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01

一條未被證實的傳言


疫情風暴襲捲神州。

2月19日,突然傳出海南省政府正在談判接管海航集團, 並將處置其名下航空資產:國航託管海航主體部分,東航、南航託管其他部分。

龐然大物,一聲輕咳,地球都要抖三抖。

事情太大,第二天早晨,海航集團一位高管即通過電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否認了這一傳聞,但是偏愛於小道消息的股市,馬上就給出了最誠實的反應。

2月20日開盤,海航系股票上演集體爆動:海航創新、海航投資一字漲停;海航控股隨即漲停;垃圾股ST東電也拉了漲停;連已脫離海航另謀出路的凱撒旅業都漲停了。


海航這位高管表示,“海航集團沒有披露過關於傳聞中的相關情況,也不知道這些傳聞從何而來,最近亦無這些動作。”但他沒有透露相關部門向海航集團派駐的工作組調整情況。

而海航集團下屬海航控股董事會辦公室一位人士則告訴記者,她不便對外回應傳聞信息,對於投資者的問詢,只有一句話:一切以上交所公告為準。

措詞委婉,無懈可擊,諸多微妙,留給讀者細細品味。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海航集團,全球500強企業,最輝煌的時候,總資產超過1.2萬億元。

曾與萬達、復星、安邦一起,成為海外併購“四大天王”;在全球有34家上市公司,41萬名員工,一度被業界認為是國內民族企業打造國際品牌的典範。

即便是危機重重的2019年,仍然以6182億營收,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二位;而第一位的,是華為集團。

另外,海航的名字後面,還有一系列的後綴:員工年終獎高、月工資高,被尊稱為海航爸爸,民營航司獨佔鰲頭,七次蟬聯Skytrax五星航空,中國大陸唯一的一家五星航空……


一系列的頭銜榮譽加身,真可謂光芒萬丈、星光熠熠。

但是很不幸,這個風光無兩的明星企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即面臨滑鐵盧,遭遇巨大的流動性危機。揮淚大甩賣之際,2018年7月3日,海航前董事長王健又在法國意外身亡,海航悲情衝至頂峰。

搖搖欲墜之下,65歲的董事局主席陳峰重新出山,帶領海航的自救。

大刀闊斧,僅2018年一年,陳峰就處置了3000億元資產,把金融、地產等非航空的一些資產和業務砍掉,以斷臂求生。

即便如此,海航負債仍然高達7000億元,冠絕亞洲。

但陳峰信心仍在。2019年底,其曾在內部信中,誓言2020年將徹底解決海航集團所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並稱“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

整個海航,都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但是,2020剛剛開年,一場新冠肺炎就鋪天而至,陳峰的誓言,以及海航人鼓足的勇力,全被摧折於無法預知的未來之中。


02

兩個人的海航


回看海航27年曆史,其中的悲喜沉浮,都與兩個名字分不開。

這兩個名字:一個是陳峰,一個是王健。

陳峰生於1953年,王健生於1961年,陳峰比王健大8歲。他們之前都曾在中國民航總局,同是處級幹部,還在一個辦公室。

1989年,陳峰從民航總局南下創辦海南航空,當時只從海南省政府擔保的1000萬元貸款,“只夠買個飛機零件”。而那時王健是中國興南(集團)公司的負責人。

1993年,王健追隨陳峰加入海航,通過融資和銀行貸款,湊了8.5個億,買下了兩架飛機。然後又拿著飛機去銀行抵押貸款,拿到錢又買了兩架飛機。

海航的成長史就是其擴張史。

通過國內外融資操作,在海南政府的支持下,海航很快步入上升通道。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王健,陳峰


海航早期,聚光燈下,多是陳峰,王健則是海航資本運作的操盤手,要低調神秘很多。

陳峰曾說,我倆是黃金搭檔,想法一樣,性格不一樣。

王健也曾對此做過解釋:“我們公司有規定,要宣傳只有宣傳公司,宣傳個人只宣傳陳峰,我們不允許出現第二個聲音,第二面旗幟。海航的代言人,代名詞就是一個:陳峰 。”

在海航早期的宣傳資料中,王健的身影寥寥無幾,內部活動都較少參加。曾有記者去翻閱海航官方存檔的照片,甚至沒有找到一張陳峰和王健的合影。

王健和陳峰都留過學,陳峰去了德國漢莎高級航空管理學院,王健去的是日本航空管理學院。除了都是海歸,兩人最大的相似之處還有:佛教

王健和陳峰都信佛,海口的那座造型奇特的海航大廈,陳峰說樣子就是個盤腿而坐的釋迦牟尼佛。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海航大廈

