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馬老筆下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老筆下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在《百年孤獨》之後讀的馬爾克斯的第二部作品。都說很多作家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很難再寫出絕世之作。但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之後,依舊給我們帶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寫盡天下愛情的驚世之作。


《百年孤獨》描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現實世界,布恩迪亞家族六代人的生活,相似的人名,相似的性格,彷彿就是一個無限循環,他們每個人都用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生活,理想被淹沒在現實中,抗爭無果,才發現自己不過是這浩然天地之間的滄海一粟。


當談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感源自何處時,馬爾克斯說:“我個人認為,是因為他們不懂愛情。布恩迪亞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


於是馬爾克斯想要打破這個定律,開始尋找愛情。而《霍亂時期的愛情》便是他的答案。


一、愛情是生命的延伸


故事的切入點是烏爾比諾醫生的好友阿莫爾自殺。阿莫爾曾經是一個亡命之徒,後來開了一個照相館,他與情婦之間秘密維持了多年的愛情,隱瞞所有的人。而他自殺的原因是衰老,在他看來,衰老是一種不體面的狀態,應當及時制止。看似與主線無關,卻又與阿里薩如此的相似。


阿里薩,“他很醜,而且可憐兮兮的,但他身上洋溢著愛”。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我們的十幾歲的影子,狂熱、主動、浪漫,似乎所有美好的詞都可以用在這個男孩身上。他在費爾明娜來往的路上假裝讀書,半夜拉小提琴,瘋狂的寫情書……他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為了吸引費爾明娜的注意力。


那個時候的他也幾近癲狂,偷食梔子花,品嚐母親箱子裡的香水,只為了瞭解費爾明娜身上的香味。


十幾歲的愛情,是瘋狂,是熱情,是害羞,是你是你就是你。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老筆下的愛情


“不必了,忘掉吧。”


費爾明娜的一句話,將阿里薩打到了深淵,但他也並未就此放棄。費爾明娜仍在他心中不可動搖。


書中的薩拉•諾列說,“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 而阿里薩也深諳此道,輪船上的失貞,他開啟了長達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濫情之路,但在他心裡,這並不是對費爾明娜的不忠,反而是證明自己的痴心的一種途徑。


費爾明娜,“她走起路來有一種天生的高傲,昂首挺胸,目不斜視,步履輕快,鼻翼微收,交叉的雙臂緊抱著胸前的書包。她走起路來的樣子就像一頭小母鹿,彷彿完全不受重力的束縛似的”。在阿里薩的百般“吸引”下,她終於被俘獲。


兩人每日通信,“她常常動不動就把自己關在衛生間裡,一遍又一遍地讀那封信,試圖從中發現某種秘密代碼,某種隱藏在那三百一十四個字母、五十八個單詞間的神秘暗語,希望這些詞句能表達出他們原本所表達的更多的含義”,這便是少女時代的愛情了吧。


費爾明娜的父親為了斷了他倆的聯繫,帶著她去旅行,可兩人還是繼續互通書信,並私定終身。一年多的旅行後,費爾明娜變得愈加成熟,旅行中的艱苦也使她更加現實。當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在集市中再次相見,她仍是他心中的花冠女神,而他在她眼中卻成了一個可憐的人。這場愛戀就此結束。


正如費爾明娜所言,“他就好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影子”


起初我們的愛,大多建立在自己對對方的極致幻想,甚至會覺得有一絲竊喜。就如追星一樣,他是明亮而耀眼的星星,現在卻只為我而閃爍,但有一天真的瞭解過後,才發現他也不過是一個會扣鼻屎、會放屁的普通人,神的形象在我們心中崩塌,那時候才忽然間恍然大悟他終究只是我內心所需要的“影子”而已,而他不過是一個“可憐之人”。


而步入婚姻的費爾明娜與烏爾比諾,婆媳關係、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等問題並沒有因為他們富人的身份而遠離一地雞毛的生活,他們也會因為一塊肥皂和馬桶吵架,也會在外人面前假裝恩愛,烏爾比諾醫生也會經不住情慾的誘惑,背叛妻子。


這也許就是中年人婚姻的縮影。


就像《圍城》裡的孫柔嘉與方鴻漸一行人去三閭大學的路上,方鴻漸對孫柔嘉印象極好,覺得孫柔嘉平易近人、可愛、乖巧,甚至很單純。那時候的方鴻漸認為與孫柔嘉結婚,無異於他這一生最正確的事,婚後才發現幻想終究是幻想。


烏爾比諾醫生說的對,“你要永遠記住,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幸福早已不是衡量一段婚姻的標準,穩定才是。即使互不相愛的兩個人也可平和的度過餘生,有多少中年夫妻早已形同陌路,卻以孩子為由勉強維持,就此搭夥過日子。本就被生活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也早已提不出手再去處理其他的事,餘生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也可安然度過。而當初所信奉的情愛,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人嘛,終究是要彎下腰吃飯的。所有的一切,終將逃不過時間的審問。


