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疫情在家裡,好多媽媽都給我們發來了甜蜜的“抱怨”:家裡的寶寶太黏人啦!有些寶寶為了黏人,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吃飯要喂,衣服要爸媽給穿,上廁所也要爸爸媽媽擦PP,許多已經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寶寶也“一夜回到解放前”,變成小嬰兒啦~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雖說寶寶很可愛,但是這樣下去,確實讓有些寶媽寶爸有點崩潰了……更要緊的是,有些寶媽產生了這種困惑——“寶寶的這種行為,是退化了嗎?”


PART

01


因為是媽媽,所以才黏你


其實啊,這不是退化,只是寶寶在跟媽媽“撒嬌”而已!


就像《美國育兒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如果媽媽不在家,當家人或看護人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時,其實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而寶寶在家瘋狂黏媽媽,也都是打著自己“小算盤”的~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PART

02


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


別看寶寶年紀小,其實他“精”著呢!他知道,眼前這個人不是媽媽,不會什麼都由著自己。


所以即使他不願意,也會盡量裝的“乖”一些:不讓我玩玩具,好吧,那就不玩;讓我乖乖睡午覺,那就睡吧……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因為不信任,所以寶寶不會輕易去挑戰對方的底線。


但是媽媽不一樣,當他哭時,你會哄他;當他鬧時,你會滿足他的小需求;哪怕只要他哼一哼,你都會抱抱他。試想,如果換做是你,你還會做堅強的獨立寶寶嗎?


PART

03


想要媽媽多關注一下我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大人怎麼也不能明白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懶得給他們解釋。”


對此大人卻覺得,“孩子不解釋,我們怎麼明白呢?”


的確,一些寶寶們語言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他們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向媽媽表達“我想讓你看看我呀”。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就好像,平時我們也會有事沒事喊“媽媽”兩聲,其實我們找媽媽沒什麼事情,但是就是想喊喊呀~大人有時都會這樣,更何況是寶寶呢。要知道,媽媽可是他的全部呀。


如果媽媽把他丟在一邊做自己的事情,那他就會“吃醋”,會以為媽媽已經不愛他了,那他怎麼能不哭呢?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PART

04


抱住媽媽這個大樹,才能被安撫


有些寶媽已經復工了,而學校還沒有開學,這個時候,當寶媽下班了,和媽媽分離了一天的寶寶,也會更加黏人啦~


所以當寶寶再次見到媽媽的時候,自然是要撒嬌、打滾、樹袋熊抱一起來的。


當媽媽不在時,寶寶所受的小委屈只能自己憋著,不能表露出來,但是媽媽回來就不一樣了呀。


不管寶寶說什麼,做什麼,媽媽都會無條件的抱抱他,親親他。因為只有回到媽媽這顆大樹上,才能被安撫。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PART

05


寶寶粘人是好事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黏人其實是對媽媽者的依戀,只有從媽媽那裡得到了情感的滿足,寶寶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將母嬰依戀關係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反抗型和混亂型四種類型。


01


安全型依戀


溫暖型寶寶,在媽媽離開時,寶寶會哭鬧,會不讓媽媽走。但當媽媽回來之後,寶寶會不計前嫌地要求媽媽“抱抱、親親、舉高高”,很快就會和媽媽和好如初。


02


迴避型依戀


冷漠型寶寶,對於媽媽的離開和回來都表示不關心,而且也不會主動向媽媽要求抱抱。


03


矛盾型依戀


傲嬌型寶寶,在媽媽離開時,會表現的十分不捨,甚至不讓媽媽離開,但是當媽媽再次回來時,他們又會“小傲嬌”一下,高傲地拒絕媽媽的抱抱。


04


混亂型依戀


矛盾體寶寶,他們一方面既不想媽媽離開,但對於媽媽的抱抱又表現得很冷淡,很是讓人捉摸不透。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對於愛黏人的寶寶自然是第一種安全性依戀了。


所以,寶寶的那些“行為倒退”,並不是寶寶出現了問題,這只是寶寶在向媽媽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而已,媽媽們不用過分擔心。


在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急著責備寶寶,蹲下來給寶寶一個擁抱,或者親親他們,告訴他們,“媽媽愛你”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如果寶寶太“作”,媽媽也要及時提出來,不能一味地慣著寶寶,要告訴寶寶:“媽媽雖然很愛你,但是你這樣做是錯誤的,媽媽希望你下次不要做了。”


孩子長大還黏人是行為退化? 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最後

希望每一個寶寶都值得被愛

在愛中長大的寶寶,才能走的更遠,筆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