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王晶的電影全是大明星?

瑞哥影院


王晶的很多橋段其實都是利用大明星的過人魅力做反差讓我們可以清楚的記得

《財神客棧》或許會賣座,但即便如此,屬於王晶的問題還是一樣在。  很多人講王晶的迎合,講他電影的低俗甚至反文化,講他的本質是一個電影商人,如何只在乎於商業計算……等等。其實這都不是問題。評論者往往很難站到作手的角度去看待其利病。一部電影的成功可以靠迎合,下一部電影的成功或許也可以……但十部?幾十部?王晶的成功是迎合不出來的。就像費里尼說的,斯皮爾伯格的幸運,在於他喜歡的,恰好全世界觀眾都喜歡。王晶也是。電影的橋段可以靠計算,但那種喜歡,是無法計算的。那些賭馬打雀,那些不忌口的、帶有強烈草根性的趣味和橋段,首先是王晶喜歡,其次才是他喜歡的,正好香港觀眾也喜歡,於是自娛娛人,相得益彰。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王晶老了。      

  • 在我心目當中,王晶是一個很矛盾的存在。論到創造力,電影界群雄輩出,王晶排不上號。但論到眼光,論到“懂電影”,環視整個影壇,我也不認為真有幾個人能和王晶相提並論。我一直都認為,正是王晶的太聰明、太順遂和把電影看得太通透,限制了他在電影上獲得更大成就的可能。假設,王晶不是一起手就通過《千王之王》的劇集獲得了成功;假設,王晶進入影壇之後不是順風順水,以至一度片片賣座,而是在他最重要的成熟階段有過如吳宇森那般的挫折期的話,或許他能夠達到的高度,是今天那些已經厭倦甚至唾棄他名字的人想象不到的。可惜,這只是假設。  
  • 好的作品,永遠是在導演處在對電影透與不透的那個階段做出來的。惟其能透,所以明白如何運轉這一體系裡的所有手段為我服務,以達成目標;惟其不透,所以依舊懷著要洞察到底的好奇心,所以非將自己徹底地投入進去不能成功。王晶的問題,正在於他太聰明,太早熟,又是從小從電影的背後成長起來,早早地便對它失去了敬畏感(對每一個有志於獻身電影的人來說,這種敬畏感是需要他用渾身的解數,甚至一生的時間去打破的,一旦打破,才可以談得上脫胎換骨,才有機會真正去謀求“得道”——但王晶的短處正在於,這種敬畏感在他身上幾乎從來不曾存在過)。他太早把電影看“透”了,太早地把一切的歡喜、一切的悲傷、一切的卑微、一切的夢想都看成橋段,以至於永遠錯過了把“我”放進去的機會。對別人,是電影放飛他們的夢想;對王晶,電影卻是他保持童真(儘管他的趣味對於童真來說有點不文)的玩具。在他的世界裡,電影永遠停留在了那個階段,他也永遠停留在了那個階段。  所以王晶電影最最核心的品格,不是喜劇,不是無厘頭,更不是屎尿屁,而從來、一直、始終……都是“青春”這兩個字。  想想看吧,王晶電影裡的那些英雄、那些浪漫、那些膚淺、那些幼稚、那些荒誕、那些自說自話不切實際,那些肆無忌憚無視規則世故,還有那些總帶著猶如小男生般躁動不安的心態去窺視異性的情色視角……把這些組合起來,難道不正是最真實的青春嗎?  “青春,沒有什麼不可以”,這種盡皆過火,盡皆癲狂背後的意興飛揚,才是當年王晶全盛期電影裡最最迷人的東西。      
  • 這樣才可以說回到上面的那句話——王晶老了。  老,對王晶很致命。別的導演老,他們的電影可以跟著他們一起老。但王晶不願意。  他強迫自己年輕,繼續年輕,一直年輕。這讓他的電影越來越明顯地流露出疲態。  這疲態,一是來自於他的不自信。王晶電影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代入感。大明星可以幫助強化這種代入感,但歸根結底,它需要的是與年輕人的共鳴。年紀的增長,和北上內地“在南為桔在北為枳”的擔憂,讓他電影的氣質,從當年的嬉笑揮灑變成了現今的亦步亦趨。從前他不需要迎合,現在他需要。他怕自己沒有共鳴。這種小心翼翼,讓他在失去他電影裡最迷人的東西。  二是,正是這種不自信放大了他對於橋段的迷信。他的電影有一種突出的傾向:故事是皮毛,重要的是要分分鐘夠好笑。從前無所謂,當時連周潤發都還年輕,更不用說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當然還包括王晶。那股氣在,那種迷人的東西在。從臺前到幕後,大家卯足了勁地玩,這次玩瘋了,下次玩得更瘋……但是,當時間漸漸流逝,當肆無忌憚變成了可以被因循、被一再複製的程式,當一往無前變成了照貓畫虎,當開拓變成了守成,當後起的演員無法同當年風華正茂的周潤發劉德華的逼人魅力相比(王晶的很多橋段其實都是利用大明星的過人魅力做反差,以及靠它消除掉很多段子裡可能會有的令人不適的部分)以致王晶電影裡種種經不起推敲的短處日漸暴露,當各種經典敘事被毫無心肝地一用再用,當本該令人瞠目擊節的結尾大反轉變成每期必有的固定節目而所有的反轉又都在觀眾意料之中的時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橋段失去生命力是遲早的事。      說《財神客棧》拍得不錯,充其量也不過是王晶在近期作品的一貫頹勢下一次高度有限的復振。他有一點點從對橋段的迷信裡跳出來,注重了講故事,製作上也算得精良——但是,無論對王晶還是對熟悉他的觀眾,這都不夠。  王晶一直都是我最服氣的幾個香港電影人之一。我喜歡他看他的電影,喜歡他對電影的通透。所以我真的不希望王晶一再重複自己。無論《財神客棧》拍得麻麻、不錯、好……對王晶都沒有一點挑戰。這裡面所有的,都是他這幾十年來拍得最順手的東西。他是在屋下架屋——雖然這屋,從前也是他自己一手造起來的。  我懷念從前看王晶電影會有的那種“哇!這也行?!”的感覺。我相信王晶也懷念。但這種懷念不可能靠重複得來——王晶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改變。他對電影太“透”了,他需要的是為自己找到另一塊“不透”的空間。他電影的成熟期是在近三十年前,而且一旦成熟就基本沒有變化過,這讓他擁有巨大的變的餘地。他要做的,其實只是放下自己現在有些無謂的努力——“偽裝自己永遠25歲”——而去直面那一個真實的、中年的王晶。我相信,那裡才藏著新王晶電影的真正的驚喜。  只看你想不想。      “哇!這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