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詩的溯源——感悟隨筆

塗鴉,指的是亂塗亂畫。該詞起源於中唐詩人盧仝,因他兒子頑皮,作業糊塗亂畫,盧仝便調侃為塗鴉——

“忽來案上翻墨汁,

塗抹詩書如老鴉”。

自塗鴉一詞產生,便有各種各樣的塗鴉行為。尤其牆壁上的亂塗亂畫,歷代都很難禁絕。

今天,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盛行,在文明出遊的倡導中,人們對塗鴉行為頗有微詞。儘管各地都有相應的罰款政策,但塗鴉的行為卻也禁而不絕。

原因就在於,塗鴉既有低俗,也有高雅。所謂高雅的塗鴉,自然指的就是塗鴉詩了。

塗鴉詩,既然能稱詩,就有一定的藝術性。譬如,下面這首下俚小調——

兩架山間一道溝,

青草叢中溪水流。

不見牛羊來飲水,

卻見和尚來涮頭。

這是當今較為流行的塗鴉詩,好像30年前我就在某地見過,至今在各地的公共廁所,還仍然不時地看見。實際上,這是典型的下俚小調,但讀起來,還真有些韻味兒。

不過,塗鴉詩的真正起源卻相當早,因為歷代落拓失意的文人騷客,懷一腔幽憤,無處發洩,自然在山間石壁或各種牆壁上題題畫畫,這便是各個朝代的題壁詩。譬如——

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江的《題潯陽樓》

心在山東身在吳,

四海飄蓬漫嗟吁。

他年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辛棄疾的《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羞。

欲說還羞,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的《鷓鴣天 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所有這些題於牆壁上的詩,實際上都是非凡的才子,或遭遇不幸,或落拓失意,滿腹的才華無處施展,於是便藉助山間石壁以及各種牆壁,而寫下一時的激情或感受,從而成了千古流傳的名篇。

然而,不管詩篇多大名氣,由於最初題於牆壁或山間石壁,似乎是小妾或二奶生的兒子——則永遠擺脫不了“塗鴉詩”的不良標籤。

塗鴉詩的溯源——感悟隨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