有人分析:側面看,海航大廈是一個坐佛安然打坐禪定,中間倒三角的十三層樓,代表十三級浮屠;門口那個圓形鏤空廣場,是佛手抱圓打坐;兩邊的路外層雕刻了32法輪,裡面那層雕刻有33個法輪,大廈背面兩側各有9個法輪,象徵九九歸一,十全十美。


海航大廈的涵義沒有過官方說法,但在海航內部,禮佛的痕跡卻眾人皆知。據說每個員工的胸牌吊帶都是找高僧開過光的,海航機長的工作牌背後都印有佛像。

因為陳峰喜歡相面,喜歡大臉盤的長相,所以在海航的空乘人員中,東北人比較多。曾經有一段時間,海航員工之間,甚至見客戶,都是單手施佛禮;海航的高管一旦犯錯,要被罰到山上的禪院隨高僧靜修思過,寫下的心得合格過關後,方能下山。

2004年,陳峰和王健一起捐建了西安終南山千年古剎淨業寺的禪堂。


在海航中,王健的地位和重要性絕不亞於陳峰,他稱陳峰“陳總”,陳峰叫他“王健同志”。

在一次海航內部會議上,王健說:“我作總結和陳總作總結都是一樣的,陳總往往取代我的角色,把CEO的工作全給佈置了,而有時候我又把陳總的角色給取代了,我倆坐在這看似是兩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所以大家別把我們看成兩個人。”

陳峰也在會上說:“我跟王健同志兩個人角色總是互換。”


陳峰和王健的這種無縫合作,一直延續了二十多年,也讓海航膨脹成為一家總資產1.2萬億規模的龐然大物。


03

王健“跌落”


戲劇性的一幕,在幾年前發生,這對黃金搭檔的權力平衡,被恍然打破。在2012年海航完成“創業20年資產增長3.6萬倍”的壯舉後,一場曠日持久的內鬥開始了。

兩位創始人之間的鬥爭,在2016年9月,以海航絕對領袖陳峰本人的淡出而收場。

先是海航實業高管簽發了一份《陽光宣言》,向王健表達絕對忠誠,一個月後,海航集團下發口頭通知,要求對董事局主席陳峰執行“三不政策”:

不執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一任何問題,不給他任何解釋。

海航隨之是一輪大清洗。從2016年9月到2017年10月,海航實業還有海航公司近百名幹部被處理,他們或被驅逐,或被王健發配到山上進行反思。

海航旗下幾家航空公司的高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調整了400多次,平均每個崗位換過一次。很多高管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遭此劫。他們很可能就是因為接了陳峰的一個電話。

至此,海航二號人物王健躍居前臺。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王健


2015至2017年間,王健帶領的海航兇猛異常,海航也成為海外併購的著名“金主”。

曾動用上百億元買下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法國旅遊集團、瑞士空港公司Swiss Port等資產;為了成為希爾頓集團最大單一股東,豪擲65億美元;另外,還收購了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收購香港惠理集團等,土豪舉措不斷。

2016年前十大海外併購交易中,海航系佔據了3席,海航累計海外投資高達450億美元。

海航在全球有34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1.2萬億元。這些資產超過一半,是海航在2015年7月到2017年5月間收購而來。

憑著英邁、希爾頓酒店和德意志銀行等多家歐美知名企業的收購,海航在2018年的《財富》500大榜單中輕鬆躋身前100位。2015年首次上榜時,海航位列第464位。

世界商業史上,還沒有哪家公司如此短時間實現如此大躍進。

王健生前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海航要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名,總資產30萬億。

30萬億,差不多相當於蘋果的市值。中國2018年GDP為90萬億。


海航的收購,最開始是沿著航空產業鏈展開,但後來攤子越鋪越大,陳峰2018年底總結:22個大行業,海航進了12個,涉足44個細分行業。

陳峰戲言,“除了造避孕套的企業沒有,其他都買了。”

就在海航登上巔峰之際,政商環境急劇變化。2017年6月,銀監會要求各大銀行排查涉海外併購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風險,保持了20多年高速擴張的海航,突然轉向。


有媒體報道說,海航的債務高達900億美元,面臨年利潤不足以還貸款利息的困境。

2017年12月,海航給銀監會發函,表示海航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兩個月後,海航的“局外人”陳峰面對媒體,正式承認公司陷入危機。

王健雄心勃勃的十年躋身世界500大前十名的夢想,戛然而止。

海航驟然從買買買模式,切換到賣賣賣模式,開始了一系列揮淚大甩賣:從海口大英山CBD到香港辦公樓和地塊,再到紐約、倫敦、芝加哥等地的眾多物業,均被相繼出售。

一夜之間,海航從巔峰走下神壇,其處理資金鍊危機的過程,堪稱世界商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奇觀。


