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为什么反而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饶河清


儒家思想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正统思想,只是被有功利性地利用。


中国人的主观认识中,总是认为中国文化是有问题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封建专制主义作恶,儒家文化替罪,传统文化买单的认识论路线。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危险的,显然最终要全盘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如著者所说“中国文化就是制造“潘多拉盒子”的工厂,一批又一批的生产, 一批又一批地释放,从而用非人的力量维持一个停滞的帝国”。这种观点一旦被读者不加思辨地接受,后果是难以设想的。

澄清儒家文化、中国

文化、封建文化的关系,巩怕不是笔者水平所能阐释清晰的。但是笔者有一个基本观点:儒家文化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而封建集权政治,有其自身的特殊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封建集权文化,封建集权文化是一个文化怪胎,集合了诸家文化的糟粕,再加上统治者的霸权。

把封建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最大不公,封建文化正如今天的假冒伪劣产品,披了很多华丽的外衣,而儒家的外衣则是它最常穿戴的,所以不明是非的人,受到封建文化的侵害后,就把擒拿罪魁祸首的枪口指向儒家文化,


孔子的思想是伟大的,但学习孔子思想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走向极端。如同医生,开出的是好药方,但病人不会吃。反而责骂医生是庸医,也许没有骂错,转而又骂整个医学。 又如同进山寻宝,有一条最近的路,但是这条路却又危机四伏,陷阱重重,一不小心,就会堕入万丈深渊。


有人认为,中国从没形成对良知崇拜的文化,而是对富贵等级追逐的文化。周礼的名义上是维护社会秩序,说白了是规范社会底层不要侵犯高层享受荣华富贵特权的制度。这种文化,让所有的人,一方面遵守着这种秩序,另一方面暗下决心积蓄着力量等待时机来临突破这种秩序,真去享受一把人生的富贵和尊严。质言之,中国的文化中缺乏最起码的人格平等!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对周礼的推崇,强化了这种不平等。


菩提路上13


墨家最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要相信人性,什么儒家,道家,这个社会给他们玩了几千年了,还看不出好坏吗!一帮沙雕,辣鸡



雷雷掌门


道家一般修行者大都会些拿妖捉鬼的手段,如果品行不端总会散布一些这方面的情况,让普通人无法分辨和印证的事情,在历代也都有品行不好的道士进朝为官'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怪力乱神的行为,更严重的则是变得不脚踏实地,干些投机取巧的事,所以和平时期有真才实学修为者大多隐世修行,避免外界的诱惑与琐事打搅自己修为进步,就如道德经所描述的境界个人认为与心经有许多相识'之处。所以道家的强项在于平定乱像与人斗与鬼斗与妖魔斗维护世间阴阳平衡和平的重任,而儒家则侧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个人与家庭朋友社会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而佛教则指引人们如何处理轮回往生,进一步强化慈悲喜舍,如何是我们放下贪嗔痴慢疑自我升华,进而使更多人思想意识得以升华,造就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最终众生得度不入恶道。所以我们国家强盛离不开儒释道三家学说的推动,即可安邦定国扫除乱像又可驱魔避邪,是人们解除迷惑找到人生方向。不知道以上观点是否合格。


绿茶151418102


南怀瑾先生有句话说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佛心道骨儒表,儒家只是表面现象,几个人内心真正做到了仁义礼智信?说统治阶层是儒家,那朝那代统治阶层做到了仁义礼智信?所以,自春秋战国而后的所谓王朝更替腐败专制根不在儒而在道佛,儒只是替罪羊而己,所以传统文化的标配是道心佛骨儒表,仁义礼智信是表面现象,骨子里的追求是长生久视以及长生久视所需之物质精神资源。



阳光明贞


道家治国效果更好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依据。

道家思想提倡人们追求天地宇宙级别的大自然适应性,却忽略了人类社会活动必然会违背自然规律的属性。或者说过于强调宏观适应能力,缺乏处理微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儒家思想提倡人们在社会层面追求和平稳定性,却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或者说过于强调相对稳定时期具体社会问题的分类解决,缺乏在社会整体发展时灵活应对的能力。

通俗来讲,道家太仙气脱离现实,儒家太迂腐不懂变通。因此,两者分别适用于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如何合理应用需要人们的智慧。


老板泡杯茶


儒家文化在今审阅:

        糟粕多,精华小;

        腐朽多,优秀小;

        仁慈多,法治小;

        经伦多,科技小;

        保守多,进取小;

        道义多,经济小。

今天必须赋新发展为:儒新文化:

        经济为基,文化进取;

        教育推进,科技发展;

        互利友善,法治文明;

        文治安邦,武事强国;

        环球一统,天下太平;

        共进和谐,同享富足。

此最高文化竭力实现愿景造福中华。


用户8627116807608


谁告诉你“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的?

传统的”道家治国”,在黄帝时期最为“成功”;其次是汉、唐前期。汉武帝时,以“道家”著称的淮南王刘安阴谋起兵谋反,事败自尽,汉初“道家治国”亦彻底破产。唐玄宗笃信道家,长期疏于政务,专宠杨贵妃。但一场“安史之乱”让他的“道家治国”彻底破产。再往后就是“道君皇帝”宋徽宗,这位精通书画的皇帝,同样不理朝政,宠爱美人,重用奸臣。金军兵临城下,他却找来一群道士念咒“退兵”。结果,和儿子、大批女眷一起被金兵掳去,受尽侮辱,客死北国。明代皇帝也多信奉道教。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沉溺美色,重用奸臣。他最终因服用丹药,暴毙身亡。

看罢这些,你还认为传统的“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吗?


宇宙道学王铮828


凡是被君王利用道、儒的学说,就非原本的学说了。为了学说能成为主流,都得讨好君王,维护君王的统治,学说也是经过妥协阉割后的学说。在旧中国,有那一个君王的的学说不是弘扬君王一统天下,各各圣明,有错那就是大臣和奸逆小人的错,这不是特搞笑吗?黄权与士大夫权利的斗阵,士大夫之间的权利斗阵等等,才是主流!学说是当权者拿来用的!


溪流游鱼


治国最好的是法家,修身治学搞教育最好的是儒家,格物科技最好的是墨家,打仗用兵家。诸子百家各有千秋,都是大智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却也为皇朝的延续埋下祸根,中国所有的封建皇朝难以超过300年,我觉得跟独尊儒术是有必然的关系的。


林石头


因为,按照道家的治国之策,“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那么君王是应该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老百姓之心,这样的君子,恐怕自古至今也就有一个同志曾经做到过吧?水至清则无鱼,道太高则无徒。所以历代统治者除了在国家危亡时拿出道家的理论来救一下急,其它时间就把它放到书架上生灰。

而儒家的学说则不然,孔子他老人家对统治者们之谈学问,不谈政治,所以会被认为是无害的学说,而且孔子教化民众要乐知天命,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皇帝娶几个老婆,抢了谁家姑娘,那是他家姑娘的造化……大家要“和谐”,要“忠”,要“恕”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