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的導火索:孩子出生太晚

日本室町幕府時期實行的是類似西周的分封制,只不過分封的不叫諸侯,而是叫守護(縣長)。守護擁有領國的軍政大權。這些守護大部分在中央擔任要職,自然他們也都呆在繁華的京都。至於分國有些就交由守護代(代理縣長)來管理。同理守護代有些管不到或者不好管的領地會交由更下級的小土豪(鄉長或者鎮長)來管理。幕府強勢的時候可以壓的住這些守護大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大名領地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幕府逐漸勢微,就開始管不住那些強力大名了。大名家也一樣,在中央呆久了,領國就逐漸被守護代控制了。這就是日本戰國發生的根本原因,他的標誌事件就是應仁之亂。

日本戰國的導火索:孩子出生太晚

應仁之亂時各勢力範圍

應仁之亂歸結起來就是沒生兒子或者生兒子晚了惹的禍。主要有三件事。

一、三管領之一的畠山氏內部分裂,主要原因是:兒子生晚了。畠山家的家督畠山持國自恃實力強大不聽六代將軍足利義持的命令,結果被放逐。後來這個六代將軍被人刺殺,畠山持國就又回畠山家當家督了,這個過程中持國的弟弟畠山持富出力很多。恰巧持國沒兒子就立了持富為繼承人,誰承想持富四十歲了在外面拈花惹草竟然還生了個兒子。雖說是庶子那好歹也是兒子總比弟弟親。最後持國還是立了自己的親兒子畠山義就為繼承人。義就庶出再加根基淺又年輕氣盛,所以和家臣關係非常緊張。部分反對派的家臣於是擁立持富的兒子彌三郎來對抗義就。雙方開始兵戎相見,彌三郎死後,三郎派擁立三郎的弟弟畠山政長繼續幹。雙方從京都再到山城國打了十多年,應仁之亂都結束了還在幹。最後山城國的民眾實在受不了常年的戰爭,於是發動一揆(起義)將這兩波人趕出了山城國。

日本戰國的導火索:孩子出生太晚

細川勝元畫像

二、三管領的另一家斯波家也內亂了,起因是生不出兒子。斯波家好幾代英年早逝,到了斯波義健時期終於沒兒子,直系一脈絕嗣。於是從旁支找來斯波義敏繼位。義敏這個外來戶來了後急於掌握大權,自然和原先的重臣家老產生矛盾,尤其是擁立義敏的甲斐家。斯波家實力強大,將軍足利義政非常忌憚,於是也在從中挑撥,還命令斯波義敏前往東國平定享德之亂。義敏一不做二不休把甲斐家幹掉,不聽將軍號令。這下足利義政很生氣,下令廢了義敏,改立斯波義廉。但是這個義廉被老爹拖了後腿。足利義政看義廉父親在東部戰場很失敗,義政看其不順眼,外帶也不喜歡斯波義廉了。正巧這時候斯波義敏上洛見到了足利義政,足利義政被其折服,後又廢義廉,再次任命義敏。但是這時候幕府將軍的話已經沒那麼管用了。斯波義廉和斯波義敏開始互掐,掐到應仁之亂結束時,斯波家只剩尾張一國了,不久還讓織田家“下克上”給克了。

日本戰國的導火索:孩子出生太晚

細川家源自足利氏-二兩引家紋

三、將軍的繼承人問題,起因也是生兒子生晚了。足利義政急於退休,可是29歲了還沒兒子,沒辦法只好強制把弟弟足利義視當繼承人,甚至還發誓將來要是有了親兒子也會把他送到寺廟,絕不讓他繼承家督之位。可是事情就是這麼神奇,第二年義政就生了嫡長子足利義尚。這下就麻煩了,雖說足利義政可能沒有更換繼承人的想法,但是其他相關的利益集團呢?首先孩子他媽日野富子就一心想讓兒子繼位,還有當時將軍的家宰伊勢貞親,他也絕對是想讓義尚來繼位。於是伊勢貞親散佈謠言說足利義視要謀反,這讓當時的另外兩位大佬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抓住了機會,更何況細川勝元還是足利義視的守護人,他們以誣陷罪將伊勢貞親流放。這樣三管領中有兩家在內亂(畠山氏、斯波氏),就差細川家了,朝廷就剩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兩個強力大名了。本來這兩家既是翁婿關係又是盟友,不過老說話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還不是一公一母。在政治利益面前兩家開始產生矛盾,將軍繼承人上細川勝元支持足利義視;斯波家因為和斯波義敏關係好,細川勝元站在義敏一方;畠山家細川勝元支持畠山政長。和勝元完全對立山名宗全支持足利義尚、斯波義廉(山名家的外甥)、畠山義就。雙方誰也不服誰,那就只能開戰了。細川勝元方為東軍出兵16萬,山名宗全方為西軍出兵11萬。雙方拉鋸了11年也沒分出勝負,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先後死了,雙方還在打。打著打著雙方都已經弄不清楚為什麼要打了。更搞的是雙方連擁立的將軍人選都互換過。一場不分敵我想幹就乾的戰爭。

日本戰國的導火索:孩子出生太晚

山名宗全畫像

事實證明封建社會世襲制度下,繼承人問題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繼承人問題喋血宮門,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真是屢見不鮮。在日本戰國那個年代下克上、子逐父、父殺子也是屢屢發生。所以生孩子一定要趁早,早生早定名分,杜絕其他人的非分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