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前幾天下班回家,見到一對老人帶著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玩,男孩不小心摔了一跤,開始大哭起來。


奶奶走上前去,一把拉起了地上的孩子,大聲呵斥:


「讓你別跑了,非不聽,摔了還有臉哭,再哭我們就走了,你一個人在這哭吧。」


小男孩忙拽住奶奶的衣服,既害怕又努力忍著不哭的表情讓我心疼。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這讓我想起之前一個媽媽向我求助,孩子哭鬧我們該不該安慰?為什麼越安慰,孩子反而哭得越厲害呢?


她跟我說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晚上女兒不肯睡覺,非要去找別的小朋友玩。


當自己表示太晚不能去時,女兒立即哭鬧起來。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這個媽媽忍住沒發脾氣,想起育兒書上說要跟孩子共情,她耐心安慰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希望出去玩,但是很晚了,你別哭了好嗎?”


沒想到孩子哭得更兇了,拉著媽媽的手要朝門口走去,這時候的媽媽雖然還是耐心勸阻,但已經顯得不耐煩了:“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他們不能和你玩,你再哭就不乖了。”


這樣的安慰,不僅沒有止住孩子的哭聲,還可能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孩子哭鬧不停的時刻,往往是爸媽最無措的時刻。


為什麼小孩一哭,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動情,而是動怒或者試圖阻止孩子哭?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那是因為,孩子的哭引起了大人內心的不適感,孩我們會覺得孩子的悲傷是因我們而起,而我們則像是一下子變回那個做錯了事,卻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


而為了消除這種不適感,我們才會本能想要阻止孩子哭,無論是像奶奶這種威嚇還是媽媽這種柔和的方式。


她們的目的都在於阻止孩子哭泣,不過往往你會發現毫無用處,孩子甚至哭得更厲害了。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我們常說要學會接納和共情。


儘管很多父母知道要共情,之後卻常常陷入一些誤區,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我明明共情了,為什麼孩子還是越哭越厲害?」


將共情當作息事寧人的工具


因為恨不得孩子馬上停止哭鬧,剛好想起了育兒書中的真經,開始做爸媽的開始跟孩子共情。


雖然嘴上在共情:“寶貝生氣了。你很難過對不對。”但是,心底卻一分鐘都忍受不下孩子的哭泣。


孩子具有天然的覺察力,家長的任何不耐煩,都能從語氣甚至行為舉止中透露出來。


如果家長在共情的時候懷著要“搞定孩子”的想法,往往會招致失敗。


缺乏接納的共情,孩子不買賬


這其中,我們常常犯的錯誤是:給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做評價。


在表達完對孩子情緒的理解後,我們常常立刻否定孩子的行為:「你很難過,但是大哭大鬧可不對」「我知道你生氣了,但是你也不能亂扔東西啊。」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於是,孩子感覺到並沒有被真正接納,於是繼續大哭。


孩子感覺被進一步誤解,委屈大哭。


在對孩子的情緒表達理解之後,我們說的話很重要,如果此時父母給孩子的行為貼上一個標籤,或者急於對孩子哭的原因下判斷,就會讓孩子因進一步被誤解而委屈大哭。


比如小孩子因為搭積木搭不好,大哭起來,奶奶過去安慰他:


「寶貝傷心了啊,真是個愛哭包,搭不好有什麼可生氣的,咱玩別的。」


結果,小孩哭得更厲害了。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孩子是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哭泣,那是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將心中的委屈釋放出來。


《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叛逆期”的咘咘各種扭捏鬧情緒、不配合,還把黑板上的歌詞搗亂擦掉,甚至二話不說,直接把妹妹波妞推倒。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這時候賈靜雯先檢查了小波妞是否無恙,然後在女兒咘咘耳邊溫柔細語:「你累累了是不是?」


也許是接收到來自媽媽的理解,咘咘立馬放聲大哭,徹底釋放內心的情緒,還說「我想要抱妹妹」。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賈靜雯在處理女兒的情緒問題上就是真正做到了共情。


正是她低聲溫柔的話語以及對女兒的理解,在孩子幼小的心裡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讓亟待宣洩的情緒找到了出口。


共情不是對孩子講道理,而是對孩子的所有情緒感同身受,這時候,允許孩子在你的懷抱裡哭上一會,能夠幫助孩子釋放心中的陰霾,恢復到良好的心境狀態中。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心理學動畫片《同理心的力量》中,有個問題:假如你是一隻沉浸在傷心與難過中的狐狸,悲傷的情緒彷彿掉入了井底,獨自陷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瑟瑟發抖。


你是希望有人站在高高的井口,朝著下面的你說:「天啊!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看起來太可憐了!」


還是希望這時候有人在看到之後,也爬到井底對你說:「嘿!親愛的,我也嘗試過在這下面是什麼感受,我來陪著你,你並不孤單。」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當孩子哭泣時,他們就像身處井底的一隻小狐狸,陷入一個小小的黑黑的地洞,他從底部大叫說:“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感受孩子的情緒,那要怎麼做到呢?


有個媽媽分享了自己和女兒的相處,晚飯前女兒不洗手,軟硬不吃,再勸兩句就開始崩潰大哭。


我忍著自己的壞情緒,先給帶到書房,打開空調和風扇跟孩子說:“現在這裡不熱也沒人看見你,盡情哭吧,你哭好了我們再出去。”


小孩哭了一會就由爆哭轉到小聲抽泣,我順勢攬了過去:“現在不熱了,要我抱抱你嗎?”


女兒點頭,我抱起孩子貼著她問:“你是不是跳完舞沒回來又熱又累又不想動,沒電了是嗎?那我給你充個電吧。”


然後我把女兒圈在懷裡親了一大口,耐心問道:“現在我們去洗手好嗎?你要當個baby媽媽抱你出去嗎?”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被接納了壞情緒的孩子,乖乖吃完了一大碗飯,又好像充滿電的機器人一樣開始滿屋亂竄了。


其實,面對哭泣鬧情緒的小孩,我們可以把他們當成一個高壓鍋,讓他放氣就好了,畢竟上氣了總得排完才能開鍋吧。


不要把「止哭」,當成共情的唯一目的。


孩子需要在情緒的爆發中,學會認識情緒、疏導情緒,以及管理情緒。


因此,每一次孩子的情緒爆發,都是我們幫助孩子鍛鍊和提升情商的好機會。


找個時間,孩子和父母心平氣和的重新回顧事件的發生,讓孩子回憶起當時的感受,有助於提升孩子對情緒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原來是你誤會了“共情”


養育孩子,確實很勞心勞力,需要我們付出很多耐心。


好好接納那個哭泣的孩子,在童年裡哭泣的孩子,會在愛中汲取力量,在成長中擦乾眼淚,長成內心柔軟又堅韌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