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句話有道理嗎?

朱淑誼


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因此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絕對不是很正確,凡事只能相對來說,絕對不能以一概全。農村有諺語:一代雞哩,一代鷹,富家子弟出傻子,討米供養出狀元,窮家子弟出宰相,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古往今來,富豪官紳人家,只要教育方法得當,管教嚴格,處罰有方,憑藉學習的環境,成才的條件優越,比窮家子弟成功之路畢竟更寬廣,富豪官紳子弟後繼有人,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樓的也不乏其例,當然也有不少官紳富豪人家的後代因疏於管教成為紈絝子弟、敗家子,導致了家道中落、衰退直至破產淪為可憐小兒。窮人家的孩子耳聞目睹家庭窘境,生活在窮困潦倒的環境下,幹什麼都能吃苦耐勞,適應各種環境下生存,深知要改變現狀必須自強不息,努力奮鬥,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人稍微碰到機遇就會脫穎而出,成為棟樑之材。窮人後代也不乏自甘沉淪,甘於滿足現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願通過自身努力、艱苦奮鬥去改變落後面貌、去創造新的生活,這樣的人只能是窮苦下去。所以說窮富不過三代不是很正確,是片面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