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王晶的电影全是大明星?

瑞哥影院


王晶的很多桥段其实都是利用大明星的过人魅力做反差让我们可以清楚的记得

《财神客栈》或许会卖座,但即便如此,属于王晶的问题还是一样在。  很多人讲王晶的迎合,讲他电影的低俗甚至反文化,讲他的本质是一个电影商人,如何只在乎于商业计算……等等。其实这都不是问题。评论者往往很难站到作手的角度去看待其利病。一部电影的成功可以靠迎合,下一部电影的成功或许也可以……但十部?几十部?王晶的成功是迎合不出来的。就像费里尼说的,斯皮尔伯格的幸运,在于他喜欢的,恰好全世界观众都喜欢。王晶也是。电影的桥段可以靠计算,但那种喜欢,是无法计算的。那些赌马打雀,那些不忌口的、带有强烈草根性的趣味和桥段,首先是王晶喜欢,其次才是他喜欢的,正好香港观众也喜欢,于是自娱娱人,相得益彰。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王晶老了。      

  • 在我心目当中,王晶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论到创造力,电影界群雄辈出,王晶排不上号。但论到眼光,论到“懂电影”,环视整个影坛,我也不认为真有几个人能和王晶相提并论。我一直都认为,正是王晶的太聪明、太顺遂和把电影看得太通透,限制了他在电影上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假设,王晶不是一起手就通过《千王之王》的剧集获得了成功;假设,王晶进入影坛之后不是顺风顺水,以至一度片片卖座,而是在他最重要的成熟阶段有过如吴宇森那般的挫折期的话,或许他能够达到的高度,是今天那些已经厌倦甚至唾弃他名字的人想象不到的。可惜,这只是假设。  
  • 好的作品,永远是在导演处在对电影透与不透的那个阶段做出来的。惟其能透,所以明白如何运转这一体系里的所有手段为我服务,以达成目标;惟其不透,所以依旧怀着要洞察到底的好奇心,所以非将自己彻底地投入进去不能成功。王晶的问题,正在于他太聪明,太早熟,又是从小从电影的背后成长起来,早早地便对它失去了敬畏感(对每一个有志于献身电影的人来说,这种敬畏感是需要他用浑身的解数,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打破的,一旦打破,才可以谈得上脱胎换骨,才有机会真正去谋求“得道”——但王晶的短处正在于,这种敬畏感在他身上几乎从来不曾存在过)。他太早把电影看“透”了,太早地把一切的欢喜、一切的悲伤、一切的卑微、一切的梦想都看成桥段,以至于永远错过了把“我”放进去的机会。对别人,是电影放飞他们的梦想;对王晶,电影却是他保持童真(尽管他的趣味对于童真来说有点不文)的玩具。在他的世界里,电影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他也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  所以王晶电影最最核心的品格,不是喜剧,不是无厘头,更不是屎尿屁,而从来、一直、始终……都是“青春”这两个字。  想想看吧,王晶电影里的那些英雄、那些浪漫、那些肤浅、那些幼稚、那些荒诞、那些自说自话不切实际,那些肆无忌惮无视规则世故,还有那些总带着犹如小男生般躁动不安的心态去窥视异性的情色视角……把这些组合起来,难道不正是最真实的青春吗?  “青春,没有什么不可以”,这种尽皆过火,尽皆癫狂背后的意兴飞扬,才是当年王晶全盛期电影里最最迷人的东西。      
  • 这样才可以说回到上面的那句话——王晶老了。  老,对王晶很致命。别的导演老,他们的电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老。但王晶不愿意。  他强迫自己年轻,继续年轻,一直年轻。这让他的电影越来越明显地流露出疲态。  这疲态,一是来自于他的不自信。王晶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代入感。大明星可以帮助强化这种代入感,但归根结底,它需要的是与年轻人的共鸣。年纪的增长,和北上内地“在南为桔在北为枳”的担忧,让他电影的气质,从当年的嬉笑挥洒变成了现今的亦步亦趋。从前他不需要迎合,现在他需要。他怕自己没有共鸣。这种小心翼翼,让他在失去他电影里最迷人的东西。  二是,正是这种不自信放大了他对于桥段的迷信。他的电影有一种突出的倾向:故事是皮毛,重要的是要分分钟够好笑。从前无所谓,当时连周润发都还年轻,更不用说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当然还包括王晶。那股气在,那种迷人的东西在。从台前到幕后,大家卯足了劲地玩,这次玩疯了,下次玩得更疯……但是,当时间渐渐流逝,当肆无忌惮变成了可以被因循、被一再复制的程式,当一往无前变成了照猫画虎,当开拓变成了守成,当后起的演员无法同当年风华正茂的周润发刘德华的逼人魅力相比(王晶的很多桥段其实都是利用大明星的过人魅力做反差,以及靠它消除掉很多段子里可能会有的令人不适的部分)以致王晶电影里种种经不起推敲的短处日渐暴露,当各种经典叙事被毫无心肝地一用再用,当本该令人瞠目击节的结尾大反转变成每期必有的固定节目而所有的反转又都在观众意料之中的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桥段失去生命力是迟早的事。      说《财神客栈》拍得不错,充其量也不过是王晶在近期作品的一贯颓势下一次高度有限的复振。他有一点点从对桥段的迷信里跳出来,注重了讲故事,制作上也算得精良——但是,无论对王晶还是对熟悉他的观众,这都不够。  王晶一直都是我最服气的几个香港电影人之一。我喜欢他看他的电影,喜欢他对电影的通透。所以我真的不希望王晶一再重复自己。无论《财神客栈》拍得麻麻、不错、好……对王晶都没有一点挑战。这里面所有的,都是他这几十年来拍得最顺手的东西。他是在屋下架屋——虽然这屋,从前也是他自己一手造起来的。  我怀念从前看王晶电影会有的那种“哇!这也行?!”的感觉。我相信王晶也怀念。但这种怀念不可能靠重复得来——王晶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改变。他对电影太“透”了,他需要的是为自己找到另一块“不透”的空间。他电影的成熟期是在近三十年前,而且一旦成熟就基本没有变化过,这让他拥有巨大的变的余地。他要做的,其实只是放下自己现在有些无谓的努力——“伪装自己永远25岁”——而去直面那一个真实的、中年的王晶。我相信,那里才藏着新王晶电影的真正的惊喜。  只看你想不想。      “哇!这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