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诗的溯源——感悟随笔

涂鸦,指的是乱涂乱画。该词起源于中唐诗人卢仝,因他儿子顽皮,作业糊涂乱画,卢仝便调侃为涂鸦——

“忽来案上翻墨汁,

涂抹诗书如老鸦”。

自涂鸦一词产生,便有各种各样的涂鸦行为。尤其墙壁上的乱涂乱画,历代都很难禁绝。

今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盛行,在文明出游的倡导中,人们对涂鸦行为颇有微词。尽管各地都有相应的罚款政策,但涂鸦的行为却也禁而不绝。

原因就在于,涂鸦既有低俗,也有高雅。所谓高雅的涂鸦,自然指的就是涂鸦诗了。

涂鸦诗,既然能称诗,就有一定的艺术性。譬如,下面这首下俚小调——

两架山间一道沟,

青草丛中溪水流。

不见牛羊来饮水,

却见和尚来涮头。

这是当今较为流行的涂鸦诗,好像30年前我就在某地见过,至今在各地的公共厕所,还仍然不时地看见。实际上,这是典型的下俚小调,但读起来,还真有些韵味儿。

不过,涂鸦诗的真正起源却相当早,因为历代落拓失意的文人骚客,怀一腔幽愤,无处发泄,自然在山间石壁或各种墙壁上题题画画,这便是各个朝代的题壁诗。譬如——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江的《题浔阳楼》

心在山东身在吴,

四海飘蓬漫嗟吁。

他年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

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鹧鸪天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所有这些题于墙壁上的诗,实际上都是非凡的才子,或遭遇不幸,或落拓失意,满腹的才华无处施展,于是便借助山间石壁以及各种墙壁,而写下一时的激情或感受,从而成了千古流传的名篇。

然而,不管诗篇多大名气,由于最初题于墙壁或山间石壁,似乎是小妾或二奶生的儿子——则永远摆脱不了“涂鸦诗”的不良标签。

涂鸦诗的溯源——感悟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