”。即,把美好留在當下,把麻煩拋給未來。


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所以,為什麼你無法堅持每天讀書?為什麼你無法堅持每天鍛鍊?為什麼你無法堅持輔導孩子功課?

雖然你知道 ,這些都會在將來使你受益,可與之交換的卻是當下的舒適,於是半推半就中得過且過......

豈不知,這一切都是要還的。

正如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理智的人,往往更看重那些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東西,即使為當下帶來種種麻煩。


要知道,用現在的小辛苦,換以後的大麻煩,這很划算。


5

關注複合型價值

讓工作事半功倍


隱性價值第三個特徵是,可以演變為一種複合型價值。

複合性價值的對立面是單一性價值。

如果你是一名文案工作者,做出精美的PPT就是你的單一性價值;

如果你是一名銷售,精通話術就是你的單一性價值;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激勵員工就是你的單一性價值。

把單一性價值經營的再優秀,也很難出類拔萃。因為這些價值也是你競爭對手所關注的。

均衡博弈下,這些原本優秀的元素,會被稀釋,終將淪為一張入場卷。

所以,很多大企業在選拔高管時,都會要求入選者同時具備多種經歷。

你可以是產品出身,但你必須具有銷售管理的經歷;

你可以是運營出身,但你必須要有營銷規劃的履歷;

這其實也是在釋放一個信號,企業更需要那種複合性人才。

因為在板塊之間的拼接處,才最有可能產生創新的火花。

我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出過一個“加持”法則。

是說在你原有主業的基礎上,加持一種相關技能。

這樣,你即可擁有一種獨特的競爭力,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說的“複合性價值”。


6

想得到什麼

就拿相應的東西去交換


今天花了不少的口舌來解讀“隱性價值”這個概念,

追本溯源是想告訴你,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想得到什麼,就要拿對應的東西去交換。

該挨的風雨,躲不過。如果你告訴我,你的頭頂一直是晴空萬里,那麼要小心了,劈你的雷在路上。


► 關於作者:良大師,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簡書籤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