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01

一条未被证实的传言


疫情风暴袭卷神州。

2月19日,突然传出海南省政府正在谈判接管海航集团, 并将处置其名下航空资产:国航托管海航主体部分,东航、南航托管其他部分。

庞然大物,一声轻咳,地球都要抖三抖。

事情太大,第二天早晨,海航集团一位高管即通过电话,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否认了这一传闻,但是偏爱于小道消息的股市,马上就给出了最诚实的反应。

2月20日开盘,海航系股票上演集体爆动:海航创新、海航投资一字涨停;海航控股随即涨停;垃圾股ST东电也拉了涨停;连已脱离海航另谋出路的凯撒旅业都涨停了。


海航这位高管表示,“海航集团没有披露过关于传闻中的相关情况,也不知道这些传闻从何而来,最近亦无这些动作。”但他没有透露相关部门向海航集团派驻的工作组调整情况。

而海航集团下属海航控股董事会办公室一位人士则告诉记者,她不便对外回应传闻信息,对于投资者的问询,只有一句话:一切以上交所公告为准。

措词委婉,无懈可击,诸多微妙,留给读者细细品味。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海航集团,全球500强企业,最辉煌的时候,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

曾与万达、复星、安邦一起,成为海外并购“四大天王”;在全球有34家上市公司,41万名员工,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国内民族企业打造国际品牌的典范。

即便是危机重重的2019年,仍然以6182亿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位;而第一位的,是华为集团。

另外,海航的名字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后缀:员工年终奖高、月工资高,被尊称为海航爸爸,民营航司独占鳌头,七次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家五星航空……


一系列的头衔荣誉加身,真可谓光芒万丈、星光熠熠。

但是很不幸,这个风光无两的明星企业,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即面临滑铁卢,遭遇巨大的流动性危机。挥泪大甩卖之际,2018年7月3日,海航前董事长王健又在法国意外身亡,海航悲情冲至顶峰。

摇摇欲坠之下,65岁的董事局主席陈峰重新出山,带领海航的自救。

大刀阔斧,仅2018年一年,陈峰就处置了3000亿元资产,把金融、地产等非航空的一些资产和业务砍掉,以断臂求生。

即便如此,海航负债仍然高达7000亿元,冠绝亚洲。

但陈峰信心仍在。2019年底,其曾在内部信中,誓言2020年将彻底解决海航集团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并称“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整个海航,都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但是,2020刚刚开年,一场新冠肺炎就铺天而至,陈峰的誓言,以及海航人鼓足的勇力,全被摧折于无法预知的未来之中。


02

两个人的海航


回看海航27年历史,其中的悲喜沉浮,都与两个名字分不开。

这两个名字:一个是陈峰,一个是王健。

陈峰生于1953年,王健生于1961年,陈峰比王健大8岁。他们之前都曾在中国民航总局,同是处级干部,还在一个办公室。

1989年,陈峰从民航总局南下创办海南航空,当时只从海南省政府担保的1000万元贷款,“只够买个飞机零件”。而那时王健是中国兴南(集团)公司的负责人。

1993年,王健追随陈峰加入海航,通过融资和银行贷款,凑了8.5个亿,买下了两架飞机。然后又拿着飞机去银行抵押贷款,拿到钱又买了两架飞机。

海航的成长史就是其扩张史。

通过国内外融资操作,在海南政府的支持下,海航很快步入上升通道。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王健,陈峰


海航早期,聚光灯下,多是陈峰,王健则是海航资本运作的操盘手,要低调神秘很多。

陈峰曾说,我俩是黄金搭档,想法一样,性格不一样。

王健也曾对此做过解释:“我们公司有规定,要宣传只有宣传公司,宣传个人只宣传陈峰,我们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声音,第二面旗帜。海航的代言人,代名词就是一个:陈峰 。”

在海航早期的宣传资料中,王健的身影寥寥无几,内部活动都较少参加。曾有记者去翻阅海航官方存档的照片,甚至没有找到一张陈峰和王健的合影。

王健和陈峰都留过学,陈峰去了德国汉莎高级航空管理学院,王健去的是日本航空管理学院。除了都是海归,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还有:佛教

王健和陈峰都信佛,海口的那座造型奇特的海航大厦,陈峰说样子就是个盘腿而坐的释迦牟尼佛。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海航大厦

