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老郭的鄉村田野“追富”夢

齊魯壹點10:15


3月17日,正在新建的村委大院鋪地面的老郭,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兩位客人———水肥一體化項目萊蕪廠家的技術人員,放下手裡的工具,老郭直奔地裡。

老郭是日照市東港區後村鎮東代家河村的黨支部書記郭見剛,老郭的這塊“地”,不是普通的田地,而是村裡新建的4.6公頃大櫻桃基地。

“加多少水、施多少肥,在電腦上就能操作,很精準,甚至在村委大院也能遙控指揮……”聽著技術人員的話,這套高效的水肥灌溉設備讓老郭和村民更堅定了這片地的發展前景。

像東代家河村大櫻桃基地一樣被賦予“新希望”的產業基地,在後村鎮還有不少,它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體———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2019年9月份,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這一文件的出臺,與後村鎮突破農村發展瓶頸,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需求不謀而合。

多方調研後,後村鎮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主攻方向,以“黨支部+基地+合作社”為基本形式創辦合作社,整鎮謀劃、因域制宜,探索一條鄉村振興的“後村路徑”。

“和普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同,它是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作用融合在一起。”後村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李明告訴記者,為將合作社運營的每個環節都弄清楚、學明白,去年10月21日至23日,後村鎮組織10個試點村黨支部書記赴煙臺海陽市、棲霞市、招遠市3市7鎮(街道)學習。“我們學習取經不慕高大上,就認準可借鑑有前途的好門路、好法子。”

合作社要推廣,關鍵還是百姓的認可。後村鎮成立專項工作組,和10個試點村“兩委”成員一起深入農戶家中,算大賬、算長遠賬。

以東代家河村的櫻桃基地為例,李明也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白賬:前三年每畝投入7000元,共計50萬元。按照第五年盛果期測算,整個基地總產量5萬公斤,按照保守價格500克10元,預計年收入100萬元。這其中,40%用於社員持股分紅,分紅資金40萬元,按500股計算,每股收益800元,也就是每股投入1000元,到盛果期每年預計收入800元。

賬算得細、算得實,百姓才能從心眼裡支持。去年12月20日,東代家河村的東岱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揭牌,55名社員登記入股,入股總金額達45萬元。

記者還得知,之所以將東代家河村作為全鎮推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第一家”,鎮上經過了全面的綜合考量。

除了老郭這個在老少爺們眼裡有威信,又實幹的“領頭羊”外,東代家河村10多年種植大櫻桃的經驗,也是重要原因。

據老郭介紹,從2002年開始,不少村民就陸續試種大櫻桃,但由於缺乏技術經驗,有的苗木種了9年都沒結一個果。近些年,隨著摸索出的經驗增多,大櫻桃種植逐漸走上正軌,不少村民也鼓起了“錢袋子”,但是老郭心中始終有個遺憾:“種植規模太小,成不了大‘氣候’。”

沒想到,這次合作社的成立,點亮了老郭帶領鄉親“追富”的夢。早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和幾個種植戶打起了“算盤”:技術方面有政府全力支持,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管理項目有補助,貸款還有國家貼息,銷售方面有政府指導還有積攢的老客戶……

隨著東岱合作社的“打響”,更多村民有了底氣,鼓起了發展幹勁。目前,後村鎮已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0家,472名村民入股成為社員,新建茶葉、大櫻桃、蘋果、油杏等產業基地198公頃,吸收村集體及社員入股資金2130萬元。

更值得點讚的是,杏坊、曲河南嶺、蔡家官莊、西陳家溝4個村的合作社,跳出各自為戰、分散發展的傳統思維,組成全市首家合作社聯合社——— 日照市新盛合合作聯社,實現抱團發展,目前已投資1000餘萬元建設軟棗獼猴桃基地70公頃。

走在大櫻桃基地,有想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前來詢問,不過老郭已經有了新的想法:“現在不缺錢、不缺技術,就是缺地,下一步就要以土地入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