阿里薩濫情的同時,也在期待著烏爾比諾醫生的離世,這樣便可與費爾明娜度過餘生。他沒想到,真的被他等到。費爾明娜在婚姻中學會忍受,以穩定經營這段婚姻。烏爾比諾醫生離世之後,她儼然已經失去了任何生的希望,阿里薩的出現,重新喚起了她生的希望。烏爾比諾也日漸腳步蹣跚,最終在追鸚鵡時不幸離世。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偉大的文學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裡,那就是它們可以穿越時空,與我們的當下共鳴”。


馬爾克斯的作品,就給了我這樣的感覺。每讀到一處,便覺得是如此真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倒是平靜的像一灘水的細節描寫,卻讓我的內心翻湧成浪。


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中說,“年老的人擁有死亡,年輕的人擁有愛情,愛情可以擁有很多次,死亡卻只有一次”。馬爾克斯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生命只有一次,愛情雖然可稱得上是霍亂,但他也是重生之法,我們在愛情中迷失,同時也在愛情中重生。生命的美好有愛情的點滴之力,而愛情的美好則在於當事人。


其實說到底,愛情也是生命的一種延伸。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老筆下的愛情


二、千萬種愛情,一樣卻又不一樣


馬爾克斯在整本書中呈現了各式各樣的愛,阿莫爾與愛人的生死之愛,少年時期費爾明娜與阿里薩的懵懂之愛,費爾明娜與烏爾比諾婚姻中的夫妻之愛,阿里薩與寡婦之間的肉體之愛,阿里薩與阿美莉亞跨越年齡的禁忌之愛,晚年時費爾明娜與阿里薩的永恆之愛……


愛情有千萬種,誰都無法去界定對於錯,也無法指責誰是過錯方,不過是各自的選擇不一樣而已。


阿莫爾本是亡命之徒,找到了自己的摯愛。他害怕衰老,他們一起承受著時間流逝的痛苦,他“以一種毫無意義的熱情熱愛著生活,他愛大海,愛愛情,愛他的狗,也愛她”,可不論是誰,都無法阻止這不可逆轉的歲月洪流。“隨著死期臨近,他越來越向絕望屈服,就彷彿他的死並不是當初由他自己決定的,而是無情的命運使然”。


少年時期的阿里薩為了瞭解費爾明娜的味道,而偷食梔子花,品嚐香水,在夜裡拉小提琴,甚至於一邊嚼著玫瑰花一邊讀信。而費爾明娜每每“撕開信封,幻想這必定是一封情感豐富、熱情似火的一封長信,但看到的卻只是一頁散發著芳香的紙”。


少年時期的懵懂之愛,便是如此小心翼翼,反覆斟酌、意會,唯恐自己會有一絲遺漏。


儘管費爾明娜與烏爾比諾經常因為一塊肥皂,養貓還是養狗而爭吵,但兩人還是相互扶持走完了烏爾比諾的一生。他們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發的發現自己誰也離不開誰,“她把他當作一個老小孩,而非一個難以伺候的老人。這種自欺欺人對兩人來說或許都是一種上天的恩賜,因為這讓他們避免了互相同情”。


甚至於烏爾比諾醫生直到臨死,“他已奄奄一息,還在抵抗著死神最後的打擊,等候她的到來。他終於在混亂的人群中認出了她,眼裡含著最後的痛苦的眼淚。他最後看了她一眼,在他們共同生活的半個世紀中,她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的目光如此明亮,如此悲傷,如此充滿感激之情。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對她說:‘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麼愛你。’”這便是夫妻之愛了吧。


阿里薩在船上被陌生女子奪去了童貞,從此便開始了長達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濫情之路,與各式各樣的女子廝混在一起,以慰藉自己對費爾明娜深入骨髓的思念。


他從她們那裡緩解了對費爾明娜的相思之苦,得到了些許安慰。也是從她們那裡,他洞悉了愛情,明白寡婦也能夠幸福,明白“一個人能夠同時愛上幾個人,並帶著同樣的痛苦愛著她們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個。”費爾明娜是他生活的全部支撐,雖然肉體不忠,但靈魂仍對她死心塌地。


阿美利亞,一個14歲的少女,愛上了足夠作她祖父的阿里薩。而費爾明娜的出現,阿里薩開始冷落阿美莉亞。直到阿美莉亞發現阿里薩愛上了別人,她選擇了死亡。她跳樓的理由是,僅僅因為她的期末考試沒有及格。而這個理由足矣讓全世界的人相信。


晚年時費爾明娜與阿里薩最後一直在船上一起旅行,在插有代表霍亂的小黃旗的船上度過阿里薩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準備好了“一生一世”。而這是阿里薩窮盡一生、始終如一的信念。


正如船長看到的那樣,“看到的是他那不可戰勝的決心和勇敢無畏的愛。這份遲來的頓悟使他嚇了一跳,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包羅萬象,無窮無盡。它是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讀完以後,彷彿自己體驗了這一場漫長的旅行,現只覺得滄海桑田,其中之道,還需細細咀嚼。而這部所謂寫盡了人世間各種愛情的大百科與《百年孤獨》有相似之處,其實也在表現著各種情境之下人們內心的孤獨。


正如有人所說,讀馬爾克斯的書需要閱歷和經歷,需要代入其中也需要跳出其外,可能這就是經典最不一樣的地方吧,常讀常新,不一樣的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