有人分析:侧面看,海航大厦是一个坐佛安然打坐禅定,中间倒三角的十三层楼,代表十三级浮屠;门口那个圆形镂空广场,是佛手抱圆打坐;两边的路外层雕刻了32法轮,里面那层雕刻有33个法轮,大厦背面两侧各有9个法轮,象征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海航大厦的涵义没有过官方说法,但在海航内部,礼佛的痕迹却众人皆知。据说每个员工的胸牌吊带都是找高僧开过光的,海航机长的工作牌背后都印有佛像。

因为陈峰喜欢相面,喜欢大脸盘的长相,所以在海航的空乘人员中,东北人比较多。曾经有一段时间,海航员工之间,甚至见客户,都是单手施佛礼;海航的高管一旦犯错,要被罚到山上的禅院随高僧静修思过,写下的心得合格过关后,方能下山。

2004年,陈峰和王健一起捐建了西安终南山千年古刹净业寺的禅堂。


在海航中,王健的地位和重要性绝不亚于陈峰,他称陈峰“陈总”,陈峰叫他“王健同志”。

在一次海航内部会议上,王健说:“我作总结和陈总作总结都是一样的,陈总往往取代我的角色,把CEO的工作全给布置了,而有时候我又把陈总的角色给取代了,我俩坐在这看似是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所以大家别把我们看成两个人。”

陈峰也在会上说:“我跟王健同志两个人角色总是互换。”


陈峰和王健的这种无缝合作,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也让海航膨胀成为一家总资产1.2万亿规模的庞然大物。


03

王健“跌落”


戏剧性的一幕,在几年前发生,这对黄金搭档的权力平衡,被恍然打破。在2012年海航完成“创业20年资产增长3.6万倍”的壮举后,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斗开始了。

两位创始人之间的斗争,在2016年9月,以海航绝对领袖陈峰本人的淡出而收场。

先是海航实业高管签发了一份《阳光宣言》,向王健表达绝对忠诚,一个月后,海航集团下发口头通知,要求对董事局主席陈峰执行“三不政策”:

不执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一任何问题,不给他任何解释。

海航随之是一轮大清洗。从2016年9月到2017年10月,海航实业还有海航公司近百名干部被处理,他们或被驱逐,或被王健发配到山上进行反思。

海航旗下几家航空公司的高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调整了400多次,平均每个岗位换过一次。很多高管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遭此劫。他们很可能就是因为接了陈峰的一个电话。

至此,海航二号人物王健跃居前台。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王健


2015至2017年间,王健带领的海航凶猛异常,海航也成为海外并购的著名“金主”。

曾动用上百亿元买下英国路透社总部大楼、法国旅游集团、瑞士空港公司Swiss Port等资产;为了成为希尔顿集团最大单一股东,豪掷65亿美元;另外,还收购了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增持德意志银行股份、收购香港惠理集团等,土豪举措不断。

2016年前十大海外并购交易中,海航系占据了3席,海航累计海外投资高达450亿美元。

海航在全球有3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这些资产超过一半,是海航在2015年7月到2017年5月间收购而来。

凭着英迈、希尔顿酒店和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欧美知名企业的收购,海航在2018年的《财富》500大榜单中轻松跻身前100位。2015年首次上榜时,海航位列第464位。

世界商业史上,还没有哪家公司如此短时间实现如此大跃进。

王健生前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海航要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总资产30万亿。

30万亿,差不多相当于苹果的市值。中国2018年GDP为90万亿。


海航的收购,最开始是沿着航空产业链展开,但后来摊子越铺越大,陈峰2018年底总结:22个大行业,海航进了12个,涉足44个细分行业。

陈峰戏言,“除了造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就在海航登上巅峰之际,政商环境急剧变化。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排查涉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保持了20多年高速扩张的海航,突然转向。


有媒体报道说,海航的债务高达900亿美元,面临年利润不足以还贷款利息的困境。

2017年12月,海航给银监会发函,表示海航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两个月后,海航的“局外人”陈峰面对媒体,正式承认公司陷入危机。