就在這萬眾錯愕的時刻,更讓人驚駭的事情發生了,一下子把海航的悲情推至頂峰。

2018年7月3日中午,57歲的王健和十來個朋友在法國普羅旺斯Bonnieux的山頂教堂遊玩,他想爬上一堵1米多高的矮牆,拍個有身後雪松森林的全景照。第一次沒爬上去,於是他助跑了一段,結果一下翻出了牆外,跌下十幾米,當場昏迷。

重傷的王健被送往醫院搶救,搶救過程中他只對醫生說了一句“腳疼”,便再也無法醒來。

一代梟雄,從此仙遊。

臨危之際,一號人物陳峰復出,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

半個月前,陳峰兒子的陳曉峰從美國回來,進入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團隊,做了王健的特別助理;陳峰的侄子陳超也是在這個部門,做創新總裁。

其時,海航集團高管發給王健的請示文件,已經開始抄送一份給陳峰,這在過去兩年是沒有的。


04

海航自救


有人曾說,海航最大問題不是債務問題,也不是決策問題,而是豢養了數以萬計的青年官僚。整日忙於流程、合規、反饋和彙報,只關心政治正確,關心的是領導怎麼想,卻沒有人真正去關心市場和業務。

據瞭解,海航旗下各公司,有名目繁多的董事長、常務副董事長、副董事長、執行董事長、甚至名譽董事長,以及執行總裁、投資總裁、運營總裁、創新總裁、風控總監等等各種官職稱號。這些五花八門的官銜,可能是中國公司裡最豐富、最多、更換最頻繁的奇觀。

海航曾經非常“先進”,按照一些銀行放貸需求去定製旗下企業,拿到很多貸款。但是這種快錢很快就在思想上腐蝕了實業精神。

一把借來幾億、幾十億、幾百億的快感,很容易讓人喪失辛苦賺錢的耐心。

這家成長快速的民營企業,沒來得及消化掉英邁、希爾頓這樣的優秀資產,卻沾染滿身國企富貴病。


一些青年領袖,追求概念速成和資源整合,確實也取得一些創新成果,再受到高層獎勵,就更不顧規律,大幹快上,拉幫結派,形成割據。

陳峰被退休兩年,也反思了兩年。他復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董事長辦公會集體決策,接著為一大批被清洗的幹部平反、恢復名譽。

2018年11月陳峰主持的民主生活會,對海航的問題做了集體反思和全面檢討。這被看著是海航的遵義會議。他在會上說:在其他國家,我們已經死過兩輪了。

其時,海航曾經從兩個人的海航,變成了一個人的海航。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陳峰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經過狂風暴雨的洗禮,海航依舊還在這兒!

2019年12月30日,海航創始人陳峰公開發出2020年新年獻詞《迎著曙光》。承認了“資金短缺,工資遲發、緩發”等諸多問題後,但陳峰將2020年定位為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

2019年,海航總資產規模仍接近上萬億元,陳峰計劃到2020年底將海航集團負債率降至70%以下,總資產不超過7000億元。

此外,海航集團極力避免公募債券和投資理財產品的違約,則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並在2019年12月,如期兌付了一筆發行總額為13億元的公募債券。

但在私募債券市場,海航集團及其關聯企業仍有違約,在回應相關問題時,陳峰提出以時間換空間,“私募債的這些機構也有壓力,可以通過幾種方式解決,短期以股抵債、以資抵債等各種形式,用市場行為協商解決。”“大家好的時候互為依存,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我們點時間,變出點方式,維持長期合作關係。”


05

讓子彈再飛一會


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團的有息借款總額超過554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達到951億元、781億元,而其持有的貨幣資金僅為819億元。

2019年6月18日的巴黎航展上,海航連續9年入選“航空界的奧斯卡”。

無論如何,海航仍然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風起海航,陳峰渡劫


2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在回應航空業重組整合時表示,這次疫情對中央企業帶來了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航空企業是不是重組的好機會,這應尊重企業的意願,按照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按照行業發展的規律,在這個問題上,國資委也會像平常的結構調整一樣去支持企業。目前,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放在抗擊疫情,如何執行好包機任務上。

此次傳言海航被全面接管,這裡面涉及到時機是否合適、程序是否合法、方案是否合理、能力是否足夠的問題,即便是真的,也需要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澎湃新聞、同花順財經、中國新聞週刊、財新網、華商韜略等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