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首相竟然會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為什麼英國首相竟然會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DismantlePeter Sandberg - Dismantle

英國首相鮑里斯在前段時間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了一些讓人乍一聽很難接受的話,引起了包括英國媒體包括國內社交媒體上的陣陣冷嘲熱諷。

為什麼英國首相竟然會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他的話比如:

1. 這是這一代人所經歷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

2. 這比流感更嚴重,我們中將有更多人失去他們所愛之人;

3. 未來幾個月 COVID-19 將會在英國整個國家傳播;

4. 我們已經無法有效遏制病毒傳播,只能儘可能減緩傳播過程,以減輕給國家醫療系統帶來的壓力。疫情最危險的時刻將在幾周後。

英國媒體隨後的反應:

為什麼英國首相竟然會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英國政府近期的三場發佈會我全程都有看,這場也剛剛看完。

其實,在發佈會現場的英國媒體已經炸了,提出了不少很嚴肅也很讓人直覺上就納悶的問題。

很多集中在目前英國政府的舉措上:

1. 英國政府現在的措施真的足夠嗎?比如現在為什麼還不關學校?為什麼還不禁止大型集會?

2. 英國機場為什麼沒有各種防疫檢測措施?

首相鮑里斯和兩位同出席的首席醫療官、首席科學家,已經是英國在抗疫這件事上的頂級大腦,他們回覆很統一:

不做,因為沒用。

不做,不代表未來不做。

未來可能會有強制措施,但需要謹慎有效地適合的時機來啟動。

英媒昨已給出這樣的解讀:

#英國政府有意想讓所有人感染新冠肺炎……

#英國放棄遏制新冠病毒,轉向延緩疫情發展到最糟糕的局面

我看國內社交媒體上評價仍在參加各種大型戶外活動的英國人,也表示各種覺得人家腦子不好。

可英國是放棄了嗎?

其實我最近沒準備發言,因為看多了一手信息,也不能發表一手信息,難受。

所以,至少可以好好讀書自我隔離不添麻煩,度過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就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但是看到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發言,有點不吐不快。

簡單來說我的觀點是:

千萬不要脫離社會語境(context)來理解一些話。

脫離語境地去看待別人的發言和舉措,很容易造成不少不必要的誤解。

這其實已經成了當今互聯網世界輿論分歧的根源 —— 大家吵架的基本前提,根本都是不一樣的。

回到如何理解英國目前的舉措和措施,至少有三點是需要理解的前提:

1. 我們是大政府,歐美是小政府。我們國家不全力動員的政治成本高,英國則是反過來,全力動員的成本更高,尤其和平時期。

所以,任何影響到民眾自由生活的方案都容易被置疑,沒辦法做到徹底隔離。

而且,英國最新的經濟數據很糟糕,已經將 2020 年的增長預測下調至 1% 以下。

無論哪國政府,都需要同時考慮疫情可能帶來的次生問題,特別是經濟層面的影響

如果你再仔細看看國內,就能發現近期關於呼喚復工的企業家的話,很有內涵。今天攜程梁建章發了一篇文章,大家感興趣去搜搜看。

2. 英國的兩位首席科學家和他們的團隊,是非常理解英國的國民性的,他們不是不隔離,是在看最合適的機會:

“因為大家很可能會很快進入疲勞甚至孤獨、抑鬱的狀態,沒辦法應對我們測算的傳染高峰階段。“

這句話,來自“英國鍾南山”之稱的首席醫療官 Chris Whitty ,他在發佈會上反覆提到行為科學的研究結果。我後來去搜了一下他的履歷,還挺傳奇的一個人,單看發言就非常 intelligent。

如果你仔細聽兩位科學家在現場的分析,聽到的最多的詞就是概率(probabilty)和科學證據(scientific evidence)。

所以你會聽到幾個很有意思的結論,關於解釋學校、大型集會、機場檢疫、口罩和洗手的相應的效果,和我們這裡的看法真的不一樣,因為他們是基於當下英國各方面情況綜合測算的結果。

為什麼英國首相竟然會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比如他們認為,對於英國的情況而言,如果現在關閉學校,會加重父母和老年人照顧孩子的負擔,而且很多英國年輕人可能反而出去party,增加流動性。

他們很多決定都是測算各種模型和概率,做完數學題之後給出的答案,特別是首席科學家說到一句:

“我們要做系統性地舉措,而不是應激性的東一榔頭西一棒。”

英國人真的非常理性,理性到你覺得冷血,仔細聽才能感覺到裡面的熱。

按照張文宏醫生說的,我們相信戴口罩可以,別人相信不戴口罩,我們要看看別人到底效果怎麼樣才知道自己口罩什麼時候能摘下來啊。

我們也不用太替歐美操心,大家都在做自己認為概率最大的事情。這個時候反而更要互相理解,彼此尊重。

3. 所以,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

英國是放棄遏制新冠病毒了嗎?

我看完了發佈會,覺得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啊。

要看出處,要看社會語境。

Chris Whitty 明確提到,原話是:

“到了第二階段“延緩”,第一階段的“遏制”也是並行的。”

我瞭解到幾所有確診患者的學校,已經給學生髮了很詳細的指導通知。

我沒有覺得他們放棄了什麼,反而是非常小心細緻地在提醒大家注意,同時很保護患者的隱私。

當然我也理解,媒體上的恐慌情緒自然會放大很多詞彙本身的意思。

一切都像我們兩個月前的重演。

如果你也把新聞發佈會認真聽一遍,就不會輕易樂觀或者悲觀,只是會很理性地想下一步究竟要怎麼辦。

所以,再回到首相那句不近人情的話,為什麼他竟然明說“很多人將失去至親”?

這句話看起來特別冷酷無腦,我個人反而覺得是故意在引起重視的一招。

鮑里斯曾經當過記者,之前很多次和記者周旋的場面真是遊刃有餘。

我覺得他是把這句狠話放給媒體,用好媒體的槓桿效應,讓英國人真的注意起來。

全球疫情惡化的情況下,政府的每一個決策背後的考慮都是高度複雜的,都需要見招拆招。

現在當全球都一片慌亂的時候,選擇不做一些事情,才更難。

而我們,也要不斷提醒自己,這個世界的複雜性。

所以首相說的那句話,沒錯。

聽進去的人,才會認真保護自己和家人,保護自己的同胞。

最後還希望說一句哦,希望大家不要汙名化國外回來的同學,這個趨勢這周在社交媒體上很明顯了,就像兩個月前,武漢和湖北被貼上的標籤一樣。

我們的一句評論看起來沒什麼,幾億人在網上每個人一句,就可能毀掉一個人。而每個人都可能有害怕、犯錯的時候,都會非理性。

我們越包容,就越能得到更透明的配合,越能解決問題。

兩個月前國內缺物資的時候,是全球華人把自己所在地的物資都搶空了往回寄。

現在,無論大家有怎樣的選擇,希望我們都能跟他們說一句,歡迎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