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神話破滅!從被哄搶到跳樓式下跌,這些人要“哭慘了”…

大概一月二十號開始,大家紛紛戴上口罩,到今天3月26日,將近60天。從早期口罩哄搶漲價到如今的產能過剩,口罩價格經歷斷崖式下跌。短短60天,口罩行業經歷了什麼?

01.

口罩供不應求,企業紛紛轉型投產

1月23日,武漢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受到民眾關注,口罩遭哄搶。 彼時,作為裝備大省的湖南只有不到10家口罩生產廠。其中,全省產能規模最大、省會長沙市唯一一家口罩生產商廠——長沙芙蓉口罩廠的口罩日產量僅為20餘萬隻。

一如全國,湖南口罩告急。這家位於鄉村道旁、看著不起眼的口罩生產廠,迅速被列入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省級重點聯繫企業。

口罩及相關產業鏈迅速被推上風口浪尖,一邊是大量資本流入上下游產業鏈,一邊是產業鏈條各端陷入瘋狂的“製造”。口罩機、原材料等在這輪遊戲中炒成了天價,有人願意夜奔千里“出10萬元巨資只為了調試口罩機”。

天眼查發佈醫療器械企業大數據顯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全國經營範圍含“口罩”的企業新增3112家。此前,全國只有559個醫用口罩類許可證,分別為353家企業所持有。全國新增的經營範圍含“口罩”的企業超3000家。

同時,一批企業已經開始或者正在著手轉產口罩產業鏈上的耳帶、金屬鼻夾、包裝箱等材料的生產行列。在跨界轉產口罩的公司除了像中石化、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這樣的企業外,還有不少藥企。

哈藥集團著手開始做口罩、防護服。此前從未有過生產醫用防護品的經驗,但是僅用了5天左右的時間就完成生產資質認定註冊、拿到生產許可。中恆集團拿10億元進軍醫療物資領域。必康製藥計劃在新沂市當地已建成的護理品生產車間內改造建成8條口罩生產線;完全達產後,年產口罩超億隻。

又一神話破滅!從被哄搶到跳樓式下跌,這些人要“哭慘了”…

02.

跳樓式暴跌開始!0.9元一隻醫用口罩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口罩供應逐漸進入供大於求的局面。

一次性醫用口罩公開零售價格,最低降到了0.9元一隻,這是廣西某醫藥公司剛剛投放的銷售價格,第一批投放了10萬隻。

比亞迪投放到深圳藥店的一次性醫用口罩,也只賣到2.5元一個,而且一次性投放1500萬隻。

又一神話破滅!從被哄搶到跳樓式下跌,這些人要“哭慘了”…

一次性醫用口罩從最早的7元一個,到現在0.9元一個,價格經歷了跳樓式的暴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說明現在口罩價格不再堅挺,口罩價格普遍暴跌即將開始。

隨著武漢以及整個湖北,確診病例0新增,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醫療隊紛紛凱旋迴歸,說明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醫院對口罩的需求量也在整體減少。

很多居民在小區活動,開始不戴口罩;官方有些會議,也開始摘掉口罩。這些跡象都表明,口罩的使用量已經開始下滑。

一方面是口罩產量迅速增加,一方面口罩需求日益萎縮,價格暴跌是理所當然的事。

除此之外,由於熔噴布價格遭到爆炒,從1.2萬元炒到50萬元一噸。目前熔噴布產能也在提升,而且政府也開始監管熔噴布的價格,現在基本上回落到30萬元一噸。

熔噴布價格暴跌了20萬元,口罩成本的應聲而落,也帶動口罩價格進一步下探。

這幾點,共同造成了口罩價格出現跳樓式暴跌。

03.

60天,7個階段,口罩行業“神話”破滅

短短60天,口罩價格過山車式下降,可謂翻天覆地。這其中經歷了大致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口罩哄搶。1月20-1月21日,市面上能夠買到的口罩全部被掃光。淘寶上已經售出8000萬隻口罩。

又一神話破滅!從被哄搶到跳樓式下跌,這些人要“哭慘了”…

第二階段,口罩漲價。1月23日左右,平時3毛錢1個的口罩,賣到1塊錢,大約在2月5日左右,口罩價格達到最高峰,普通民用口罩賣到4塊還買不到,需要國外進口,普通醫藥口罩5塊,醫用外科口罩6塊。KN95一個賣到30塊。

第三階段,鼓勵投產。 天眼查信息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經營範圍新增以上關鍵詞的企業共達到10581家。也就是說,平均每天約有182家企業跨界生產抗疫物資。

第四階段,產能跟上。通過復工復產、擴能增產,我國醫用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提升,以防護服為例,我們的日產量已經從疫情初期的不足2萬件,達到了目前的50萬件。N95口罩從20萬隻達到了160萬隻,普通口罩達到了1億隻。

第五階段,原料緊缺。最缺的熔噴布,40萬一噸很難買到現貨。鼻樑條和掛耳繩,乃至各種周邊統統漲價。

第六階段,口罩降價大甩賣。今天的口罩行情,普通民用,最低報到1.9元,普通醫用,最低報到2.1元,醫用外科,最低報到2.8元。

又一神話破滅!從被哄搶到跳樓式下跌,這些人要“哭慘了”…

第七階段,泡沫破滅。隨著口罩價格降低,降到一個閾值以下,泡沫破滅,原料廠家高價引進的塑料、鐵絲、棉線等,價格高企,被劣質產品(廢料利用,生產不合規無法使用清倉處理)的底價反撲。口罩廠則尋求銷售渠道,價格賣不好,傾銷以後降低產能。甚至直接甩賣機器。

口罩圈到處都流傳著月賺1000萬的造富神話,但從最近的局勢來看,隨著口罩價格進一步下跌,這個造富神話就要被吹破了。

第一批進入口罩生產領域,並已實現量產的老闆,賣到了五六元一隻的最高價,賺得盆滿缽滿,他了吃了最肥的肉;第二批外行人轉做口罩的,也已經收回成本,開始盈利;看到前兩批賺到錢的,剛進入行業不久的第三批人,可能會死得比較慘。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只有真正追求品質,有穩定的原料供應,穩定的銷售渠道,包括拓展海外出口業務,這種類型企業才能在這次泡沫中生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