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要趁早

人們常說吃虧是福。個人覺得不妥,除非加個主語:年輕人吃虧,是福。我相信郭德綱也是認同的,比如他說:


活得明白不需要時間,需要經歷。吃虧要趁早,一帆風順不是什麼好事。人年輕時多吃虧,長大了才不會被打垮!


王安石寫過一篇散文《傷仲永》。

天聖三年(1025),時年五歲的方仲永,無師自通便能提筆作詩,遠近鄉里無不驚愕,被認為是神童。於是有錢人紛紛上門求詩,他父親覺得有利可圖,便到處帶著方仲永賺錢。那幾年確實賺了不少。


因為小時候實在太順利了,待到方仲永十三歲時,他的詩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待到二十歲時,他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再無才學。

王安石認為導致方仲永悲劇的原因是,他有天資,卻無後學,缺乏錘鍊,久而久之,才華就乾涸了。因此,很悲傷的感慨:本來他可以走更遠的。


或許是因為儒家文化的原因,王安石並沒有直接批評方仲永父親的急功近利,而是委婉的說,方仲永是因為沒有得到後天的栽培。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才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有些人的天賦確實異於常人。有人會讀書,有人善游泳。

說到游泳,想到一個人,我們姑且叫他“子木”,此人身高九尺,長相俊俏,年紀輕輕就成了世界冠軍,功成名就。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個長輩評價道:

他有兩個方面是五十年一遇:一個是他的這種性格,另外一個就是他的這種身材。

有時候天賦決定了高度,性格決定了長度。你說一個人靠身材能堅持多久呢?雖然,他和他的母親都執拗的認為,他可以一直游下去,即便面對逆流。至於性格,就交給別人評說吧。

於是他們做了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可以直接開除掉恩師,可以直接公開嘲笑別人是“土撥鼠”(穿著土氣,身材矮小),稍有不如意便告誡對手:

you loser,I am win!

彷彿從來錯誤都是別人的。寫到這裡,我想我明白什麼叫“五十年一遇的性格了”,年輕時候太順利了,輕狂慣了,虧吃少了。

然而在競爭法則裡,對手是用來尊重的,任何傲慢的行為都會讓自己陷入逆流的漩渦。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性格,恐怕是因為被保護的太嚴重了,受到的挫折太少了。


方仲永們因為天賦異稟,剛開始順風順水,能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是請注意,人生不是百米衝刺,瞬間決輸贏,人生是馬拉松,一時的長短快慢並不能代表什麼,堅持到了最後才知道誰跑得最久、跑得最遠。

古往今來,從來不缺天才,缺的是栽培天才的人。有道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張居正就很幸運,年紀輕輕就遇到一個能“整”他的人。

我們可以把張居正理解成明朝版的“方仲永”,少年天才。12歲參加童生考試時,遇到了時任知府,也是閱卷老師李士翱。李大人對他驚為天人,十分賞識。一時之間,張居正的名聲無人不知。

但是在13歲這一年他去考鄉試卻遇到了挫折。張居正遇到了時任巡撫顧東橋。顧東橋十分憐惜張居正的才華,對他的文筆也十分欣賞。但是一看張居正的年紀,有意培養他,便故意讓張居正落榜,讓他吃點苦頭,磨礪心性。

有人會說了,顧東橋也太歹毒了吧。實際上,他就是要讓少年張居正感受到失敗的滋味,要能夠輸得起,能夠認清現實,擺正位置。

三年後,張居正再考,顧東橋這回不再阻攔,果然中了進士,接著張居正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學習,開啟了自己的仕途。

年輕的時候不吃虧,什麼時候吃虧?吃苦要趁早!

年輕人驕縱不是錯,但若是不趁早讓他吃點苦頭,恐怕往後要吃更大的苦頭,栽更大的跟頭。


眾所周知,阿信的主業是研究鬼谷子的。我發現不管是蘇秦,還是張儀在年輕時都吃過苦頭。


自打二人拜別鬼谷子後,張儀被人冤枉暴打,蘇秦被家人親戚鄙視。一個生理傷害,一個是心理傷害,小人物能咋樣呢?還不是屈辱的堅持著。有趣的是,鬼谷子對此不管不問,為啥呢?因為年輕人正是吃苦吃虧的年紀。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樣的痛苦和挫折,加速了他們的成長和成熟,讓他們活明白了。

當然,這不是阿信瞎猜的,我找到了證據。鬼谷子曾經說過這麼八個字“重累為毀,毀為重累”,其中暗藏玄機。什麼是“毀”?其實就是詆譭。詆譭跟重累有什麼關係?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詆譭是貶低,重累是抬高。有時候抬高是為了詆譭,有時候詆譭是為了抬高。

比如方仲永以及子木便是“重累為毀”,被抬過高,最終被毀。比如張居正和蘇秦、張儀便是“毀為重累”,真實經歷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貶低,最終助他們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有時候,如果你想坑一個年輕人,就誇他、捧他、褒獎他。如果想幫一個年輕人,就損他、壓他,貶低他。年輕人多吃點虧是好事,吃虧要趁早。


只可惜,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太精明瞭,不僅吃不了苦,更吃不了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