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治國效果比儒家好,為什麼反而儒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

饒河清


儒家思想從來沒有真正成為正統思想,只是被有功利性地利用。


中國人的主觀認識中,總是認為中國文化是有問題的,結果形成了一種封建專制主義作惡,儒家文化替罪,傳統文化買單的認識論路線。這種認識的結果是危險的,顯然最終要全盤否認中國傳統文化。如著者所說“中國文化就是製造“潘多拉盒子”的工廠,一批又一批的生產, 一批又一批地釋放,從而用非人的力量維持一個停滯的帝國”。這種觀點一旦被讀者不加思辨地接受,後果是難以設想的。

澄清儒家文化、中國

文化、封建文化的關係,鞏怕不是筆者水平所能闡釋清晰的。但是筆者有一個基本觀點:儒家文化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而封建集權政治,有其自身的特殊土壤,這個土壤就是封建集權文化,封建集權文化是一個文化怪胎,集合了諸家文化的糟粕,再加上統治者的霸權。

把封建文化等同於儒家文化,是對儒家文化的最大不公,封建文化正如今天的假冒偽劣產品,披了很多華麗的外衣,而儒家的外衣則是它最常穿戴的,所以不明是非的人,受到封建文化的侵害後,就把擒拿罪魁禍首的槍口指向儒家文化,


孔子的思想是偉大的,但學習孔子思想是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走向極端。如同醫生,開出的是好藥方,但病人不會吃。反而責罵醫生是庸醫,也許沒有罵錯,轉而又罵整個醫學。 又如同進山尋寶,有一條最近的路,但是這條路卻又危機四伏,陷阱重重,一不小心,就會墮入萬丈深淵。


有人認為,中國從沒形成對良知崇拜的文化,而是對富貴等級追逐的文化。周禮的名義上是維護社會秩序,說白了是規範社會底層不要侵犯高層享受榮華富貴特權的制度。這種文化,讓所有的人,一方面遵守著這種秩序,另一方面暗下決心積蓄著力量等待時機來臨突破這種秩序,真去享受一把人生的富貴和尊嚴。質言之,中國的文化中缺乏最起碼的人格平等!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對周禮的推崇,強化了這種不平等。


菩提路上13


墨家最好,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不要相信人性,什麼儒家,道家,這個社會給他們玩了幾千年了,還看不出好壞嗎!一幫沙雕,辣雞



雷雷掌門


道家一般修行者大都會些拿妖捉鬼的手段,如果品行不端總會散佈一些這方面的情況,讓普通人無法分辨和印證的事情,在歷代也都有品行不好的道士進朝為官'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有怪力亂神的行為,更嚴重的則是變得不腳踏實地,幹些投機取巧的事,所以和平時期有真才實學修為者大多隱世修行,避免外界的誘惑與瑣事打攪自己修為進步,就如道德經所描述的境界個人認為與心經有許多相識'之處。所以道家的強項在於平定亂像與人鬥與鬼鬥與妖魔鬥維護世間陰陽平衡和平的重任,而儒家則側重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交往,個人與家庭朋友社會國家的關係如何處理,而佛教則指引人們如何處理輪迴往生,進一步強化慈悲喜捨,如何是我們放下貪嗔痴慢疑自我昇華,進而使更多人思想意識得以昇華,造就一個更加和諧美麗的世界,最終眾生得度不入惡道。所以我們國家強盛離不開儒釋道三家學說的推動,即可安邦定國掃除亂像又可驅魔避邪,是人們解除迷惑找到人生方向。不知道以上觀點是否合格。


綠茶151418102


南懷瑾先生有句話說中國人的最高境界是佛心道骨儒表,儒家只是表面現象,幾個人內心真正做到了仁義禮智信?說統治階層是儒家,那朝那代統治階層做到了仁義禮智信?所以,自春秋戰國而後的所謂王朝更替腐敗專制根不在儒而在道佛,儒只是替罪羊而己,所以傳統文化的標配是道心佛骨儒表,仁義禮智信是表面現象,骨子裡的追求是長生久視以及長生久視所需之物質精神資源。



陽光明貞


道家治國效果更好這種說法,缺乏充分的依據。

道家思想提倡人們追求天地宇宙級別的大自然適應性,卻忽略了人類社會活動必然會違背自然規律的屬性。或者說過於強調宏觀適應能力,缺乏處理微觀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

儒家思想提倡人們在社會層面追求和平穩定性,卻忽略了人類社會發展演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屬性。或者說過於強調相對穩定時期具體社會問題的分類解決,缺乏在社會整體發展時靈活應對的能力。

通俗來講,道家太仙氣脫離現實,儒家太迂腐不懂變通。因此,兩者分別適用於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態,用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如何合理應用需要人們的智慧。


老闆泡杯茶


儒家文化在今審閱:

        糟粕多,精華小;

        腐朽多,優秀小;

        仁慈多,法治小;

        經倫多,科技小;

        保守多,進取小;

        道義多,經濟小。

今天必須賦新發展為:儒新文化:

        經濟為基,文化進取;

        教育推進,科技發展;

        互利友善,法治文明;

        文治安邦,武事強國;

        環球一統,天下太平;

        共進和諧,同享富足。

此最高文化竭力實現願景造福中華。


用戶8627116807608


誰告訴你“道家治國效果比儒家好”的?

傳統的”道家治國”,在黃帝時期最為“成功”;其次是漢、唐前期。漢武帝時,以“道家”著稱的淮南王劉安陰謀起兵謀反,事敗自盡,漢初“道家治國”亦徹底破產。唐玄宗篤信道家,長期疏於政務,專寵楊貴妃。但一場“安史之亂”讓他的“道家治國”徹底破產。再往後就是“道君皇帝”宋徽宗,這位精通書畫的皇帝,同樣不理朝政,寵愛美人,重用奸臣。金軍兵臨城下,他卻找來一群道士唸咒“退兵”。結果,和兒子、大批女眷一起被金兵擄去,受盡侮辱,客死北國。明代皇帝也多信奉道教。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沉溺美色,重用奸臣。他最終因服用丹藥,暴斃身亡。

看罷這些,你還認為傳統的“道家治國效果比儒家好”嗎?


宇宙道學王錚828


凡是被君王利用道、儒的學說,就非原本的學說了。為了學說能成為主流,都得討好君王,維護君王的統治,學說也是經過妥協閹割後的學說。在舊中國,有那一個君王的的學說不是弘揚君王一統天下,各各聖明,有錯那就是大臣和姦逆小人的錯,這不是特搞笑嗎?黃權與士大夫權利的鬥陣,士大夫之間的權利鬥陣等等,才是主流!學說是當權者拿來用的!


溪流游魚


治國最好的是法家,修身治學搞教育最好的是儒家,格物科技最好的是墨家,打仗用兵家。諸子百家各有千秋,都是大智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迎合了統治者的需求,卻也為皇朝的延續埋下禍根,中國所有的封建皇朝難以超過300年,我覺得跟獨尊儒術是有必然的關係的。


林石頭


因為,按照道家的治國之策,“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那麼君王是應該沒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為了老百姓之心,這樣的君子,恐怕自古至今也就有一個同志曾經做到過吧?水至清則無魚,道太高則無徒。所以歷代統治者除了在國家危亡時拿出道家的理論來救一下急,其它時間就把它放到書架上生灰。

而儒家的學說則不然,孔子他老人家對統治者們之談學問,不談政治,所以會被認為是無害的學說,而且孔子教化民眾要樂知天命,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皇帝娶幾個老婆,搶了誰家姑娘,那是他家姑娘的造化……大家要“和諧”,要“忠”,要“恕”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