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敢不敢來挑戰《默讀》

童年,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創傷。


你確定?敢不敢來挑戰《默讀》

1 你知道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樣嗎?我會削下那塊肉,放出那碗血,再把下面長畸形的骨頭一斧子剁下去砸碎。我不是凝視深淵的人,我就是深淵。


2 我心裡有一簇迎著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滾燙的馨香淹沒過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從此萬壽無疆。


3 有時候,人的思想其實是不自由的,因為外物無時無刻不再試圖塑造你。他們逼迫你接受主流的審美、接受聲音最大的人的看法—即使那不合邏輯、不符合人性、完全違揹你的利益。但是真正的你只要還有一息尚存,總會試著發出微弱的聲音。


4 人燒成了灰,成分就跟磷灰石差不多,並沒有什麼值得敬畏的,為什麼我們要把它當回事?為什麼每年頭尾都有個年節作為始終,為什麼勾搭別人上床之前先得有個告白和壓馬路的過程?為什麼合法同居除了有張證之外,還得邀請親朋好友來做一個什麼用也沒有的儀式?

因為生死、光陰、離合,都有人賦予它們意義,這玩意看不見摸不著,也不知有什麼用,可是你我和一堆化學成分的區別,就在於這一點“意義”。


5 一味的善良只會讓人覺得你假,倒不如帶著一些容易被揭穿的小邪惡,更顯得真實動人。


給自己、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尋找一個公正的交代。


你確定?敢不敢來挑戰《默讀》

6 他心裡寧靜如微火熬煮的老湯,悠悠地冒著熱氣,好半晌才冒個泡,冒出來的泡有一個算一個,起承轉合毫不倉促,漲到滿溢方才炸開,隨後香氣撲面而出。那是家的香氣,聞起來讓人有種無慾無求的滿足感,好像這輩子都可以這樣塵埃落定下來。


7 一雙肉眼生於額下,平視或是仰視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看見的是人。俯視的時候,則常常覺得自己看見的是動物、是牲口—那些沒權沒勢的、隨波逐流的、掙扎求生的、老弱病殘的,大多屬於此類。人看動物,認為它們也知道溫飽冷暖,然而也就僅此而已,所以死就死了。

畢竟,成語只說了“人命關天”,其他的命,那就礙不著老天的事了。

8 難道只有你的苦衷值錢,別人的冤屈和痛苦都可以一筆帶過?


9 你可以教孩子防備陌生人,提高警惕,但是不能讓她怕穿碎花裙子,不然要我們幹什麼用的?


10 他們像是一群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人,或出於私心,或出於公義,機緣巧合地踏上了這條尋找深淵的路,跌跌撞撞、閉眼前行了這麼遠,值此一刻,所有起點與終點都不同的路徑終於交接在了同一個點上,在蒼茫一片中閃爍起細碎的火光,隱約露出了深淵的形跡。


《默讀》,晉江文學城大神級作者priest 的傾誠之作

你確定?敢不敢來挑戰《默讀》

11 手裡拿著雞腿,要是沒打算分別人一半,就別老特意上人家面前“吧唧嘴”,這是起碼的教養。


12 即使加害者們長大,學會了“政治正確”,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也跟著社會主流意見一起痛斥“校園暴力”,但是當他們回憶起自己少年時的所作所為時,字裡行間還是會帶著些許炫耀感。因為潛意識中並不認為這是加害,而是一項成就—所謂校園暴力,歸根到底是群體內的權力秩序。

除非有一天他遭到一模一樣的境遇。


13 “這就是死亡。”那個聲音對他說,“你看,其實生命和死亡之間,只是一個非常平淡的過程,並沒有人們渲染得那麼鄭重其事。

之所以要這樣渲染,是因為人作為一種劣根性深重的社會動物,一方面想借助群體和社會更好的生存,一方面又難以剋制種種離奇的惡念和慾望,所以需要互相約定一套有制約性的規則。

比如所謂的“法律”和“公序良俗”,前者是和這個社會的契約,為了防止你私下裡違約,又有了後者,讓人接受群體價值觀的洗腦,繼而心甘情願地和大多數人行為一致。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跳出了大多數人的窠臼。


14 大概所謂年齡與閱歷賦予“遊刃有餘”都只是個假象,很多時候,遊刃有餘只是閱盡千帆後,冷了、膩了、不動心了而已。

15 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轟然崩塌的時候,盯住他的眼睛,能從中看到非常壯觀的景色,像高山上的雪崩、龍捲風橫掃村落、數十米高的海嘯浩浩蕩蕩地撲上大陸、成群的隕石傾盆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