王健雄心勃勃的十年跻身世界500大前十名的梦想,戛然而止。

海航骤然从买买买模式,切换到卖卖卖模式,开始了一系列挥泪大甩卖:从海口大英山CBD到香港办公楼和地块,再到纽约、伦敦、芝加哥等地的众多物业,均被相继出售。

一夜之间,海航从巅峰走下神坛,其处理资金链危机的过程,堪称世界商业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奇观。


就在这万众错愕的时刻,更让人惊骇的事情发生了,一下子把海航的悲情推至顶峰。

2018年7月3日中午,57岁的王健和十来个朋友在法国普罗旺斯Bonnieux的山顶教堂游玩,他想爬上一堵1米多高的矮墙,拍个有身后雪松森林的全景照。第一次没爬上去,于是他助跑了一段,结果一下翻出了墙外,跌下十几米,当场昏迷。

重伤的王健被送往医院抢救,抢救过程中他只对医生说了一句“脚疼”,便再也无法醒来。

一代枭雄,从此仙游。

临危之际,一号人物陈峰复出,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半个月前,陈峰儿子的陈晓峰从美国回来,进入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团队,做了王健的特别助理;陈峰的侄子陈超也是在这个部门,做创新总裁。

其时,海航集团高管发给王健的请示文件,已经开始抄送一份给陈峰,这在过去两年是没有的。


04

海航自救


有人曾说,海航最大问题不是债务问题,也不是决策问题,而是豢养了数以万计的青年官僚。整日忙于流程、合规、反馈和汇报,只关心政治正确,关心的是领导怎么想,却没有人真正去关心市场和业务。

据了解,海航旗下各公司,有名目繁多的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长、甚至名誉董事长,以及执行总裁、投资总裁、运营总裁、创新总裁、风控总监等等各种官职称号。这些五花八门的官衔,可能是中国公司里最丰富、最多、更换最频繁的奇观。

海航曾经非常“先进”,按照一些银行放贷需求去定制旗下企业,拿到很多贷款。但是这种快钱很快就在思想上腐蚀了实业精神。

一把借来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的快感,很容易让人丧失辛苦赚钱的耐心。

这家成长快速的民营企业,没来得及消化掉英迈、希尔顿这样的优秀资产,却沾染满身国企富贵病。


一些青年领袖,追求概念速成和资源整合,确实也取得一些创新成果,再受到高层奖励,就更不顾规律,大干快上,拉帮结派,形成割据。

陈峰被退休两年,也反思了两年。他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长办公会集体决策,接着为一大批被清洗的干部平反、恢复名誉。

2018年11月陈峰主持的民主生活会,对海航的问题做了集体反思和全面检讨。这被看着是海航的遵义会议。他在会上说:在其他国家,我们已经死过两轮了。

其时,海航曾经从两个人的海航,变成了一个人的海航。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陈峰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海航依旧还在这儿!

2019年12月30日,海航创始人陈峰公开发出2020年新年献词《迎着曙光》。承认了“资金短缺,工资迟发、缓发”等诸多问题后,但陈峰将2020年定位为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2019年,海航总资产规模仍接近上万亿元,陈峰计划到2020年底将海航集团负债率降至70%以下,总资产不超过7000亿元。

此外,海航集团极力避免公募债券和投资理财产品的违约,则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在2019年12月,如期兑付了一笔发行总额为13亿元的公募债券。

但在私募债券市场,海航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仍有违约,在回应相关问题时,陈峰提出以时间换空间,“私募债的这些机构也有压力,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解决,短期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各种形式,用市场行为协商解决。”“大家好的时候互为依存,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点时间,变出点方式,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05

让子弹再飞一会


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团的有息借款总额超过554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达到951亿元、781亿元,而其持有的货币资金仅为819亿元。

2019年6月18日的巴黎航展上,海航连续9年入选“航空界的奥斯卡”。

无论如何,海航仍然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风起海航,陈峰渡劫


2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回应航空业重组整合时表示,这次疫情对中央企业带来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航空企业是不是重组的好机会,这应尊重企业的意愿,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问题上,国资委也会像平常的结构调整一样去支持企业。目前,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放在抗击疫情,如何执行好包机任务上。

此次传言海航被全面接管,这里面涉及到时机是否合适、程序是否合法、方案是否合理、能力是否足够的问题,即便是真的,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


(澎湃新闻、同花顺财经、中国新闻周刊、财新网、华商韬略等综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